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慧姐
来源:初中生家长慧(Id:czsjzh)
怎么跟孩子开头聊性?
孩子玩性游戏该怎么教育?
孩子要求跟爸爸妈妈洗澡,怎么办?
如何巧妙解答孩子各种各样的性问题
你知道吗?
90%的家长不知道。
网上就出现了一个热门话题,叫做 “ 我国的性教育有多么匮乏?”点赞最多的回复是这么说的:
生孩子是头等大事,性教育却羞于启齿;
接吻会怀孕,孩子十七八了还不知道避孕,喝可乐会避免怀孕;
怀孕了竟然不知道,当胃病在治;
被性侵了还不自知,还以为是在做游戏;
被性侵了不敢说,太丢人了,是自己不好,自己肮脏;
家长们谈性色变,学校进行性教育还要被埋怨。
我们再来看一组数据。
国家人口计生委科学技术研究所发布的一组数据显示,我国每年人工流产多达1500万人次。这还不包括药物流产和在未注册私人诊所做的人工流产数字。25岁以下的女性约占一半以上。大学生甚至成为人工流产的“主力军”。
这是什么概念呢?广州总共是1400万人口。而在正规医院登记的人流人次却多达1500万。这可能还只是冰山一角,因为还有很多人是通过物理、药物流产,或者在小诊所。
2016年1月12日,北京大学一份婚恋报告显示:被调查对象中,初次性行为的年龄集中在18至23岁。以年龄群分,95后(20岁或以下)发生的平均年龄为17岁,90后为19岁。而95后初恋平均年龄为12岁。
这又是什么概念呢?就是第一次怦然心动并正式交往是在小学五六年级的时候。而第一次啪啪啪是在高中的时候。而且这只是平均值。
据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女童保护基金发布数据显示,2015年平均每天曝光性侵儿童案例0.95起。此外,据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青少年儿童安全基金女童保护项目发布的一份最新报告显示,2016年被媒体曝光的性侵青少年儿童恶性案件高达433起,平均每天曝光1.21起。
也就是说,每天都会曝光一起比较严重的儿童性侵事件。且呈现增长确实。这还只是被曝光的啊。还有多少令人心疼的事件被埋在地下?
在这种堕胎比率高、初夜低龄化、性侵低龄化的社会环境下,性教育实在太重要。
有些事情是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有的事情比如性教育则是错过了就再也没办法弥补损失了。
性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性学家方刚这样定义性教育:“性教育并不是只对男女性别及性器官的认知,本质上它是对最原始的人性的探讨,涵盖对少数人的性取向的包容与尊重。”
可在大多数中国人眼里,凡事牵扯到了“性”,就充满了色情的意味,就是无耻下流的。
他们完全没有接受过性教育,他们以谈“性”为耻,觉得“性”是一件说不出口的事情。
我们想要探究关于性的问题,可在课本中找不到答案。
性教育不是羞耻和邪恶,也不是教孩子怎么进行性行为。
性教育是教孩子如何认识生命、如何认识身体、如何保护自己。
性教育才是真正该从娃娃抓起。
中国要科普性教育,让所有人都接受性教育,需要走的路还有很长很长。
性教育本身是一个去“污”的过程
当一件事情不愿意被人知道的话,人们就非常好奇,非常愿意去打听。但是当一件事情被大家所熟知的话,没人愿意去好奇,没人愿意去打听。
在性教育问题上,理应如此。
中国的父母总是羞于向孩子们讲述这件事情,这样孩子们在遇到问题时候就不愿意告诉父母,周围也没有可以让他们信赖的人,就会发生各种令人始料不及的事情。
