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行业研究(三)之健康服务产业
时间:2015年12月07日 15:40:19 浏览:次
正文
2015年12月07日 15:40:19
上篇总结:在人口结构快速老龄化,日本政府控制医保支出,限制药价的背景下,创新药公司通过创新和开拓海外市场来获得增长,普药通过前期的厮杀,行业集中度提升,最后等到了政策红利而迎来了第二春。
本篇直接切入主题,探讨健康服务产业。前二篇的研究,我直接否定了做药的公司(再次声明,不是没有好公司),因为投资性价比不高而已(收益和风险的关系)。
为什么看好健康服务业,应该说为什么现阶段看好健康服务业,因为现阶段达到了3个基本条件:1.我们有一定的积蓄和支付能力; 2.人口结构变化;3.政策导向;4.追求长寿,规避风险,懒惰等是人的本性,永不会变。其实就是一句话:人是怕死的,当人们可以延缓自己慢点死,会做出各种他所能够做出的努力,而各种努力催生出的需求加上政策的支持和推动,会很快形成产业并快速发展。
看看健康服务业的产业链:
产业链包括四个部分:保健、治疗、康复以及养老。其实每个部分又可以细分为很多小的子行业,投资机会不少,本篇只重点阐述几个大的方向:
方向一 保健:体检
体检将会是家庭中生活的一部分,拿我自己和身边的同事来说,每年必须都去体检,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记得在我硕士毕业找工作的时候,比较大一点的公司会把“员工家庭成员体检免费报销”作为一项福利,我想这项福利,随着社会的发展,将会是社会的一项共识,并且体检最大的意义在于提前发现病况,可以为消费者赢得治疗时间和病后的支出。从商业的角度来看,体检行业将会是一个大数据行业,围着这些数据延伸的产业会很多。(总结:花费少+频次高+有价值)
方向二 治疗:民营医院
需求矛盾:看病难、看病贵。这个是身边的老问题了,主要是因医疗资源相对缺乏和医院结构失衡,太直观了就不用数据证明了。
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加供给量(增加医院数量+提高现有医院的效率)
机会:民营医院(增加数量)+公立医院改革(提高效率)
政策支持:1.11月6日,国家卫计委公布《意见》明确国家打破公立医院垄断低位的决心;11月3日《十三五规划建议》指出:推进民营医院和公立医院同等待遇。
百度了一下,民营医院,看来民营医院发展确实遇到了好时机。
方向三 养老机构
目前正在摸索的有三种模式:康复医院、房地产、商业保险养老模式。
1)康复医院盈利模式,目前正在发展建设中,市场上还比较少,是外资护理机构参与的热点。它可以依附于当地医院来运行,提供专业的全方位护理。
2)房地产盈利模式,目前市场存在比较多的一种模式。可以实行会员制,典型代表是上海亲和源、北京太申祥和、杭州金色年华。也可以实行住宅产权制,典型代表是万科随园嘉树、雅达绿城乌镇雅园、安平保利西塘越。
3)商业养老保险模式,是大势所趋,是政府养老保障体系必需的补偿机制。典型代表是泰康人寿、平安保险等。
方向四 医疗器械、诊断试剂等
医疗器械增长逻辑:政策支持下进口替代+产品结构升级。
诊断行业的增长逻辑:技术进步+产品结构升级。IVD 行业的发展是一部技术进步推动产品升级的历史,检测项目一般都是发现了某个指标对疾病的诊断等有意义,同时又能够开发出稳定性好、准确度高的产品,然后就能产生相应的市场。
看看美国医药健康服务板块市值TOP20。
投资范围梳理
1. 体检
2. 医院连锁服务机构(民营医院)
3. 养老机构(康复中心)等服务机构
4. 医疗器械、诊断试剂/检测服务等支撑产业
后续将会分别研究这四个行业及其标的
作者不持有文中所涉及的股票或其他投资组合,未来5个交易日内也不打算买入或做空。
本文仅代表撰稿人个人观点,不代表摩尔投研平台。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