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麻山药高产栽培技术

麻山药高产栽培技术

麻山药是传统的中药材和中老年人喜爱的滋补美食,种植历史悠久。近几年,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全国麻山药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尤其是今年,麻山药种植面积增长迅猛。要想让麻山药获得高产,需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种薯选择及处理

1.选种薯:应选择无病、无损伤、非畸形的麻山药作种薯。选种时要用水清洗种薯表面,检查种薯是否感病,有病薯块不能作为种薯使用。种薯长度一般在10厘米以上,一般棒药品种重量在100~150克,白玉品种在150克以上,紫药、小白嘴、铁棍等品种在40克左右。即便棒药和白玉品种种薯粗大,长度也不能小于8厘米,因为种薯过短对当年产量具有很大影响。

2.种薯处理:选好种薯后,用3.0%噻霉酮水剂200~250倍液和鲁虹“回生露”500倍液浸种5分钟,然后将种薯取出晾干,这对防止病菌侵染和种薯腐烂有良好的预防作用。

3.晒种:为保证种薯出苗整齐均匀,在播种前25~30天进行晒种,一般晒种20天左右。除种块粗细、重量尽量一致外,晒种时还要将种薯排成一层,避免互相堆压,做到经常翻动,防止雨淋,严禁把种薯直接放在水泥地上晒种。种薯晒到一端表皮变成浅绿色、水分蒸发掉10%~20%、断面出现裂纹时即可。

4.播前药剂拌种:播种前将麻山药用水喷湿,将生物药剂萎菌净(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撒于种薯表面,使种薯表面均匀附着药剂,稍晾即可播种。这对麻山药根腐病、枯萎病等地下病害均有良好的预防作用。

二、整地、施肥和播种

1.整地:麻山药宜择地势高、水系配套、肥沃疏松的沙质壤土,进行深沟高畦种植。其沟深为白玉品种1.5米,其他品种0.8~1米,沟宽0.8米。沟与沟之间距离0.4米。整地时要捡出砖头等尖硬物。

2.施肥:麻山药属于喜氮、喜钾较多的作物。根据麻山药的需肥特性,每生产1000公斤麻山药约从土壤中吸收氮4公斤、磷1公斤、钾5公斤,一般基肥每亩施用充分腐熟的鸡粪3~5立方米或鲁虹111生物有机肥500公斤和美盛矿物肥美可辛25公斤+稼镁25公斤或者平衡复合肥50公斤。

3.施肥方法:将腐熟鸡粪或生物有机肥和无机复合肥均匀撒于畦间,然后用旋耕机精细深旋耕,旋耕深度25~30厘米。旋耕可使肥料和土壤混合均匀,分布于0~30厘米的土层内,有利于麻山药根系的吸收。

未完全腐熟的鸡粪不能施用。一是鸡粪内含有大量的虫卵和病菌,会增加地下害虫数量和土传病害;二是在其腐熟过程中会与麻山药争肥、争水,产生有害气体,有时出现烧苗现象,造成苗小苗弱,加重病虫害的发生;三是鸡粪内含有大量的盐分,会使土壤产生次生盐渍化。

鸡粪腐熟的方法:每立方米鸡粪喷洒1公斤速效菌、0.5公斤敌敌畏乳油,用塑料布密闭10~15天即可。

4.地下害虫防治:防治地下害虫蛴螬和蝼蛄等,可选用敌百虫原粉每亩1~2公斤或40%辛硫磷乳油0.5~1公斤,掺细土25公斤均匀撒入播种沟内。

5.播种:

(1)播期。当10厘米的地温稳定在12℃时即可播种,保定地区一般在4月25日左右。

(2)播种密度。行距一般60厘米。棒药品种每亩种植5500株左右,白玉品种每亩种植3000株左右,紫药、小白嘴、铁棍等品种每亩种植1.2万~1.4万株。

(3)播种深度。麻山药最适播种深度为8厘米左右。播种过浅,如遇天气干旱,会造成土壤墒情不足而不利发芽;播种过深,若同时遇低温或连续阴雨天,容易造成烂种死苗。

(4)播种和覆土。将麻山药种薯按株距要求顺垄方向排种,排种时应注意种薯上端朝向一个方向,然后将播种沟两侧土盖于种薯上,覆土后上面拍平踩实保墒。

(5)播种墒情。播前5~7天洇地造墒,过早土壤水分蒸发大,易造成表土墒情不足。要求必须达到底墒、口墒充足,土壤水分含量以手握成团、落地散开为标准。

三、杂草防除

在播种后出苗前,每亩用48%氟乐灵100~150毫升,对水50公斤均匀喷雾,喷后马上用铁耙耙2~3遍,防止氟乐灵见光分解。也可以在播种后出苗前,每亩用96%金都尔乳油50~75毫升,对水50公斤均匀喷雾。喷后禁止踩踏地面和其他农事操作,防止土壤表面药膜破裂。

