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饮食观
佛教主张素食、少食,有一些资料研究说明,人类少食、素食是促进身体健康长寿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与古人“食欲常少”“少食养胃气”的观点一致,合乎科学原理。
至今世界不少地方仍有小乘法提议苦行,以少食、不食为功课。总体而言,少食、素食、清淡都是佛门饮食提倡的主题。
佛教出于修行的需要,是为了彻底解脱对“食”的渴求。 佛教认为“食”是众生生死症结的根本所在,若调适不当则不能与道相应。
人的身体作为一种活的物质存在形式,离不开饮食的滋养、能量的补充。因此佛教将饮食列为必备的四种供养之一(其余三种为衣服、卧具、汤药)。
不过佛教不是把饮食当作目的,而是当作一种手段,所谓借假以修真。佛教在饮食问题上奉行中道哲学,既不自苦也不纵欲。因此在我国的寺院常可听见“身安则道隆”的说法。
所以说,要自己想办法通过这几个方面来控制自己的饮食,不让自己饮食过多,但也不可以故意饿着自己。
也不能说,我干脆少吃,每天少吃,最后挺瘦了,不能工作了,那也不行。我们得根据因缘,一定要吃好,但不允许贪。
两个方面都要清清楚楚地知道,这样的话,我们的饮食才能控制得很好。而且不光能断掉贪心,同样身体还能很好地去修行。
吃饭要以什么态度?要把饭菜当药,为治人的不食饥饿之病与枯死之病;平时,寺中用餐不叫吃饭,而曰「药食」,就是此道理。如不食此药,是不利身体的正常健康生存延续的。为此,吃饭不为口腹之欲,不为享用。
相关知识
佛教饮食中的三德与六味
佛教文化的美食观——导向身心健康与智慧解脱的佛教食文化
佛教:阿弥陀佛的来历,为何要念此佛,为何十方诸佛都称赞此佛
从佛教中感悟瑜伽
近代汉传佛教素食运动的内在诉求及影响
《维摩诘经》中的人间佛教思想
佛教:佛前十种供品的寓意和果报,您不可不知
佛教怎样对待献血
张美云:佛教的环保理念实践是如何折射的?
浅谈佛教修行方法的保健养生功效(梁飞、张瑞贤)
网址: 佛教的饮食观 佛教... https://m.trfsz.com/newsview693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