首页 > 资讯 > “黑巧”是大脑的良药,可降低中风和老年痴呆风险,会吃的人受益

“黑巧”是大脑的良药,可降低中风和老年痴呆风险,会吃的人受益

黑巧克力,长久以来被誉为甜蜜的诱惑,却也是被误解的健康食品。由于市面上售卖的大部分巧克力并非“单纯”,为了丰富其口感而增添了糖分、黄油、香精等成分,使巧克力在很多人心中“污名化”,甚至将其等同于“罪恶”或“肥胖”。事实上,巧克力的主要成分可可还真是个好东西!

在众多快速消费品中,它悄然隐藏着对大脑健康有益的秘密。科学研究揭示,高品质黑巧克力中富含的生物活性成分——黄烷醇,不仅能够提升心情,更有助于改善记忆力、增强认知功能,乃至于降低中风和老年痴呆的风险。

吃黑巧克力的6种好处

降低饭后和空腹血糖:可可因可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抑制碳水化合物在肠道中的消化和葡萄糖吸收。

降低血压:巧克力能促进血管舒张,降低血液凝集的程度,减少血管堵塞,降低血压,有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减少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危险。

降低粥状动脉硬硬化机率:多酚类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效果,可减少低密度胆固醇的氧化,进而改善脂肪斑块堆积于血管壁上,以降低冠心病的机率。

抗发炎:可可多酚可降低许多发炎因子的产生,并提升抗发炎物质-乙型转化生长因子的合成,可让人体获得许多好处,例如降低过敏反应、减少病毒入侵、提升免疫力等。

抗癌:可可多酚可藉由抗氧化而减少DNA的损伤,进而达到预防癌细胞的产生。

预防老人痴呆:富含类黄酮的可可能使脑部血流量增加,因而可预防老年痴呆。

国外Nutritional Neuroscience曾探究了黑巧克力对大脑的影响,结果显示:黑巧克力能够逆转压力对海马突触效力、可塑性、学习和记忆的有害影响,从而改善大脑的认知功能。

黑巧克力与大脑健康:理论与实践

哈佛大学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学者称“黑巧克力是最健康的巧克力”。除了改善大脑功能外,黑巧还有怎样的健康效应呢?

黄烷醇:大脑的护卫神

黑巧克力之所以被誉为大脑的良药,关键在于其富含黄烷醇。黄烷醇,一种天然抗氧化剂,对抵御脑部炎症和促进大脑血液循环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研究表明,黄烷醇能够增强脑细胞的生存能力,通过改善神经功能来延缓认知退化。

抗氧化作用:延缓大脑老化

大脑老化是不可逆的自然过程,但适量摄入具有强力抗氧化作用的黑巧克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缓这一进程。抗氧化剂帮助抵抗自由基的攻击,减少细胞损伤,从而降低患上老年痴呆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风险。

血压调节:间接保护大脑

通过促进血管扩张,黑巧克力中的黄烷醇还可以帮助降低高血压,从而减少因高血压引发的中风风险。中风是大脑健康的重大威胁,通过调节血压,黑巧克力间接为大脑提供了保护。

如何选择和食用“黑巧克力”:消费指南

选择高品质:识别真正的“黑巧”

在选择黑巧克力时,首先要关注其可可含量。理想的选择是可可含量在70%以上的产品,因为这些黑巧克力富含黄烷醇和抗氧化物质。此外,检查成分表,确保黑巧克力中不含有添加的糖分或人造添加剂,这些成分会削弱其健康益处。

推荐日摄入量:精准食用,健康受益

尽管黑巧克力对健康有益,但这并不意味着无限量食用。过量食用黑巧克力,特别是含糖量高的品种,可能会导致热量过剩和体重增加。建议的每日摄入量为30-60克,依据个人的健康状况和热量需求有所调整。

创意食用方法:多样化地享受“黑巧”

黑巧克力不仅可以直接食用,还可以作为健康食谱的一部分,以创新的方式融入日常饮食。例如,将黑巧克力切碎后撒在早餐麦片上,或是融化后淋在新鲜水果上,既增添了美味,又能够摄取到黑巧克力的健康益处。

吃巧克力的时间有讲究!

早上吃助燃脂,晚上吃利睡眠

人们在食用巧克力的时候,可能很少会注意到摄入的时间。但事实上,选择吃巧克力的时间大有讲究!在对的时间吃巧克力,不仅不长胖,甚至还有“反向”作用——抑制食欲,且帮助燃烧脂肪。

来自美国波士顿布莱根妇女医院的开展的一项随机对照试验显示,在早晨或晚上摄入巧克力并不会使得体重增加。在早上起床后的1小时随意摄入100g巧克力,能帮助燃脂,降低空腹血糖水平;晚上睡前1小时内吃巧克力,睡眠会更加规律,还不会引起肥胖。

敲黑板!

45%的可可固体才能被称为是黑巧克力。

相关知识

做对7件事=7重大脑保险!不怕脑中风、脑痴呆,收藏!
健康饮食,增加锻炼:降低痴呆症风险的全球新指南
早餐选择影响大脑健康:营养师推荐降低痴呆风险的早餐
老人如何预防老年痴呆 推荐一组保健操
老年痴呆类药物副作用
瘦、正常、胖,哪种状态“老痴”风险更高?
如何让老人拥有年轻大脑远离老年痴呆
老人常喝茶可预防老年痴呆症
哈佛大学:咖啡可有效降低多种癌症、老年痴呆、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每天喝这个量,全因死亡率降低12%!
中医怎么防治老年痴呆症方法

网址: “黑巧”是大脑的良药,可降低中风和老年痴呆风险,会吃的人受益 https://m.trfsz.com/newsview625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