需注意的是,要严禁随意加大除草剂的使用量和降低水的用量,以保证除草剂的使用安全和除草效果。

四、搭架

麻山药种植结束后应立即搭架,架高要求在2米以上。高度过低,麻山药秧在架顶部易行成团,影响光合作用,造成秧旺低产的结果;搭架过晚,出苗后容易造成秧苗折断,影响其正常生长。

五、麻山药对水分的要求

块茎生长对水分很敏感,土壤含水量高、通气性差时,2~3天就会腐烂,轻则生长不良,重则造成块茎下端腐烂,形成多头块茎,失去商品价值。但为求丰产,也要适当浇水。一般在第一次追肥前后,如遇久旱不雨,土壤充分发白时,应轻浇水1~2次,至土壤表层润湿即可。以后到夏秋之交,如遇干旱炎热天气持续1周以上,也要在清晨浇凉水抗旱。麻山药更怕涝,多雨季节要及时清沟排水,达到田无积水。

六、施肥技术

麻山药生长前期供给适量的速效氮肥,有利于藤蔓的生长。进入块茎生长盛期(7月下旬),要重视氮、磷、钾的配合施用,特别要重视钾肥的施用,以促进块茎的膨大和物质积累。生长后期要控制氮肥的施用量,防止藤蔓徒长。

追肥量及追肥品种:

(1)甩蔓发棵期,追肥应以氮肥为主,亩施尿素10~15公斤。

(2)块茎生长盛期,分2~3次追施复合肥,每次亩施美盛掺混肥美晶丰氮钾肥40~50公斤。

(3)进入9月份以后,可以根据藤蔓的长势酌情施肥,一般亩施尿素10公斤,防止麻山药早衰。

(4)最后一次施肥应在收获前40天进行。生长中后期可结合防病治虫,根外喷施叶面肥金克拉和钙伽力,以养根保叶。

七、化控技术

为防止藤蔓旺长需对其进行化控,在藤蔓长到竹竿的第二个交叉处(或2/3架面)时,第一次用回生露进行化控,每亩用1桶水,每桶水用100毫升回生露,只喷藤蔓的顶尖。第二次是藤蔓长到竹竿顶部时用药,每亩用1桶水,每桶水用100毫升回生露,只喷藤蔓的顶尖。回生露是一种增强植物抗逆能力的叶面肥,具有低用量可促进植株生长的作用,加倍使用则具有抑制地上生长、促进地下生长的功效。

八、麻山药病害防治

1.甩秧上架后(6月中下旬)喷第一遍药,用800~1000倍液的达科宁、噻霉酮、安泰生、阿米西达防治地上部病害。另外,此阶段结合浇水,可施用杀线虫药剂克线丹、克线磷、阿维菌素等。

2.从6月下旬开始,无病田继续使用噻霉酮、代森锰锌、安泰生防止病害发生,每隔10~15天喷一次。发病田可用世高、阿米西达、噻霉酮、咪酰胺等进行防治。此时万万不可趁雨追施速效氮肥,如磷酸二铵、尿素等。

3.6月底到7月份,要灌根1~2次,防止茎基腐病发生,药剂可用噻霉酮800倍液+回生露500倍液。

4.8月下旬,这段时间天气开始转凉,阴雨连绵的天气将过,但也不能放松病害防治。而且此阶段正是麻山药块茎发育的关键期,此期管理好坏直接影响产量。对于脱肥地块,每亩可施用50公斤复合肥。

5.植物保护膜可减少农药的使用次数和用量,每次用药加上植物保护膜可以起到提高药效和延长持效期的功效。

6.用药时要注意喷施均匀周到,重点是距地面一米以下的叶片要喷匀喷到。(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贾海民)

责任编辑:董志水

相关知识

栽培技术中的有机栽培方法.pptx
有机茶叶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水果无公害生产栽培技术
人参果栽培技术
人参果的高效栽培技术
人参果的栽培技术
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
人参果栽培技术要点.doc
【视频新闻】我县举办人参果高效栽培技术培训会
详细介绍人参果的栽培技术

网址: 麻山药高产栽培技术 https://m.trfsz.com/newsview627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