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素食即不食荤腥,其中荤指葱、蒜、韭菜等五种气味强烈(辛臭)的蔬菜,腥指一切动物肉。不食荤主要是为了清净身心、不熏扰他人,不食腥则主要出于佛教的慈悲教义,是关爱一切生命的表现。护身指保护人的身体,延年益寿,从素食中汲取养分,不从别的肉身中汲取,从而达到关爱万物生命的目的,素食被广大民众接受,成为一种健康饮食。 [1]
第一、素食营养丰富。人体最需要的糖、脂肪、蛋白质、多种维生素、矿物质等,从素食中都能获得。糖本来就是从植物里提取的。素食中含有的脂肪酸总共有13种之多,而所有肉类的脂肪酸加起来只有6种,而且植物性脂肪为非饱和脂肪,能促进胆汁酸的分泌,使胆固醇降低,可避免心脏病和各种血管病症。植物中的蛋白质含量也很高,尤其是黄豆,蛋白质含量是猪肉的两倍多,近于鸡蛋的3倍.台湾台大医院的陈瑞三(音译)教授曾经花了两年的时间对49座寺院里249位出家人做各项身体检查和血液分析,并选出1057位荤食者来做比较.经研究得出了三个结论:素食者体内胆固醇含量非常低.所以很少发生高血压、心脏病或是血管方面的疾病:素食者根本不会营养不良;素食不会造成贫血.反而是肉食者罹患贫血的比例比素食者高。从1991年开始,美国政府大力提倡新的基本食物组合——全麦谷类+蔬菜+种子豆类+水果。后来.美国农业部正式宣布,素食在各种营养方面均可达到“国家推荐的饮食标准”。
第二、素食使人聪明。《大戴礼记》云:“食肉者勇敢而悍,食谷者智慧而巧。”大脑生理学证明,人的大脑活动力是由脑细胞内正反两种力量交互作用.在大脑之中不断冲击而形成的,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思考”。这样的;中击到了最高层,总有~方的作用获得胜利,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决定”。但是要使大脑细胞能够充分发挥其正反两种作用,就必须充分供给大脑细胞所必需的养分,这种养分主要是麸酸,其次为维生素B及氧等。而食物中以完整谷物及豆类含麸酸和各种维生素B最丰富,肉类则次之且量微。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员也有类似研究表明.健康饮食,尤其是全麦食物能促进大脑化合作用.创造心灵深处的安宁幸福。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一生素食,活到93岁高龄,生前不仅身体非常好,而且思维十分敏捷.当代佛学泰斗、台湾的印顺长老终生吃素,年近百岁还在忙着著书立说、度化众生。
第三、素食可以抗癌,可防治多种疾病。血液在人体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医学研究,好的血液应呈微碱性、富有钙和钾等矿物质。动物性的食品多半容易使血液变酸性,植物性的食品大多含有较多的矿物质(但也有例外,如大米含磷质,能使血液变酸),所以素食会使血液变成微碱性,有助于身体健康。根据日本大阪大学片濑淡教授的研究,血液若作酸性反应时,细胞即老化,癌细胞就会扩展。如果要控制癌细胞的发展,最好是使血液呈微碱性。美国加州的琉璃光养生中心,医学博士雷久南女士发明了一种素食养生疗法,治愈了多种被传统医学宣判为不治之症的疾病,挽救了千百个濒临死亡者的生命。
尽管儒家思想和道教思想都受到了佛教的影响,但自唐代以来,佛教依然是中国最大的主张素食的力量,它的虔诚信徒所表达的情感与古代印度的信徒们相呼应。
佛教诞生于印度之初,其信众并没有特殊的饮食习惯和规定。后来,佛教僧团内部发生了食肉与不食肉的争议。东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为素食的兴起提供了宗教、文化氛围。到西晋时期,僧侣渐多,且寺院多建在名山胜境,乞食之制难行,于是寺院内便有了自己的餐厅,称为“香积厨”。我国现代著名宗教人士赵朴初曾说过:“比丘戒律中并没有不吃肉的规定。我国大乘经典中有反对食肉的条文,我国汉族僧人是信奉大乘佛教的,他们除受比丘戒外,还受菩萨戒。所以汉族僧人乃至很多居士都不吃肉。从历史来看,汉族佛教吃素的风习,是由梁武帝的提倡而普遍起来的。”他颁布《断酒肉文》,下令天下所有僧尼不得食肉。从此,素食作为宗教馔食,开始进入烹饪范围,并逐渐盛行起来。
