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肥胖性水肿是什么病

肥胖性水肿是什么病

肥胖症是指遗传和环境等因素共同作用而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和(或)分布异常,体重增加的一种慢性代谢异常疾病,肥胖性水肿是指肥胖者常因皮下脂肪的积聚组织增多,对浅静脉的支撑作用减轻,血管易扩张,下肢静脉压升高,血液淤积,导致血液及组织液回流受影响而致的水肿,水肿一般随肥胖消失而消失。

就诊科室: 内分泌科 是否医保: 是 英文名称: Obese Edema 是否常见: 是 是否遗传: 是 并发疾病: 心血管疾病、骨骼运动系统疾病等 治疗周期: 长期持续性治疗 临床症状: 体重超重、皮肤坚实浮肿、踝部凹陷性水肿、食欲减退 好发人群: 肥胖患者 常用药物: 奥利司他、苯丁胺 常用检查: 身体质量指数、腰围、皮下脂肪堆积厚度

肥胖性水肿的病因主要是由于患者身型肥胖和毛细血管长期扩张所致,本病好发于身型肥胖者,无特殊诱发因素。

主要病因

身型肥胖

体型肥胖患者由于皮下脂肪堆积,对浅静脉的支撑作用减轻,浅静脉扩张,下肢静脉压升高,血液淤积、血液及组织液回流受影响回流障碍所致。

毛细血管长期扩张

毛细血管的长期扩张、充血,引起毛细血管壁渗透压增加,滤过压增高而导致肥胖性水肿。

脂肪堆积过多

肥胖者皮下脂肪堆积过多,容易压迫静脉血管,导致血管回流障碍,毛细血管滤过压增高,使机体发生水肿。

脂肪增多

皮下脂肪增多,可减弱对浅静脉的支撑作用而易扩张,从而导致水肿发生。

流行病学

多发于肥胖人群,这类人群的机体代谢减慢,加上运动量不够,减少了肌肉运动对静脉血流的协助作用,使下肢静脉压升高,毛细血管滤过压升高而逐渐形成水肿,目前暂无具体的流行病学数据。

好发人群

身型肥胖者

皮下脂肪组织积聚增多,对浅静脉的支撑作用减轻,血管易扩张,下肢静脉压升高,血液淤积,导致血液及组织液回流受影响而致的水肿。

肥胖性水肿的典型症状是体重超重、皮肤坚实浮肿、踝部凹陷性水肿、食欲减退等表现。可影响容貌外观,严重者还可累及心血管、骨骼运动等系统。

典型症状

体重超重

身形肥胖,一般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或身体质量指数大于28,或者在短期内体重明显增加。

皮肤坚实浮肿、踝部凹陷性水肿

皮肤坚实而可凹性不明显,但在胫骨前、踝部、足部等处仍可出现凹陷性水肿,一般是眼皮、脚背、脚踝及小腿皮肤浮肿、松垮。

食欲减退

部分患者表现为食欲一般甚至下降。

并发症

心血管疾病

肥胖是导致人体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独立因素,如冠心病、卒中、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骨骼运动系统疾病

肥胖导致人体负重压力增加,使骨关节炎的发生风险增加。

肥胖性水肿当出现体重超重、食欲减退、皮肤浮肿等情况时,应及时到内分泌科就诊。可通过做身体质量指数、腰围、皮下脂肪堆积厚度等检查,结合相关临床症状,可明确诊断。

就医指征

出现体重超重、食欲减退情况时,应及时就医。

出现皮肤坚实浮肿、踝部凹陷性水肿等情况应立即就医。

就诊科室

出现体重超重、食欲减退、皮肤浮肿等情况时,应及时到内分泌科就诊。

医生询问病情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水肿什么时候出现的?

体重多少?平时的食欲如何?

是否有其他心血管或骨骼运动系统的疾病?

是否有其他受伤史如扭伤、烧伤或感染史?

是否有过敏反应?

