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为药观。
即在吃饭时,作服药的观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食指饮食,药则指治病用的药物。食与药作为两个不同的概念,内涵各异,泾渭分明,谁也不会混淆使用。佛家却不然,在戒律中不但把药叫做药,饮食也叫药,一切食物通称为药。原因在于佛家认为:我们头痛、眼肿、肚子胀等种种痛苦,称之为病,治疗此病苦的是药;同样的,肚了饿是饥病,饮食能治疗之,当然可以称为药了。食为人类五欲之一,即在众生的本能中,对饮食有强烈的希求,正如儒家典籍《孟予》中记载告子的话:“食色。性也。”西方心理学家如马斯洛等,也把饮食列为人的基本需要,面对饮食,人自然会产生贪着心理。佛家戒律中称食为药,是要佛教信众把饮食当做药物观想,这样食时就不会贪多贪好了。佛家对饮食的这种态度,最根本的目的在于让人放弃对美味的追求,从而尽可能地减轻人类本能的口腹之欲。喝水吃饭仅仅是为了维持生存的基本需要,除此之外没有任何意义。
素食观
素食是大乘佛教慈悲精神的具体表现。素食即通常所谓不吃荤。一般人常理解为不吃肉。实际上,佛家所谓荤食并非指肉,而是指荤辛食物,即葱、蒜、薤、韭等刺激性很强的东西,肉食在佛家称为“腥”。佛家“素食”包括不吃荤腥两类食物。荤辛本来属植物而非肉类,那么佛家为什么也要禁止食用呢?这是因为葱、蒜、韭、薤、兴渠五种菜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吃了之后,又会发出极其难闻的气味,会影响僧团的和谐,所以为戒律所禁止。按照原始佛教戒律,释迦牟尼在世时,僧尼倒是允许吃肉的,如《四分律》所说“四种药”中,就有鱼、肉两种。这可能是因为当时的出家人过着乞食生活,只能随施主家所有,乞到什么就吃什么,哪里能随便挑选呢?但佛家还是有一定的限制,就是对于施主供养的肉食,假如看到他是为自己而杀的,或听说是为自己而杀的,乃至怀疑是为供养自己才杀的,本着不杀生的慈悲精神,都不能接受。因为这样的肉食,众生因我而死,本可以避免而不知避免,是违犯不杀生戒的。所以佛法的禁止肉食,并不因为它是肉,而是因为杀生,在不是为你而杀的情况下的所谓“三净肉”,在原始佛教戒律中是不禁止的。佛教信众真正彻底不食肉,是从中国南北朝梁武帝时才开始的。
一般人认为吃斋就是吃素,这也是误解
所谓斋,佛家是指“午前食”的意思。佛家认为,天界众生在清晨吃饭,佛菩萨在正午吃饭,饿鬼等则在夜间出来觅食。由此,佛教信众都坚持过午不食的规定,称之为“持午”,也就是吃斋。如果在中午后吃饭,就叫做“非时食”,戒律是不允许的。真正的佛教信众一日只吃两餐,“时”与“非时”是以日中为标准的,出家人在时食的时间里,正食只许一餐,正食之前可以吃粥等非正食。正食时离座或舍去威仪后,便不能再吃了。日中之后,除了饮水,或因特殊因缘食果浆等,不得再吃一口东西,否则便是犯戒。但对于有病、年老等特殊情况的出家人,戒律规定可以适当放宽。
有人每日坚持吃斋,这叫做吃全斋。但对大多数人来说,每天都“午后不食”是有困难的。于是佛家便规定了六斋日,指每个月的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为吃斋的日子。僧众每月在这六天中集会一处,布萨说戒,在家居士则可以在这六天内受持斋戒。现在科学证明,人的晚餐少吃一些,有益于身体健康。当然,完全不吃饭,对一般人来说似乎有困难,但适当少吃一些还是有好处的。
相关知识
吃斋和吃素一样吗 素食怎么吃才有营养
寺庙的和尚吃“全素”如何保证“蛋白质”营养的摄入?原来如此
近代汉传佛教素食运动的内在诉求及影响
【铁观音怎么样】铁观音的功效
素食是最好的医药
孕妇梦见寺庙是什么意思
满巴拉僧庙
铁观音功效与作用供应商(铁观音功效与作用)
好好利用,铁观音的功效与作用
佛教饮食中的三德与六味
网址: 寺庙里是怎么吃素的,佛家的饮食观,药观、素食观、斋观! https://m.trfsz.com/newsview693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