家长至少应该让孩子们知道:
①身体工作原理和疾病的知识;
②多数电影电视展示的只是娱乐,不能强加于现实中的知识;
③怀孕后身体的变化、生孩子时对身体的负担、不能理所当然的生孩子的知识;
④希望男生也知道女性的辛苦的知识,让男生建立保护女生的意识。
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发现,适当的性教育不但不会让性行为提前,反而会推迟性行为,让年轻人对自己的行为更负责;对性无知,倒是会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使其缺乏自我保护意识,造成性病、意外怀孕、危险流产和过度性焦虑等等。
性教育不是洪水猛兽,与其戴着有色眼镜,不如克服难以启齿的心理坦然面对。悦纳科学性教育的大方和直白,才是让孩子懂得对自己和他人负责的最有效方式。
性教育并非恐吓,不是将性行为妖魔化,而是教育孩子真正明白他在做什么,会带来哪些后果,怎样才能保护好自己。
性教育时间表
关于性教育,很多家长觉得自己把握不住度,爸爸妈妈不妨借鉴下这个“性教育时间表”。
一、二年级
1、人体基本部位及名称。
2、生物繁衍后代的方式(植物、动物)。
自我保护
1、身体上要保护的隐私部位。
2、与人交往的方法、交往中度的把握。
三、四年级
1、人生命诞生的基本过程。
2、友谊友爱的意义,交朋友方法。
3、性别角色的社会规范。
自我保护
1、与善意帮助自己的陌生人相处的方法和尺度。
2、单独与陌生人交往方法。
五、六年级
1、两性生殖器官的功能。
2、女性月经及经期卫生保健常识;男孩遗精生理现象。
3、男孩女孩两性的心理差异,男女孩之间的理解、沟通、合作与互助。
4、男孩女孩形体美与适合自己年龄特征、性别特征的服饰美。
5、与异性交往的方法与礼仪。
自我保护
1、性骚扰,防范性骚扰保护自己的方法。
2、性侵犯,性侵犯中的求助与救助的途径和方法。
3、识别漫画、书刊、网络等媒体的不良信息。
4、艾滋病的基本知识,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
初一年级
1、青春期概念。
2、第一性征、第二性征器官功能发育及保健。
3、女生与月经初潮,男生与遗精。
4、学会异性交往。
5、性伤害、性骚扰、性保护。
初二年级
1、单相思。
2、少年性冲动与性冲动的排解。
3、个人被异性吸引与吸引异性的心理与生理因素。
4、对熟人、亲人的性伤害、性骚扰拒绝方法。
初三年级
1、初恋的特点。
2、我们与爱情。
3、性、爱与婚姻彼此间的关系。
4、青少年怀孕、堕胎问题、了解婚前性行为的责任与后果。
5、避孕和性病防治。
6、与异性交往成功地经历及体验。
高一年级
1、生殖系统的疾病预防。
2、性态度。
3、对不同性取向者的尊重。
4、网络交友及约会的技巧(尊重隐私、个人安全等)。
5、性爱与婚姻的关系。
6、婚前性行为的责任、后果与预防。
7、择偶及理性分手、失恋调适。
高二年级
1、各种避孕方法的比较及观念澄清(口服避孕药、注射避孕法、子宫内避孕器、保险套、安全期、结扎)。
2、受孕时机、过程及常见错误观念。
3、人工流产对身心的影响。
4、艾滋病及其他性病的预防。
5、法律对性行为的规范。
高三年级
1、青年学生怎样择偶。
2、对爱情的理解。
3、不同婚姻家庭的形态对家庭成员的影响(初婚、离婚、再婚、不孕、同性恋)。
底线教育是最后的防线
1、身体底线
台湾女作家林奕含高中时曾被语文老师性侵。她送作文给他,他就趁机作恶。而十几岁的小女孩一向听话,不懂反抗,甚至还对老师说对不起。
而无法顺从也无法接受的小女孩之后便患上了精神疾病,无法完成学业,走不出阴影。她把自己噩梦般的经历写进了书里,却不敢也不愿告诉父母。