是否服用过非甾体抗炎药或钙通道阻滞剂类的药物?

既往是否有其他疾病?有的话目前情况如何?

需要做的检查

身体质量指数测定

又称BMI,利用身高和体重之比,可划分为体重过轻、体重正常、体重超重及肥胖。

腰围测量

可反映脂肪总量和脂肪分布的综合指标,其测量方法为被测者站立,双脚分开25~30cm,体重均匀分配。

皮下脂肪堆积厚度测量

通常采用皮脂厚度计测量,分别测量上臂部、背部、腹部等部位,可判断身体具体某部位的肥胖程度。

体格检查

通过视诊观察患者皮肤是否存在皮疹或者是否可以观察到表皮血管,通过触诊检查观察患者下肢是否存在按压痛,水肿等情况。

诊断标准

典型肥胖性水肿症状,即体重超重、皮肤坚实浮肿、踝部凹陷性水肿、食欲减退等肥胖性水肿表现。

相关辅助检查如BMI在27~29.9为肥胖,BMI≥30为重度肥胖等结果可明确诊断。

鉴别诊断

心源性水肿

多有心脏病史或有引起心功能不全的其他疾病如甲亢、高血压、心包炎,急性或慢性肺部疾病等。水肿的发生多从下肢开始,逐渐向上发展而遍及全身,水肿逐渐形成,比较坚实,移动性小,重者可有胸腹腔积液。心源性水肿常伴有心衰的体征如心脏扩大、心脏杂音、发绀、全身静脉淤血、不能平卧、肝大、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等。辅助检查可有尿量减少、尿比重增高、轻度蛋白尿、线检查心影增大、心电图可有心向量改变,周围静脉及中心静脉压升高,通过实验室检查与临床表现可对二者进行鉴别。

特发性水肿

该水肿是无明显的心、肾、肝等疾病,并无引起低蛋白血症的疾病而出现的水肿,多见于中年妇女,亦可见与更年期,特别多见于肥胖而神经质的妇女。而肥胖性水肿通常伴有心、肝、肾等表现,二者通过实验室检查血蛋白含量可以进行鉴别。

肝源性水肿

多有肝炎、血吸虫病或其他肝脏病病史,或长期大量饮酒史,水肿起病缓慢,先出现腹水,后出现下肢水肿、肝源性水肿常伴有消瘦、萎黄、皮肤色素沉着,肝掌、蜘蛛痣、腹壁静脉曲张、肝、脾大等,辅助检查可有尿胆原增多,肝功能受损,血浆白蛋白低下,A/G比值倒置,B超检查肝脏大或缩小,脾脏大,腹水为漏出液。

肥胖性水肿的治疗需长期持续性治疗,药物以奥利司他、苯丁胺为主,严重者可采用切脂术以及垂直结扎胃成形术等手术治疗,还可以通过行为治疗,鼓励患者坚持运动以达到减肥的目的。

治疗周期

本病需长期持续性治疗。

药物治疗

奥利司他

结合低热量饮食适用于肥胖和体重超重者,并可降低与肥胖因素相关的危险因素及其他疾病的发生率。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吸收不良综合征、胆汁淤积症患者禁用,过敏体质禁用。

苯丁胺

可抑制食欲、降低体重和中枢兴奋作用。对苯丁胺过敏者,有中、高度高血压者,甲亢患者,青光眼患者,妊娠哺乳期妇女等禁用。

手术治疗

切脂术

适用于有严重的腹部皮肤的松弛伴有大量的脂肪堆积者,主要是通过手术,将多余的皮肤和脂肪切除,术后要放置引流管,但是恢复较慢,需要注意伤口愈合情况。

垂直结扎胃成形术

用于减少胃容量和吸收面积,以达到治疗肥胖症的效果。适用于食欲较好,不能控制饮食减肥者。手术通过结扎切断胃小弯的血管以游离胃小弯,行胃前后壁环形缝合,然后通过环形吻合缝合器沿胃小弯缝合制成胃管,将胃底和胃体大部分旷置,通过环形吻合口作箍形成形术,以减慢食物通过并防止胃管扩大。但该手术可能引起吸收不良、贫血、消化道狭窄等严重并发症。

