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生物反馈联合经肛电刺激治疗排便障碍型便秘的临床疗效

生物反馈联合经肛电刺激治疗排便障碍型便秘的临床疗效

生物反馈联合经肛电刺激治疗排便障碍型便秘的临床疗效

【摘要】: 目的:排便障碍型便秘是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肠道疾病。其病因不明确,可引起一系列并发症,使便秘患者的工作、生活遭受严重影响。常规饮食调节、药物治疗效果欠佳或不能持续,且长期应用后副作用逐渐增多。而作为研究热点,即生物反馈疗法和电刺激方案等,临床疗效均得到诸多文献肯定。然而仍有部分患者不能取得改善,因此本研究采用生物反馈联合经肛电刺激疗法探讨其在便秘症状评分、便秘患者生活质量量表(PAC-QOL)以及肛门直肠压力感觉阈值等指标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收集2017年8月至2018年10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门诊收治的符合罗马Ⅳ排便障碍型便秘诊断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划分3组:生物反馈组20例,行生物反馈疗法后衔接假电刺激疗法;联合治疗A组20例,行生物反馈疗法后衔接电刺激疗法;联合治疗B组20例,行电刺激疗法后衔接生物反馈疗法。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结束时以及结束后3个月时收集便秘症状评分、PAC-QOL、肛管静息压、直肠静息压、直肠肛门抑制反射阈值、直肠初始感觉阈值、直肠最小感觉阈值以及直肠最大耐受阈值。结果:1、三组在便秘症状评分和PAC-QOL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三组在便秘症状评分和PAC-QOL的比较中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便秘症状评分和PAC-QOL指标的时间点间的差异均存在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两指标的组别与时间点间均存在交互效应(P<0.05)。2、三组在便秘症状评分和PAC-QOL的简单效应分析基线时,三组在便秘症状评分和PAC-QOL的比较中的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结束时和结束后3个月时,生物反馈组分别与联合治疗A组、B组在两指标的比较中的差异均存在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在结束时和结束后3个月时,联合治疗A组与B组在便秘症状评分和PAC-QOL的比较中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两指标中,基线分别与结束时和结束后3个月时比较,三组组内的差异均存在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束时与结束后3个月时相比,各组内的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3、三组在肛门直肠压力感觉阈值指标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三组在肛管静息压、直肠静息压、直肠初始阈值、最小排便阈值和最大耐受阈值的比较中存在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在直肠肛门抑制反射的比较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肛门直肠的压力、感觉阈值指标的时间点间的差异均存在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指标的组别与时间点之间均存在交互效应(P<0.05)。4、三组在肛门直肠压力感觉阈值指标的简单效应分析基线时,三组在肛管静息压、直肠静息压、直肠初始阈值、最小排便阈值和最大耐受阈值的比较中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结束时和结束后3个月时,生物反馈组分别与联合治疗A组、B组在上述指标的比较中差异均存在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在结束时和结束后3个月时,联合治疗A组与B组在上述指标的比较中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压力、感觉阈值指标中,基线分别于结束时和结束后3个月时相比,三组组内的差异均存在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束时与结束后3个月时比较,各组组内的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个治疗组均能改善排便障碍型便秘患者的症状及肛门直肠生理指标,且短期疗效能保持稳定。生物反馈联合经肛电刺激疗法能显著改善便秘症状评分、PAC-QOL以及肛管直肠压力感觉等指标,较生物反馈疗法结合假电刺激的效果显著,而且生物反馈疗法与经肛电刺激疗法实施次序对治疗结果无明显影响。联合疗法作为一种治疗策略可应用在功能性排便障碍的临床治疗中。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相关知识

老年人便秘的治疗方法
一文总结:慢性便秘的病因及治疗方法
健康宣教及心理疏导在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生物反馈治疗中的应用
神经源性下尿路功能障碍的物理治疗:方法和适应症
便秘:不只是“不便”那么简单!长期发生便秘,要如何治疗?
便秘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康复训练方法
中医治老人便秘食疗之番薯小米粥
「科普」便秘了怎么办?
怎样才算是便秘 怎么治疗便秘最有效

网址: 生物反馈联合经肛电刺激治疗排便障碍型便秘的临床疗效 https://m.trfsz.com/newsview630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