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减贫:应该更关注教育还是健康?》是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程名望教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1373179)《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粮食安全的影响机理及发展模式研究》和(71173156)《基于民工荒视角的农民工城镇就业行为及其治理模式研究》的一项相关性阶段性成果
一、研究背景
贫困是人类社会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一直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迅猛增长,中国贫困人口大幅下降,贫困发生率持续降低,为世界减贫做出了重要贡献。但若按照国际标准衡量,中国贫困人口数量仍然巨大,尤其是农村。按照Sen(1981)基于生存能力的定义,减少贫困可以理解为提高营养、健康状况以及教育水平;而贫困减少的程度依赖于两个基本因素:收入水平提高与收入差距缩小。因此,从收入增长和差距缩小的双重视角,研究健康与教育对农村减贫的作用及其差异,是基于贫困定义和内涵所衍生的一个基本命题。基于这一主题的研究,对于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农村扶贫政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方法与主要工作
基于2003—2010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微观住户数据,文章应用统计性描述和分位数回归方法,从农户收入增长与差距缩小的双重视角,比较分析了健康与教育对中国农户贫困状况的影响;所采用的基本估计方法是:以贫困发生率为分位点,采用分位数回归,分别估计不同因素对贫困户和非贫困户人均收入的边际贡献。如果某一因素对贫困户人均收入的边际贡献显著大于非贫困户,则这种因素的作用就是缩小收入差距,反之则是扩大收入差距。
文章的主要创新和贡献:第一,采用中国目前已有最完整的微观农户数据(严斌剑等,2014),更有效的反映中国农村贫困的实际情况。文章的数据涵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共计家庭样本163305个,家庭成员样本660286个,是具有极强代表性的大样本微观数据。第二,应用分位数回归方法(Quantile Regression),创新性地基于收入增长与差距缩小的双重视角,比较健康与教育对农村减贫的效果及差异。第三,采用不同的贫困标准,检验了健康与教育对农村减贫效果的稳健性问题,对中国贫困线的完善或讨论有借鉴意义。
和本研究相关,2012年以来,课题组在《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China Economic Review》、《统计研究》、《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社会科学战线》、《管理评论》、《农业经济问题》、《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和《公共管理学报》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较系统的研究了农户收入(贫困)及其影响因素,劳动力流动对农户收入的影响等问题。
三、研究结论
文章的研究发现:
(一)2003—2010年间,中国农村贫困发生率呈现逐年降低的趋势。该趋势主要得益于农村经济增长带来的农户收入水平提升,而不是收入不平等状况的改善。因此,在保持农村经济持续增长、农户收入水平持续提高的同时,考虑中国农村收入差距及分配不均等问题,注重益贫式增长(Pro-poor Growth)和包容性增长(Inclusive Growth),将有利于农村减贫。同时,贫困户表现出某些一致性的鲜明特征,特别是人力资本、物质资本、社会资本和金融资产等诸多方面均存在显著劣势,表明中国农户贫困是一种多维贫困,贫困户易于出现“马太效应”而陷入“贫困陷阱”。基于此,中国政府在农村的扶贫政策也应进一步的由收入贫困转向多维贫困,特别是关注贫困户的人力资本提升。
(二)从收入增长视角看,健康与教育所体现的人力资本是影响农户收入水平的关键性因素,对于农户脱贫具有显著作用。从收入差距缩小视角看,贫困户对体力劳动的依赖性更强,健康对于其收入的边际作用更大,导致健康水平提升缩小了农户收入差距;而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对于缩小农户收入差距的作用不显著。也就是说,若从收入增长和收入差距缩小的双重视角看,健康既促进了农户收入水平提升,又缩小了农户收入差距;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促进了农户收入水平提升,却没有显著缩小农户收入差距。该结论蕴含的政策意义是:一方面,基于农户收入增长视角,中国农村减贫的基本政策取向应该是重视贫困户人力资本积累,包括提高贫困户的健康水平、教育水平和职业技能等。另一方面,基于农户收入差距缩小视角,在健康与教育之间,减贫的政策取向应该是优先选择提升农户健康水平。因此,强化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完善新型农业合作医疗,增强农村劳动力健康水平,将具有提升农户收入水平和缩小农户收入差距的双重作用,对于农村减贫更具有现实意义。
(三)就时间趋势与区域差异看,一方面没有充分的证据表明随着时间推进或市场机制完善,健康与教育所体现的人力资本对农户收入的边际贡献越来越大。该趋势可能会抑制农户人力资本投资的意愿与积极性,从而对农村人力资源素质持续提升产生制约。另一方面,仅就收入增长看,健康与教育所体现的人力资本对贫困户收入的边际贡献在经济发达的东部和东北地区较强,在经济欠发达的中部和西部地区较弱。该实证结论能较好地从人力资本收入回报视角解释了中国农村劳动力从经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转移的事实或现象。但就收入差距缩小看,健康与教育对农户收入差距的影响并不一致。因此,在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实条件下,各区域考虑自身特征和禀赋差异,采用因地制宜的针对性减贫、扶贫政策,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相关知识
《健康必读》编辑部杂志社【官网】
《护理与康复》编辑部
饮食经济学
《卫生经济研究》:武汉市医疗服务价格指数测算研究
首都师范大学 学报编辑部
基因编辑领域先驱张锋团队:或将开启基因编辑的下一世代
《运动科学与健康研究》期刊创刊暨编委会成立大会在京成功召开
英《经济学人》:电子病历数据研究新方法在疫情中脱颖而出
广州地区孕妇分娩方式选择的社会经济及心理因素研究
欢迎访问《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编辑部
网址: 经济研究编辑部 https://m.trfsz.com/newsview640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