其他治疗

通过宣传教育使患者及家属对本病及其危害性有正确认识,且配合治疗,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变饮食和运动习惯,自觉的长期坚持运动是治疗的关键。

肥胖性水肿患者经过正规积极后,其预后情况良好。本病一般不影响自然寿命,因需长期治疗,故需要定期复查BMI以及皮下脂肪堆积厚度等项目,以观察跟进患者肥胖情况。

能否治愈

本病经正规治疗后,预后情况良好。

能活多久

一般不影响自然寿命。

复诊

本病因需长期治疗,故需要定期复诊,检查BMI以及皮下脂肪堆积厚度等项目,以观察跟进患者肥胖情况。

肥胖性水肿的护理以促进患者症状减轻或体重下降为主,饮食宜低盐、低脂饮食,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忌油炸食品,忌暴饮暴食。

饮食调理

宜低盐低脂饮食

控制总热量,只有当摄入的能量低于生理需要量、达到一定程度的负平衡,才能把储存的脂肪消耗掉糖类、蛋白质和脂肪提供的能量分别占总热量的60%~65%、15%~20%和25%左右。

宜多吃蔬菜水果

足量新鲜蔬菜(400~500/d)和水果(100~200/d)能保证营养均衡。

忌油炸食品及暴饮暴食

如方便食品、快餐、巧克力和零食等。

肥胖性水肿的患者应注意增加体育锻炼,减轻体重,不要穿过紧的衣物,不要久坐久站,鼓励患者坚持,保持心态的乐观。要密切关注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注意监测患者用药后的反应。

日常护理

用药需要注意不良反应,如出现过敏等不良反应需及时就医。

增加体育锻炼,以增进血液循环,减轻体重。

不要穿过紧的衣物,尽量保持作息规律。

不要久坐久站,可经常做抬高下肢的运动,按摩下肢。

特殊注意事项

本病需要医患合作,特别是患者需要长期坚持减肥是治疗关键。对于手术患者,需要密切观察伤口及全身情况,如出现吸收不良、贫血、消化道狭窄等情况时,应及时就诊治疗。

肥胖性水肿的预防以控制体重为主要措施,平时可适当做促进全身代谢的有氧运动,尽量使体重保持在正常范围内。

早期筛查

对有肥胖趋势的个体,应及时控制体重、密切观察身体代谢情况,如大小便是否通畅、皮肤是否容易水肿等。

预防措施

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避免暴饮暴食,控制体重。

增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的免疫力,消耗多余的脂肪。

避免久坐久站及长时间的固定不动的姿势,以免引起血液回流受阻而形成水肿。

避免穿着高跟鞋、紧身衣物等。

参考文献

[1]段志军.内科学·高级医师进阶[M].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6,(01): 577-579.

[2]Dennis L.Kasper,Anthony S.Fauci,Stephen L.Hauser,Dan L.Longo,J.Larry Jameson,Joseph Loscalzo,纪立农.哈里森内科学—内分泌与代谢疾病分册[M].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6, 09(19):188-203.

[3]刘新民.内分泌疾病鉴别诊断与治疗学[M].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02,319.

[4]荆友科.现代疾病症状学[M].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06,81.

[5]刘新民.实用内分泌学,第3版[M].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04,922.

相关知识

什么是水肿型肥胖?水肿型肥胖怎么减?
肥胖症是什么病
怎么判断我是为水肿型肥胖还是肌肉型肥胖
什么是病态肥胖
水肿肥胖怎么减肥好
什么是肥胖病
重度肥胖是什么病?
水肿型肥胖是什么意思
水肿型肥胖
肥胖能引起什么病

网址: 肥胖性水肿是什么病 https://m.trfsz.com/newsview626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