素食的僧尼与日俱增,“寺院素菜”自然应运而生。隋唐时期,寺院素菜得到了很大发展,已形成具有独特风味的寺院菜系。此期出现了中国十大名厨之一、大型风景花色拼盘的创始人梵正。她是五代时的尼姑,以创制“辋川小样”风景拼盘而享誉当时。梵正依照唐代诗人王维所画的《辋川图二十景》,创制了“辋川小样”风景拼盘,开创了我国花拼菜肴的先例。梵正的这一惊世之作,为我国烹饪史增添了光辉的一页。 [1]
佛家素菜在中国传统菜品中占一席之地。中国传统素菜分为寺院素菜、宫廷素菜与民间素菜三个流派。寺院素菜讲究“全素”,禁用五荤,且大多禁用蛋类。宫廷素菜,泛指道家宫观、佛家寺院烹饪的专供帝王家享用的以素菜为主的馔肴。素菜在僧人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原料,除了时令蔬菜外,多用豆制品、竹笋和三菇六耳,还有号称“四大金刚”的豆腐、面筋、笋、蕈等。梁武帝时,南京建业寺有一僧厨,素菜烹调技艺精湛,“一瓜可做数十肴,一菜可变数十味”。唐宋时期,茹素之风兴盛。林洪《山家清供》记载了当时大量的素菜名馔。
其中有:
“假煎肉”:瓠子、薄批,各以料煎。以油煎,瓠以脂乃熬,葱油入酒共炒熟。
“素蒸鸭”:鸭是用葫芦来代替的。
“玉灌肺”:真粉、油饼、芝麻、松子、胡桃、莳萝六者为末,拌和入甑蒸熟,切作肺样块,用枣汁供。
“胜肉”:焯笋蕈同截入胡桃、松子,和以酒、酱、香料,擦面作子。试蕈之法,萎数片同煮,色不变可食矣。
“罂乳鱼”:罂粟净洗磨乳,先以水粉置缸底,用绢囊虑乳下之,去清入釜。稍沸亟洒淡醋收聚,入囊压成块,乃以小粉甑内下乳蒸熟,略以红面水酒,又少蒸取出,起作鱼片。
每当自己心情不好的时候,有的人选择的是暴饮暴食、有的人选择的是剧烈运动、还有的人选择的是和朋友分享。但是我们要注意的一点就是不管怎么样,我们都不能伤害我们的身体。柠檬的香气能够起到镇定的功效,同时能够缓解人内心的压力。菠菜中含有丰富的铁元素,而且还含有优质的叶酸,通过医学证明,叶酸能够有效的预防抑郁症,同时还有起到减轻焦虑、心烦心燥、健忘等症状。吃20颗樱桃的效果等于一颗阿司匹林,同样可以有效解除脑部疼痛,情绪不再烦躁,这是因为樱桃里含有一种花青素的成分,能够减轻发炎症状。
唐以后的帝王也十分喜欢佛家菜肴。据记载,少林寺曾用少林素食先后招待过唐太宗、元世祖、清高宗等二十多位帝王。宋代以后,寺院素菜已能配成品位很高的全素席。许多菜肴,以素仿荤,如素鸡、素鸭、素鱼、素火腿等,不但与荤菜形似,而且味道也颇为相近。寺院斋厨用白萝卜或茄子加发面等原料制成“猪肉”,用豆制品、山药泥烹制出“油炸鱼”,用绿豆粉掺水仿制成“鸽蛋”,用胡萝卜加土豆仿制成“蟹粉”,厨师的巧思和手艺满足了人们情趣上的需要。
佛家把饮食和药物统称为“药”,并分为四种。要求其信徒吃纯净天然的素食或吃全素,提出许多关于修道者的饮食禁忌,包括无肉、无蛋、不食葱、蒜等刺激性食物等。佛家对人的饮食,有着与众不同的看法。在他们看来,人们的头痛脑热、肚子胀等种种痛苦,称之为病,治疗此病痛的是药。同样,肚子饿也被视为一种病,是饥病,能“治疗”此种“病痛”的饮食,也称为药。戒律上说,众生的病分为两种:一种是饥渴的“故病”,另一种是四大增损的“新病”。对治这两种不同的疾病,相应的有四种药:即时药、非时药(按规定不准进食的时间)、七日药(规定要在拥有它之后必须在七日限内服完)、尽形寿药。前三种是规定了食用方式的食物,而第四种药则是我们所说的治病药物。戒律上要求信徒们把饮食当成“药物”,这样,食时就不会贪多贪好了。
