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5日,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等单位联合承办的第26个全国爱眼日主题宣传的活动现场,AI(人工智能)辅助眼病筛查公益体验馆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吸引了不少参与者前来体验。
“这个机器厉害!只要20秒,就能知道眼睛健康情况了。”活动现场的李大爷如是说。“平常不会想起来去医院检查,太麻烦了。今天刚好来参加家门口的活动,不用排队也不用到处跑,前脚看完后脚拿报告,也太方便了!”王奶奶激动地说。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在智慧医疗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辅助诊断方面也得到了成功应用。为最大效率实现白内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高度近视眼底病变、黄斑变性等各类致盲性眼病筛查辅助诊断,降低广大市民特别是一些偏远社区居民的就医成本,使其不用专程前往医院也能及时知晓自己的眼部健康状况,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自主研发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并应用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智慧健康小屋、社区居民活动中心等场所,提升了社区眼健康服务内涵和能级,以及患者对社区服务的信任度和满意度,同时进一步增强了居民眼健康管理的意识和能力,让其“在家门口”也可获得优质的眼健康服务。
此项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在前期构建的“三级眼健康网络+影像采集+互联网远程管理”眼病防治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将人工智能赋能分级诊疗体系,实现了筛查或辅助诊断结果的自动化输出,为居民提供健康指导方案。同时,连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信息系统可以及时传递筛查结果,并对个体多次随访信息进行对照比较、分析眼病预测趋势,完成了人工智能赋能下的眼病分级诊疗体系职能重构,从而形成分级诊疗体系内部的应用协同、数据共享、功能互补,实现 “筛查-诊断-转诊-随访”联动,为广大居民提供“惠民型”眼健康信息推送服务,构筑医患数据共享、医患协同防范的眼病防治新模式。
该“模式”最大效率实现了各类致盲性眼病筛查辅助诊断,包括白内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高度近视眼底病变、黄斑变性等,20秒即可出筛查结果,一张照片让居民了解对自己的眼健康状况“一目了然”,从而做到早发现、早预防和早治疗;同时也有效缓解了社区眼科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眼健康服务单一等痛点问题,创造了“家门口”精准、高效、方便、快捷的眼健康服务新体验。
该“模式”目前已在上海市普陀区长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眼科门诊、上海市杨浦区殷行社区智慧健康小屋等全市16个区17个社区进行试点,预计未来两年内将在全市进行推广。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党委书记、执行主任邹海东教授指出,原来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上海居民开展白内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高度近视眼底病变等眼健康筛查,筛查出的影像片都会上传至三级眼健康信息系统,经过二三级定点医院专家远程阅片后确认高危人群。然而,在这一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二三级医院远程阅片医师工作负荷量突增,远程阅片效率下降,严重影响社区糖尿病患者对眼健康服务的满意度和依从性,而人工智能筛查设备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人工智能设备可自动输出筛查或辅助诊断结果,从而让需要治疗的患者得到尽早治疗,同时逐步增强社区居民眼健康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
“眼病筛查对于致盲性眼病的防控至关重要。”邹海东表示,眼病筛查是指通过快速的检验、检查或其他措施,将表面上健康但可能有眼病的人,同可能无眼病的人区别开来,迅速找到可疑患者并进入下一步转诊流程。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眼病防治新模式,是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巩固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构筑上海未来战略优势的“光明”举措。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是面向未来塑造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之举。人工智能辅助眼病诊断,在眼病防治的数字化转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未来将充分发挥其特定优势,为全人群筑起更牢、更实、更强的眼病防治融合体系墙,助力健康上海和健康中国战略。
原标题:《【团队风采】人工智能辅助诊断 眼病防治新模式,20秒出结果》
阅读原文
相关知识
AI系统诊断新冠肺炎:20秒出结果 准确率超90%
中山眼科携手美年大健康,探索眼病防控和筛查诊疗新模式
人工智能也可“望闻问切” 辅助中医诊疗更便捷
用智能手术机器人打造肿瘤精准治疗模式 医达健康构建医疗新生态
手术机器人“上岗” 智慧医疗有“妙手” 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开启医疗领域全新智能时代
AI如何助力重塑肿瘤诊疗模式
AI医疗革命:从诊断到治疗,人工智能如何重塑healthcare未来
视立升人工智能眼部健康监测技术
中国糖尿病管理模式及思考:一种新的糖尿病管理模式提出
“人工智能+”医疗新范式 赋能行业创新发展
网址: 【团队风采】人工智能辅助诊断 眼病防治新模式,20秒出结果 https://m.trfsz.com/newsview681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