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我们的任务就在于,要在性本能刚刚觉悟之际,就使学生的励志做好充分的准备。”1963年,周恩来总理明确提出:“要在女孩子首次来月经、男孩子首次发生遗精之前,把科学的性知识教给他们。”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特殊国情的影响,“性教育”始终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成为高中教育的“盲点”。高中生是正处于青春花季的少男少女,进入了性成熟期,由于缺乏性教育、不懂性知识而出现的问题越来越严重,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1高中生性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开展高中生性教育符合高中生认知发展特点,而3~6岁的高中生对性十分敏感。此时,实施性教育,可以满足其好奇心理。其次,开展高中生性教育有助于高中生生理、心理健康发展,能帮助高中生养成健康的性观念。再者,社会处于多元化状态,高中生需要了解性知识,即开展性教育是必要的。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随着各种新媒体的出现,性知识的传播内容、形式趋于多元化,并且在内容上也表现得良莠不齐,部分内容对高中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有着很大影响。对此,高中生园和家长要组织性教育活动,增强高中生明辨是非、抵抗诱惑的能力。最后,开展高中生性教育可有效提高高中生的性安全意识。近几年,高中生性虐待、性侵犯等事件层出不穷,严重威胁到高中生群体的成长安全。针对这一现象,开展高中生性教育,加深高中生对性的理解,增强其自我保护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2高中性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认识与思考
2.1打造“家—校—社”三位一体的性教育良性循环模式
首先,从“校”入手,应该选取稳定、上进的家长成立家庭委员会,为家委会的家长开设专门的性健康教育课程或者讲座,并教给家长与孩子建立良好沟通关系的技巧。让先学习的家委会的家长利用微信群以“传帮带”的形式将正确的性健康知识教授给班级的其他家长。其次,从“家”入手,家长与孩子形成良好的沟通模式,在孩子有性健康知识困惑时,能想到家长是第一可倾诉和咨询的途径,家长也有可交流的性健康知识。最后,从“社”入手,积极调动社区资源,邀请社区医生对学生开展“艾滋病预防知识”“青春期生理健康知识”“青春期的心理调节知识”“守护花季——青春期女生防护知识”等性健康知识讲座。
2.2家校合作,了解科学的性知识
家长在成长过程中得到过一些性知识,但有些是落伍的,有些甚至是错误的。因此家长应通过各种渠道继续学习,纠正自己性知识的误区。家长需要掌握很多知识,分成身体、性别、关系、安全、审美五个部分。身体包括生殖系统、生殖器官的发育变化,功能和保健,包括生命诞生的过程和学会珍惜生命。性别包括对自己性别的认识、认同、接纳,对社会性别内容的认识,如何使孩子具有能够适应现在和未来社会的性别内容。在异性交往方面,根据孩子的心理需要,指导孩子了解交往的两性心理特点、表达方式,学会建立异性友谊、把握异性恋情的意志和方法。建立安全防范意志,能够识别和应对性骚扰,从隐私意识、衣着、伙伴、时空、遇险等方面,预防和应对性侵犯。另外,孩子追求身体美、性别魅力、关系中的友谊和情感都是正常的,是对美的追求。我们可以跟孩子一起讨论底线(安全),前提(健康),适合(年龄阶段),让孩子在一定空间中创造和体验美。
2.3适合学校的性教育校本教材研发
当今社会正处于快速转型期,激烈的竞争,传播媒介的影响,再加之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导致学校、家庭更多地重视学生的学科知识和智力的培养,尤其是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心态下,子女的升学、分数成了父母心理平衡的“营养品”,忽略了学生心理因素的发展,对性知识的教育更是处于空白状态。加之中学生性发育的提前,使中学生面临很大的心理压力,对很多问题感到迷茫和困惑,但又不知如何解决,校本教材的研发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2.4从防范性侵害、性骚扰的目的出发提出性教育
这一点虽无可厚非,因为性教育的确是预防性侵害、性骚扰的有效手段,但是,需要看到的是,性教育的意义不止如此。正如201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教育监测报告专门发布的39号政策文件——“直面事实:开展全面性教育的理由”所指出,全面性教育具有多重意义:改善性与生殖健康状况,从而增加儿童青少年的教育机会;促进性别平等从而创造包容安全的学习环境;培养批判性思维、沟通、决策等重要的生活技能。因此,性教育对于可持续发展目标,尤其是优质教育(良好健康、性别平等)等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意义。修订后的第三十条依然保留了青春期教育的说法:“学校应当根据未成年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进行社会生活指导、心理健康辅导、青春期教育和生命教育”。这里的青春期教育可以理解为针对特定年龄段的性教育,而如果在本条能明确提出性教育,那将会更充分体现性教育对全年龄段学生的相关性和必要性。
3结语
综上所述,当学生产生性方面的困惑时,主要求助于网络和同性朋友,其次是母亲和杂志、书籍,而向父亲和老师求助的占极少比例。求助渠道非常狭窄,而且主要求助渠道的性知识正确性无法保证,加之学校性教育的缺失,导致学生有了困惑也得不到正确解答。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提出了以下四种教育模式:打造“家—校—社”三位一体的性教育良性循环模式;学科教师性健康教育课堂渗透;适合学校的性教育校本教材研发;
充分利用学生阅览室,建立性教育读书角,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相关知识
高校院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思考
“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高中生心理、生理都处于发展的关键阶段,思政课与人格教育很重要
瑜伽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应用
【课程思政 交大行动】探索“面向人民健康”的思政教育——生命学院健康教育课程思政纪实
课程思政示范教学案例
营养与健康通识教育课程教学与实践.doc
《体育与健康》课程概况
健康教育正确认识自己教案
融合健康理念:高校体育教育的创新与实践
网址: 高中性教育;校本课程开发;认识与思考 https://m.trfsz.com/newsview6494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