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佛门饮食|被误解千年的 “素” 与 “斋”

佛门饮食|被误解千年的 “素” 与 “斋”

在大家的普遍印象中,“吃斋”与“吃素”意义相同,实际上,“斋”是佛门的一种教规和制度,比我们普通人所崇尚的素食要求的更加严格,更具有深层的含义。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佛门“吃斋”究竟有何玄妙。

何为“吃斋”

对于普通人而言,不吃动物类就是吃素。而佛法主张的素食称之为“斋”,即不食“荤腥”,“荤”指的是带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食物(即葱、薤、蒜、韭、胡荽等五种蔬菜),“腥”指鸡鸭鱼等肉蛋类。也就是说,佛门素食,除不食肉外,还不食五辛。

戒腥:体现的是慈悲心,源于佛教的五戒之一。戒荤:是因食用后口气恶臭,会影响他人。

“吃斋”具有时间限制

在佛门,“吃斋”是佛教徒必须遵守的戒律,这其中还有严格时间限制,即过午不食。

佛教把一天的时间分成六个部分,白天三时,黑天三时的所谓六时。“午”指太阳到正中午(指的不是中午十二点,是以太阳升到正中天为准)后,也就是,午斋后,一直到次日黎明,这段时间是不允许吃东西的。

汉传佛教僧侣们除了诵经和料理佛事之外还要耕种劳作,由于生活结构不同,所以晚上需要吃东西,不过,这时的晚餐被称之为“药石”。

“吃斋”具有修行意义

一般人吃素,基于健康、养生,并没有含摄修身的道理在其中。而佛门吃斋,是一种重视心灵的虔诚与纯洁的仪式,意为“清净”,是修行。

清神健体:吃斋能使人四大调和,诸根通利,气血流畅,少欲知足,是成就禅定神通不可缺少的条件。

培植福根:慈悲是学佛的根本。吃素食,养的是慈悲心,心灵在行动中慢慢净化,嗔怒也逐渐减少,从而达到内心的安宁、祥和。

持戒守律:佛教修行的基本方法是戒、定、慧三学,其中首要的是戒。因此守戒是修行的方法,引发杀戮的肉食,都会破戒,断慈悲心。佛门素食,便是达到修行境界、修成正果的必要条件。

吃斋是汉传佛教重要特色之一,它摒弃了佛教在印度以“乞食”为主的传统,减少了对信众的依赖和打扰,对自然的索取也降低到极致,是汉地佛教自力更生传统的体现。

相关知识

佛教饮食中的三德与六味
八关斋戒的内容功德及受持方法
吃斋和吃素一样吗 素食怎么吃才有营养
近代汉传佛教素食运动的内在诉求及影响
吃素的人别被误导饮食方向
佛说父母恩难报经
斋月如何进食?饮食禁忌与健康指南
素食文化
跑遍全国“送健康”——体育达人刘化斋事迹
美食与宗教:宗教饮食禁忌与特色美食

网址: 佛门饮食|被误解千年的 “素” 与 “斋” https://m.trfsz.com/newsview693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