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女性正确穿内衣的方法

​女性正确穿内衣的方法

​女性正确穿内衣的方法

很多的女性在穿戴内衣的时候都是随便往上一套,还有我有好多朋友为了图穿戴方便,会先把文胸扣从前面先扣上,然后再用手转过去,其实这些方法都是不正确的,也许有人会问,文胸穿起来还不都是一样么,为什么还有正确不正确的说法呢!如果有这种想法的话就大错特错了,内衣的正确对于女性胸部的发育,胸形的调整、身材的塑形都会有很大的影响,只要掌握好正确的穿戴内衣技巧,你的身材就会越来越好,内衣也会发挥到最大的功效哦。

目录穿内衣老是往上跑空杯是怎么回事​女性正确穿内衣的方法女人不穿内衣的四个动机女性穿内衣最常犯哪些错误如何判断自己内衣是否穿的合适

1穿内衣老是往上跑空杯是怎么回事

  1、内衣下围不合适

  下围过大的情况下,只要稍微动到肩膀手臂,内衣就会往上跑。

  2、内衣太大

  如果你不幸选中的内衣过大,那么这种内衣的底围也不小,比如适合你的内衣尺码是75b,而你选的内衣是80c的或者更大的,这时你的乳房不能贴紧内衣,内衣起不到固定效果,自然往上跑!

  3、内衣太小

  如果你穿的罩杯太小,比如你适合穿的内衣尺码是75c,而你却穿75b的内衣,这时底围就不能撑托包裹起你的乳房,这样活动几次之后,内衣就开始移位,内衣就往上跑了!

  4、文胸的尺寸选择失误

  胸杯过浅,只能像个盘子一样浮在你的胸部上。这样当你一抬手的时候,文胸自然也就跟着上去了。当文胸一解开,胸部上明显有道钢圈的印记。这个就更明显了,直接说明文胸的罩杯选择过小。

  5、杯型选择不合适

  常见的杯型有1/2和3/4。1/2比较适合小A的可爱女生,虽然不够集中,但是穿起来比较贴合胸型,会合适小胸女生的气质哦。3/4杯型包覆得比较好,集中托高效果好,适合胸部丰满一点的女生。要小编说啊,如果你内衣常常会往上跑,建议不妨多点尝试不同的杯型,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内衣哦。

  6、罩杯过小或过厚

  由于罩杯过小,就不能容纳自身胸部,而内衣过厚,也不能真正起到包裹作用,当我们稍微活动后,内衣就会出现跑偏的现象。

  这时候就需要重新了解自己的胸部大小,选择合适的内衣。

  7、肩带调得太短

  很多MM为了装出坚挺的胸姿,就使劲的将肩带往上调,这样就好像有一双无形的手偷偷的无时无刻的在提拉你的内衣,这样你内衣怎么可能不往上跑?

2​女性正确穿内衣的方法

  1首先是文胸的正确穿法,直立站好, 将两臂穿过文胸肩带,套在手上。

  2然后俯身前倾30度,两手拉住文胸底边向下拉,然后向上推隆使胸部完全包进罩杯内

  3稍固定好后用手沿着两边伸向背后,扣好扣子。

  4然后抬起身体站直,左手托住文胸左侧钢圈向上托起,右手伸进罩杯内将腋下四周及上部的胸肌和脂肪一起收拢进罩杯内;另一边用相反的手做同样的动作。

  5之后调整肩带,松紧度以可以伸进一指为宜,不要太松或太紧

  6调整好肩带后可适当再微调下腋下的附乳脂肪,调整时身体可适当的向前倾,手法同样是由两边向中间收拢。

  7看看文胸的钢圈是不是在乳房下方的根部,如果不是的话一定要调整,不然就起不到支撑和塑形的作用,伸直胳膊看看文胸会不会滑动,如果没什么问题,那就一切OK啦。

  女性在购买内衣不但要看内衣品牌,也要注意内衣的穿法。当女性选好了一款合适的内衣,就要配合正确的内衣穿戴方法,这样才能更好的呵护女性的身体。业内人士说:“目前文胸市场已经非常细化,针对不同年龄、身型的女性设计出款式各异的内衣。但定型性的文胸,特别是有钢圈的,不适合这些处于发育阶段的女孩子,她们只需穿戴背心围就可以了。”

3女人不穿内衣的四个动机

  一、外衣款式不合适穿内衣

  在很多大型的典礼或舞会有很多嘉宾都选择不穿胸罩,她们认为自己穿着的礼服不适合戴胸罩,通常在礼服的设计上有两个特点,一个是质地轻薄,像丝绸和薄纱,另一个是深v领露背礼服,试想一下像这样的礼服要是戴上胸罩会是什么样子呢。

  二、敬业

  作为一名模特要展示设计师的服装作品,所以就要很大程度地符合设计师的理念,有时候如果在t台上展示设计的作品时穿戴了胸罩,很可能会影响了展示效果,破坏了应有的线条和理念。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一个模特可能一场秀下来要换3套或以上的服装,为了不影响速度和时间会有助理帮助更换服装,哪果佩戴了胸罩就会耽误更多的时间,使更换衣服的速度变慢,对于一场秀来说这是不能允许的,所以要做一名专业的模特,在没有设计师的同意下是不可以随便戴胸罩的。

  三、为了健康

  如果你的内衣太小就会压迫心脏和肺及大血管,使内脏器官受到影响,从而不能正常运转和发育,而压迫乳房会导致血液循环不畅,会使乳房产生疼痛等不适感觉,正处于发育期的少女还会造成发育不良的情况。胸罩的材质很重要,如果选择不当会对皮肤产生过敏、瘙痒等反应,既然这样还不如不要穿,不穿更可保护健康。