直到26岁,她的书出版两个月后,这个美丽又多才的女孩不堪精神折磨,在自己卧室上吊自杀。
这样惨痛的例子每天都在发生,受害对象往往是柔弱无助的女孩子。
日常生活中我们就要教女孩子,面对侵犯,勇敢说不。如果他人要侵犯你的身体,一定要在第一时间激烈反抗,用最严厉的态度告诉他们“不可以!”,这可能会使你避免遭殃。
我们也一定要告诫女儿:
千万不要为任何事情出卖和伤害自己的身体,以换求什么好处。
2、感情底线
最近报道的这则新闻:
“从香港到吉隆坡,飞行里程2500余公里,大约需要4个小时。数年来,多名中国女性的命运在这条航线上改变。”
两年里,超过20个女生,走上了不归路:因为她们身上被搜出携带有毒品。
在马来西亚的法律里,对于贩毒的处罚最严苛,15克吗啡、海洛因就是死线。可是这些姑娘,带了足足几斤。
一些网友用戾气很重的话,骂她们丢脸、拜金、崇洋媚外。
最扎心的,这些姑娘条件都不错,而且是家中独女。父母疼爱了二十多年的掌上明珠,现在却被关押在铁窗深处,不知明天是死是活。
这些不愁吃不愁穿的姑娘,如果只是为了钱,会去做这种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事吗?当然不是,女孩声称自己是为了爱情。因为爱情,她们替尼日利亚的外籍男友运毒,把自己变成了“人肉快递”。
可是你知道吗?
尼日利亚不仅贫穷,还允许一夫多妻。这些傻姑娘,沦陷在恋爱的炫目光晕中,看不见赤裸裸的生活真相。她们可以替男友去死,男友却说“不认识她”。
现实中,也不乏被爱情掐住软肋、迷失自我的姑娘。迎合对方爱憎,放弃自己的喜好甚至大好前途。命运急转弯翻车,只是因为她拱手把方向盘交给了别人。
爱没有上线,但必须有底线。
愿你爱的真诚也畅快淋漓,更记得守护自己。
3、生活底线
有这么一个故事:
女儿考上大学后,父亲给她寄钱:“1200元够不够?”
女儿回答:“够了。”
父亲又说:“想买什么就买,别亏自己。”
女儿听了,半天不作声。
父亲觉得奇怪:“怎么了?”
女儿说:“室友和我一样,每月家里也是给1200元,但她生活质量比我高,每天都有零食吃,每周都去麦当劳……”
父亲说:“她是不是在打工?你不要去,耽误学习。”
“她没有打工,是在谈恋爱。有一次她约会回来对我说,其实她不喜欢那个男生,只是喜欢他替自己买单而已。她还说我傻,可惜了这张脸,如果她有像我这样漂亮的脸,根本不用向家里要钱。”
父亲放下电话,立即给女儿打了1500元,对女儿说:“从这月起,我每月给你1500元。多出的300元,你可以买零食。还有,如果你恋爱了就要告诉我。我每月再给你500元,作为恋爱经费。请你一定要记住,每次约会,都不要忘了带上自己的钱包。”
这位父亲为什么要这么做?
他在教给女儿一个生活底线——要有经济独立能力。
“如果女人想拥有一份势均力敌的感情,想拥有一个心安的归宿。经济独立,是首先要保证的。”
写在最后
也希望我们在性教育中,学会生理知识,学会如何保护自己,也学会爱与尊重。
我还希望,我们不再会谈性色变。当我们提起性时,而是以一种平常的心去看待。
它不是洪水猛兽,它是我们生而为人必经历的一种体验。
有人传承文化,有人传承美食,有人传承文字,有人传承手艺。如果没人传承性教育,那希望是从我们这一代开始,从新一代开始。
有偿征原创作文
我们家长慧为中小学生提供发表文章的平台,一经选用,即付稿费50元起,欢迎中小学生前来投稿,投稿请发邮箱2570034869@qq.com。(投稿必须是原创首发,发表后版权归家长慧所有。)
原创作文参考:《不一样的春节 —家里来了“客人”》
服
务
社
会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