佛家素食理念内涵之二是“正心修德”。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们开始将吃素纳入神圣庄严的场合,在重大祭祀活动前一定要“茹素数日,以净其身,清其心”。上至皇帝、贵族,下至黎民百姓,莫不认同,莫不尊行。可见“茹素”在当时人们心目中的神圣之“味”。所谓“净其身”,意与“仁”同,圣人孟子云:“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
不忍食其肉”。所谓“清其心”,意为不纵欲,满足于恬淡之心境,在中国民间一直流传的初一、十五吃素的习俗,真切地体现了这种深刻的理念。佛家的素食理念还有“闻香识佛”之说。在佛家看来,香是素食的一部分。佛家认为修道者要追求解脱,因而理论是不主张僧人追求、贪恋美味的。《维摩诘经》描绘了一个香积国,在那里,衣、食、住、行等一切生存活动都由香构成,“香”同时又是说法的手段。另外,修习佛法时要修习的六根忏悔法门,其中专门有一种与香有关的“鼻根忏悔法门”。佛经上说,修行者由于鼻根贪恋好香,为香所诱,堕落而死,于是发愿忏悔:在无量劫中,以贪香的缘故,分别诸识,处处贪恋,所以堕落而死;应当观察思考因果轮回说法,不再贪恋。在另一部佛经中,还给修习的人提供了“发鼻根愿”法,其中有“鼻常不闻杀生味饮食之气”等臭惑之气的发愿,以避臭就香为成佛之道的一个法门。 [1]
随着疯牛病、SARS、禽流感一次次侵袭人类,素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世界素食者联盟第33届大会确定,要将世界上5%的人口转变为素食者。迄今为止,英国的素食者已经超过30万,占总人口的8%。美国的素食主义者有一千二百多万人,食素者由2.1%增长到4.3%。在日本,素食主义者被分为几派,包括完全不吃动物性食品的纯素食主义者,食用乳制品的素食者,吃蛋和乳制品的素食者和吃鱼的素食者,而斋饭则被称为“精进料理”。当前利用精进食疗治疗慢性疑难病症的热潮也在悄悄兴起。
在中国,素食思想、素食文化和佛家素食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据2005年3月对无锡城乡结合地区的一次素食消费调查(对象涉及年轻白领,退休干部,职工,厨师,大学生等消费阶层)显示,每周素食达三次的约占63.3%,即使是荤素食搭配,素食比例大于荤食的也占了56.7%;以往人们在外消费荤食占据较大比例,而今人们在外选择就餐,素食大于荤食比例的达36.7%;未来食物消费中,选择以素食为主的高达73.3%。这表明低热、低脂、低糖的素食已成为人们的最佳选择,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饮食方式。
我们确实应该这样来看待现代饮食观念,即更多地关注素食所带给我们的益处,更理性地反思现代素食观念:从饮食观念上看,古人的饮食习惯就以素食为主,大量食肉不利于消化系统;在现代,素食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及亚洲许多国家和地区已成时尚。从环保上看,某些地区为了大批量生产食用家禽,产生的垃圾和消耗的粮食超过了人类的承受限度。当我们重新反省各种人类饮食观念时,佛家素食及其烹饪艺术,开始极大地吸引我们,并丰富我们的生活。在当代饮食方式日趋多样化的背景下,人们也应回眸两千五百年前,从释迦牟尼和其他许多倡导素食的佛家宗师那里学习有益的饮食智慧,从而帮助建立起符合人类自身特点和有益健康的饮食方式。 [1]
相关知识
素食女性有哪些护肤方法
13款素食食谱让你化身素食达人
长期素食对骨骼的影响,了解素食者如何保护骨骼健康
养护身体健康食谱
素食,食谱,身体好处
素食健身食谱
健康饮食孕期身护理
饮食与骨骼健康:保护骨骼的关键营养素与食物
身体护理素材
孕妇用什么护发素好
网址: 素食护身 https://m.trfsz.com/newsview693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