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归纳分析法等方法,研究鲁迅不同时期的作品,研究的主要内容为其作品中的体育思想。通过上述内容对鲁迅的体育思想进行总结、概括和分析,得出他的体育思想对社会的价值意义。研究结果:在鲁迅的革命斗争过程中,其文学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体育思想主要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国民身体素质方面:1)重视儿童的健康成长,反对"驯良",主张激发"野性";2)重视青年体育的发展,提倡提高全民的身体素质。二是学校体育教育方面:重视学校体育教育。三是近代科学新体育方面:1)反对"静坐"和"中国式体操",宣扬近代科学的新体育;2)尊重生命的发展规律;3)休息也可以通过体育调节。四是体育比赛方面:提倡运动员要坚持不懈,观众要有良好的品格。鲁迅的体育思想具有深远的价值和意义:1)促进思想启蒙;2)具有强大的生命力;3)"立人"的核心思想也是当代体育前进的方向。结合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随着西方文化的入侵,政治、军事、文化都令人堪忧,民族危机空前加深,于是呼吁提高国民的身体素质——从儿童、青年体育着手,反对"驯良",主张激发"野性",提倡提高全民的身体素质。鲁迅认为,教育儿童要从德育、智育、体育等各个方面培养孩子的个性,使其能够健康快乐成长。他反对中国的"驯良"教育,认为"驯良"教育抹杀了孩子的个性和天性,教育出来唯唯诺诺、只会低头屏息的孩子。与其千篇一律的"驯良"只有"静"的一面,不如让孩子带点"野性"和"野气",张扬孩子们"动"的天性。同时,提高全民的身体素质,是改变我国国民性的基础,是革命的基础。只有身体强健,才能在斗争年代具有革命的基础。结合鲁迅自身的求学经历,从南京开始,便接触到了近代西方体育,并对这种前所未见的体育教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他任教于监学时的一系列体育教学举措奠定了基础。他非常重视学校的体育教育——把体育锻炼与卫生养护融为一体。致力于改变学生只埋头读书的习惯,春天带学生旅行,还把体育锻炼与爱国主义教育结成一体。他把体操列为必修课程,购置体育器材,与学生讲自己的锻炼体会。在教学上,有体育课教学、早锻炼和课间操,以及放学后的课外活动时间。学校的早操,冬天为跑步,夏天为自由体操。这一系列关于体育的举措,大大增加了学生的体质,为革命提供了大量身体健壮的青年。结合西方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在中国的传播,鲁迅致力于提倡近代科学新体育,反对"静坐"和"中国式体操",鲁迅用字句句戳中痛点,对"国粹"派所谓"新武术"的鬼话进行了坚决驳斥,揭露了"新武术"是封建迷信的伪科学。当然,鲁迅反对的是"鼓吹的人",多带为封建主义社会服务的这种封建思想。以体育为切入点和战线,对于宣传新文化运动,破除大众的封建迷信思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深深打击了体育发展的逆流,促进了近代体育的发展。另外,受《天演论》的进化论思想的影响,要尊重生命发展的一般规律,从少年到青年再到老年。秉持着发展的观点、反对阻碍社会前进的封建顽固势力,鼓励人民奋发向上,健康成长。他认为不可"先行萎黄,且待将来老了,神经血管一切变质以后,再来活动",要尊重内在的发展规律。总之,鲁迅生活的年代,正处于西方体育在中国传入并且占据了主导地位的年代,这一时期的很多体育思想在于强身健体,而鲁迅则除强身健体之外还有思想启蒙的作用,认为体育能够改造人,做一个"独立的人"。我们从体育的新视角看待鲁迅,发现了一个与我们印象中不同的鲁迅,对他也产生了一些新认识。通过文章的梳理,我们对鲁迅的体育思想进行研究和审思的过程中,发现鲁迅的体育思想不仅影响着中国近代体育的发展方向,在近代中国教育史与体育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鲜活的生命力。
相关知识
齐鲁理工学院:培养齐鲁文化孕育下的高素质人才
《中国中医药报》:以齐鲁中医药文化铸魂育人
运动人体科学的体育教学研究
中医药研究疑难杂症的思考
体育教学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
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追踪研究
循证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范文
周超凡中医治则学思想传承研讨会成功举办
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生职业规划中的应用研究
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途径与方法研究论文题目有哪些
网址: 鲁迅文学作品中的体育思想研究 https://m.trfsz.com/newsview6463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