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有上班族或退休族的不同,年龄和性别的差别,糖尿病患者对待晚餐就截然不同,概括起来有 三大不好的晚餐习惯:
经常吃得太丰盛或太清淡; 吃的时间太晚或太早; 经常周末大吃大喝而平时凑合。这三种晚餐习惯,最大的问题就是 血糖波动。
这三种晚餐不要有
1. 经常吃得太丰盛或太清淡
很多上班族家庭早上时间紧,早餐比较简单。工作一天下班后,就非常重视晚餐,各种大餐特别是肉类是晚餐的主角。
晚餐食用过多肉类食物,如排骨、羊肉、烧鸡、炸鱼、烤肉等,营养确实丰富了,但由于畜类的比例占到三分之二以上,造成饱和脂肪过高,加重肥胖和胰岛素抵抗。
2. 吃的时间太晚或太早
工作了一天晚餐吃得晚,餐前血糖下降到6mmol/L以下;饥饿又使人摄入过多食物,餐后2小时血糖仍在10mmol/L以上。
另外,餐后降糖药吃得也晚,晚了更不愿意出去运动;这些饮食、运动和药物的不规律造成一天中血糖最高值和最低值的差值加大(正常餐前与餐后2小时血糖波动不要超过4.4mmol/L以上)。
3. 周末大吃大喝而平时凑合
丰盛的晚餐使长病程、高龄的糖友餐后严重高血糖。尤其是使用胰岛素或磺脲类药物的患者,因为这两类药物的低血糖风险较高,故更易造成血糖波动。
控糖晚餐的3个原则
1. 喝整粒、短时间煮的粥
有些糖友,经常晚餐的主食就是一大碗浓稠的粥。而粥熬得越烂,升糖速度就越快。
适合糖友的粥是带皮的整粒短时煮,比如玉米糁粥、黑米粥;比如同样是大米,煮1分钟升糖指数是46%,煮6分钟升糖指数就是87%。
但有些糖友就是喜欢喝黏稠的粥怎么办?可以煮燕麦粥,由于燕麦中含有丰富β-葡聚糖(水溶性纤维),即使只煮2~3分钟,也会大幅度增加β-葡聚糖溶出,变得越来越黏稠,这种黏性就来自于β-葡聚糖。β-葡聚糖含量越高,黏性越大,口感也越滑爽。一杯200毫升的燕麦,只需要15克左右燕麦片,热量才55千卡。
另外,燕麦麸皮比燕麦片的热量更低,更是物美价廉的纯天然控糖、减肥食品。
2. “过油过重”菜不吃
无论在外就餐,还是周末合家团聚,拒绝过油菜等过度加工的食物。
比如“红烧排骨”,排骨是油锅里炸出来的,还有“地三鲜”、烧茄子、干锅、水煮、干煸、香酥之类注重口感的油炸类食品。
另外,加工类肉食品、烧烤类食品这些晚餐中的常客都是公认的“全球十大垃圾食物”,建议不要吃。
建议多吃健康食物比如番茄、菠菜、椰菜花等,这些“全球十大健康食物”中的配上大蒜蒜蓉、清炒,才是既健康又美味。
3. 晚餐一荤配二三素
晚餐过于清淡,除了剩菜剩饭,还有就是“一碗面一顿饭”,这种饮食结构过于单一,蔬菜少,面条多,不仅血糖会升高,而且饿得快。
建议一荤配二三素。无论外出还是在家就餐,搭配比例最理想是一荤配二三素,食材尽量丰富一点。比如做了鱼虾了,肉就可以不做了,多做些蔬菜;有带淀粉的蔬菜就少点主食,比如点了土豆或红薯,米饭就可以减量了。
高秀娟 主治医师
毕业于长春中医学院,中华中医药学会会员,师从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李良松教授、首都名医经方大师冯世纶教授、中华脉神世界中医联合会脉象研究会副会长许跃远教授。发表肺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研究论文7篇,主编参编《现代实用中医学》《中医治疗学》《中西医结合诊疗学》著作3部。
擅长治疗:咳喘病,肝胆病,糖尿病、甲状腺结节等内分泌疾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病;急慢性肾炎、尿路感染等泌尿系统疾病;以及脾胃病、风湿骨病、乳腺增生结节、失眠、更年期综合征、情志病、月经不调等疾病。
出诊时间 周三、周四 周五 周日 8:00-16:00
长春恒康中医医院(原长春中医学院风湿医院)始建于1991年,医院位于建设街1277号,建筑面积8200平方米,设有门诊部、住院部,开放床位150张,配备诊疗设备有超导核磁共振仪、DR机、迈瑞BC-2600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 、日立阿洛卡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及全套脑病康复治疗仪等。医院设有制剂室,目前已有38个制剂品种取得了批准文号,剂型涵盖胶囊剂、酒剂、膏药、散剂、水丸、膏剂、搽剂、合剂。
(部分文章内容、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