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按摩是用双手在身体某些部位或穴位上进行揉搓、提拿、拍打、按捏,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消化功能、强壮筋骨、提高抗病能力。这种按摩简单易学,使用方便,适合家庭保健。
14种按摩方法
01
干洗脸
两手掌心相搓,搓热后像洗脸那样反复摩擦脸部,先顺时针,后逆时针,直至脸部发热。
02
梳抓头
两手五指分开放在头两侧,像梳头那样从前向后,从外向内梳抓头皮。
03
揉擦眼眶
两手拇指放在两侧太阳穴上,食指放在眼眶上,由内向外,先上后下,反复揉擦眼眶。
04
揉太阳穴
两手拇指放在两侧太阳穴上,反复按揉,先顺时针,后逆时针。
太阳穴:
太阳穴在耳廓前面,前额两侧,外眼角延长线的上方, 两眉梢后凹陷处。(此穴为双穴,左右各一)
05
揉擦鼻根
两手拇指或食指放在鼻根两侧上下反复揉擦。
06
揉风池穴
两手拇指放在枕后风池穴处,其余四指自然分开放在头两侧,反复按揉。
风池穴:
风池穴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此穴为双穴,左右各一)
07
擦颈项
两手掌心搓热后,放在颈后部来回揉擦,直至颈项部皮肤发热。
08
捏拿肩
一手放在对侧肩部,拇指在前,其余四指在后,反复揉捏、提拿肩部肌肉,两侧交替进行。
09
揉捏臂
一手放在对侧臂上,上下反复揉捏,先内侧后外侧,两侧交替进行。
10
揉腹部
两手重叠放在腹部,反复按揉,范围由小到大,先顺时针,后逆时针。
11
捶打腰
两手分别放在同侧腰部,由上而下反复搓揉。然后,变掌为拳,反复捶打腰部。
12
捏小腿
一侧小腿放在对侧大腿上,两手拇指向内,四肢向外,上下反复揉捏,两侧交替进行。
13
摇动踝
一侧小腿放在对侧大腿上,一手放在跟腱上,反复揉捏;另一手抓住足的前部,先顺时针,后逆时针转动踝关节,两侧交替进行。
14
揉捏足
一侧小腿放在对侧大腿上,一手托住足跟,另一手反复揉捏足底,两侧交替进行。
抗衰老按摩5个部位
每天做好这五个特区的保健,能够促进新陈代谢、排毒清体,从而达到强身健体、抗衰老的效果。
特区一:腹脐
腹脐——消除腹部脂肪,预防便秘。
腹脐部是养生专家很重视的保健“要塞”,中医称腹中央肚脐为“神阙”。对腹脐部进行按揉、刺激、调理,可益肺固肾、安神宁心、舒肝利胆、通利三焦、防病健体。
此外,揉腹还对动脉硬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脑血管疾病、肥胖症有良好的辅助调理作用。
按摩技巧:两手重叠,按于肚脐,适度用力,同时保持呼吸自然,顺时针方向绕脐揉腹,后逆时针。
温馨提醒:对于平日缺乏锻炼的人群,建议养成在闲暇时间或散步的时候双手掌交替拍打(频率为每秒钟一次)中下腹部20分钟的习惯,有促进腹部新陈代谢的作用。
特区二:耳部
耳部——预防耳部冻疮,帮助养肾。
中医讲“肾开窍于耳”,经常搓耳廓可以预防耳部冻疮,并能起到健肾壮腰、养生延年的作用。
按摩技巧:
①提拉耳垂。双手食指放耳屏内侧后,用食指、拇指提拉耳屏、耳垂,自内向外提拉,手法由轻到重,牵拉的力量以不感疼痛为限,每次3~5分钟。
②手摩耳轮。双手握空拳,以拇、食二指沿耳轮上下往返推摩,直至耳轮充血发热。
③提拉耳尖。用双手拇、食指夹捏耳廓尖端,向上提揪、揉、捏、摩擦15~20次,使局部发热发红。此法有镇静、止痛、清脑明目、退热等功效。
特区三:前胸
前胸——增强心肺功能。
一个人免疫功能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胸腺素浓度的高低,对胸腺予以调理刺激,可以抗病防癌、强身延年。
按摩技巧:用右手按在右乳上方,手指斜向下,适度用力推擦至左下腹,来回摩擦50次;换左手用同样方法摩擦50次;然后,再用手掌跟对着胸部中间上下来回摩擦50次;还可用两手掌交替拍打前胸后背,每次拍100余下,早晚各做一次。
特区四:背部
背部——提高免疫力,防感冒。
经常对背部经络和肌肉进行刮痧、搓擦、捶按、拍打,可以疏通经络,安心安神,帮助预防感冒,另外,搓擦背部对中老年慢性病患者有一定的辅助调理效果。
按摩技巧:在每天早晚擦(搓)背、拍背或用保健锤敲背部(包括背部和颈部)或采取背部按摩如背部刮痧、捏脊等。
温馨提醒:擦拍胸部能使“休眠”的胸腺细胞处于活跃状态,增强心肺功能。
特区五:脊柱
脊柱——促进消化,预防脊柱常见病。
现在约有70%的人因平时缺乏对脊柱特区的正确保健而使之产生了病变。脊柱特区有四个生理弯曲,最易发生病变的有颈部(颈椎病)和腰部弯曲(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
按摩技巧:儿童厌食、偏食可以沿脊柱两侧夹脊穴按摩。每天晚上对脊柱进行按摩、刮痧、轻轻拍打效果显著。
—— 感谢您的转发,让更多的家庭更懂生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