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佛教饮食核心之素食养生

佛教饮食核心之素食养生

佛教素食就是,不吃荤腥的东西,这其中荤是指葱,蒜等着五类辛臭的蔬菜,素食是我国汉传佛教的一大特色,是佛教饮食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佛教养生之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佛教饮食核心之素食养生

佛教所谓素食,即不食荤腥。其中荤指葱、蒜、韭菜等五种气味强烈(辛臭)的蔬菜,简称五辛;腥则指一切动物肉。前者主要是为了清净身心,不熏扰他人,后者则主要出于佛教的慈悲教义,关爱一切生命,可见佛教的饮食禁忌(包括不饮酒等)范围比其它宗教都要广。于是人们不禁会为佛教徒的身体健康而担心,不少人因此而视学佛为畏途。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就素食与健康或素食与养生问题作一番实事求是的深入的探讨。

佛教关于素食的规定与影响

如前所述,不食荤腥是佛教教义上的一种要求,但在实践中,则有一些合情合理的具体规定。如对于僧人来说,可以食“三净肉”,有病需要食用荤腥时也可开许。因为在古印度,佛教僧团实行乞食制度,僧人乞食时不论贫富,乞到什么吃什么,不挑食,以平等心来接受。当有人供养肉食时,乞食者应当观察,此肉是不是为我所杀,或被怀疑为我所杀,我有没有看到杀生,有没有听到杀生。如果不是,可以接受。这就是所谓的“三净肉”。直到今天,信奉南传上座部佛教的国家和地区如泰国、斯里兰卡、缅甸和我国云南傣族地区的佛教僧团仍然奉行这一规定。僧人托钵应供,不忌荤腥。而信奉藏传佛教的我国西藏、内蒙等地的佛教僧团,虽不托钵应供,但因处于牧区,自然条件恶劣,所以也根据三净肉的规定,不忌荤腥。惟有我国汉传佛教寺院,因国情不同,未能实行托钵乞食制度,又信奉大乘,强调慈心不杀,加上农业发达,自然条件允许等原因,从公元511年,虔信大乘佛教的梁武帝萧衍颁布《断酒肉文》后,便开始严格实行素食。

而对于佛教的居家信众来说,则没有什么硬性的规定,完全遵循自愿的原则。受过五戒或菩萨戒的居士,原则上应禁食荤腥,或只食“三净肉”。一般的信众,多选择在每月的初一、十五、六斋日和佛菩萨诞辰等特殊的日子里吃素。

随着社会的进步,历代高僧大力的提倡佛,佛教的发展越来越快,素食养生也成为汉传佛教的一大特色,所以说佛教素食养生也是有很深远的文化的,也对社会的饮食观念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

相关知识

佛教饮食中的三德与六味
道坚法师:中国传统养生文化及佛教养生之道
道家养生,健康养生,健康养生之道,健康饮食,素食主义者,老偏方大全
近代汉传佛教素食运动的内在诉求及影响
佛教文化的美食观——导向身心健康与智慧解脱的佛教食文化
佛家健康养生五大秘籍
哈佛家教之道:如何培养孩子的情商与逆商
美食与宗教:宗教饮食禁忌与特色美食
浅谈佛教修行方法的保健养生功效(梁飞、张瑞贤)
素食养生有什么好处 素食养生吃什么好

网址: 佛教饮食核心之素食养生 https://m.trfsz.com/newsview693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