  著名影星白灵就是一名为了健康而不穿胸罩的代表,也因为这点被大多媒体评价很大胆,曾经被问到穿内衣就不担心乳房会下垂吗,而她豪不担心这一点,比起胸部下垂,她更担心患上乳腺癌。

  四、没有理由

  像电影《大话西游》中的一句台词“爱一个人需要理由吗?”同样不喜欢穿内衣的女人对不穿内衣也没有什么理由,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辣妹维多利亚也是一位不爱穿内衣的女星,她不管是在拍广告还是杂志封面,或是参加聚会都不会穿内衣,不穿内衣对她来说是没有理由的。

  为了健康,躲避乳腺癌,不穿内衣的女性越来越多,也给自己一个不穿内衣的理由来说服自己吧。

4女性穿内衣最常犯哪些错误

  1、买前不试穿

  很多女性在买文胸前都没有试穿的习惯,尤其是有网购习惯的MM,看到价位合适就从网上直接购买来穿了。长期戴过小过紧的文胸,会影响局部血液和淋巴循环;而过于宽松的内衣则导致胸部下垂。

  内衣设计师提醒广大女性,在选购文胸时一定要多试穿。目前市场上文胸的种类很多,可以根据自己的体形、胖瘦、季节和乳房发育情况进行选择。

  2、过于迷信美体内衣的塑身效果

  穿美体内衣可以满足女性对美的追求,可是美丽常常是要付出代价的。

  脂肪由脂肪细胞构成的,当脂肪细胞被挤压变扁时,脂肪跟随推移流动,美体内衣就是利用这种脂肪流动性原理来塑造体形的。长期穿美体内衣会阻碍人体脂肪的自然发展,而受压部位会会发生供血不良、纤维化等现象。所以,有些女性认为,塑身内衣勒得越紧、穿戴时间越长,效果越好,这种想法可是大错特错的。

  3、不同时期穿戴相同的文胸

  女人在不同人生阶段,需要穿戴不同的文胸。

  比如青春期女孩,胸部正处于开始发育阶段,文胸也要随着胸部的发育而不断的更换,这时候选择的内衣标准应该以大小合适为主,而非追求高价位、漂亮的胸罩。

  孕期、哺乳期女性选择穿戴的内衣也与一般的女性穿戴内衣不同。女人在怀孕期间胸部会肿胀、变大,文胸也应该随之而改变。其次是哺乳期女性由于生理原因,胸部也比以往要大,很多新妈妈为了哺乳方便而拒绝穿戴文胸,很容易导致胸部下垂。在此建议孕期、哺乳期女性,为了保持女人完美的胸型,请选择戴上特定的文胸。

5如何判断自己内衣是否穿的合适

  1、胸部有压痕

  内衣一解开,胸部上明显有道钢圈的印记,这就说明内衣的罩杯选择过小。要知道,钢圈就像个框架一样,本应该是适合胸部轮廓然后给它一个承托力的,但如果过小压在胸部,就会像切豆腐一样把原属于胸部的脂肪给切了出去,乳房就会越变越小了。要知道,乳房70%的成分是脂肪,脂肪减少,自然胸部也就缩水了。

  2、背部有勒痕

  背部有勒痕,通常说明底边太紧了,需要放大尺寸。或者是底边太窄了,容易勒进去,造成勒痕。要尽量改穿那些背带加宽的文胸。一来增加支撑力和固定性,二来可以分散和均衡脂肪。

  3、胸杯经常上移

  有时候穿的内衣不是很好,在举手投足中,内衣就会走位。这样的情况是很尴尬的,特别是罩杯不断地往上移,很多MM就不得不在公众场合众场所又是拉衣又是正胸。这通常都是因为你的内衣底边,也就是铁圈的地方太松了,更常见的是在购买的时候没有辨认清楚后,导致内衣的尺寸选择失误,胸杯过浅,只能象个盘子一样浮在你的胸部上。这样当你一抬手的时候,内衣自然也就跟着上去了。

  4、肩带经常下滑

  出现这个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内衣过小过松,上移后就容易发生肩带滑落;二是选错肩带款式。每个人的肩型有所不同,有宽肩、窄肩、平肩、削肩等等。不同的肩型适合的款式也有所区别,比如削肩的人就要特别注意内衣的肩带设计不能太过外侧,要选择那些内收型设计,这样才不容易往下滑。

  5、罩杯太空荡

  佩戴内衣后上方显得太空荡,说明选择的罩杯太大,因此乳房无法完全充满罩杯。罩杯过大虽不会对健康造成很大影响,但是不利于女性对胸部曲线的塑造,一般女性在选取文胸的时候建议选择一两款比自己大一个号的文胸,可以在生理期时穿戴。如果过大,就容易胸部下垂变形。

  温馨提示:女人佩戴胸罩,最好一天不要超过十二小时。专家认为长时间佩戴勒紧胸部的文胸确实不利乳房保健,其原因来自两方面,一是没有佩戴合适的文胸,二是佩戴时间过长。有调查指出,世界上80%的女性戴着不合适的胸罩。长时间佩戴不合适的胸罩,容易导致乳腺疾病。

相关知识

穿调整型内衣好吗?穿调整型内衣的正确方法!
内衣的穿着宝典下=正确地穿着内衣
宝宝穿衣的正确方法
女性怀孕后怎样穿衣服既舒适又好看?女性怀孕后如何正确穿衣?
女性穿塑身内衣好吗?
女性穿塑身内衣真的好吗?
女性常穿塑身内衣好吗 长期穿危害大
女性常穿塑形内衣易乳腺增生
女子花16万买塑身内衣 女性常穿塑身内衣危害大
41万买塑形内衣 女性穿塑形内衣易患阴部疾病

网址: ​女性正确穿内衣的方法 https://m.trfsz.com/newsview663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