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使用生物反馈作为成人健康行为改变技术:范围界定审查,Journal of Medical Internet Research

使用生物反馈作为成人健康行为改变技术:范围界定审查,Journal of Medical Internet Research

使用生物反馈作为成人健康行为改变技术:范围界定审查
Journal of Medical Internet Research ( IF 5.8 ) Pub Date : 2023-09-25 , DOI: 10.2196/44359
Kelli M Richardson 1 , Michelle R Jospe 2 , Ahlam A Saleh 3 , Thanatcha Nadia Clarke 4 , Arianna R Bedoya 5 , Nick Behrens 6 , Kari Marano 7 , Lacey Cigan 1 , Yue Liao 8 , Eric R Scott 9 , Jessica S Guo 9 , April Aguinaga 3 , Susan M Schembre 2


背景:个人生物传感技术的最新进展支持从标准化到个性化健康干预措施的转变,利用生物数据来激励健康行为的改变。然而,使用生物反馈作为行为改变技术的干预措施的实施尚未得到全面探索。目的:本次综述的目的是(1)绘制生物反馈作为行为改变技术的研究领域,(2)描述如何在成人行为改变干预措施中实施该技术。方法:采用综合系统检索策略于 2021 年 6 月查询 5 个电子数据库(Ovid MEDLINE、Elsevier Embase、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EBSCOhost PsycINFO 和 ProQuest Dissertations &Theses Global)。符合条件的研究是随机对照试验的初步分析。在成人中进行的试验(RCT)将生物反馈作为一种行为改变技术。DistillerSR 用于管理文献检索和审阅。结果:去重49,500篇后,筛选出50,287篇文章,纳入767篇文章。最早的随机对照试验发表于 1972 年,2000 年以后出版物数量显着增加。生物反馈最常用于旨在预防或管理糖尿病(n=233,30.4%)、心血管疾病(n=175,22.8%)和糖尿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肥胖(n=115,15%)。通常会针对多种生物标志物和多种健康行为提供反馈。最常用的生物标志物是人体测量指标(n=297,38.7%)、血压(n=238,31%)和血糖(n=227,29.6%)。最有针对性的行为是饮食(n=472,61.5%)、体力活动(n=417,54.4%)和减少吸烟(n=154,20.1%)。提供生物反馈的交流频率和类型因生物标志物测量方法而异。在 493 项 (64.3%) 参与者自我测量生物标志物的研究中,476 项 (96.6%) 在干预过程中多次收到反馈,468 项 (94.9%) 通过生物传感设备收到反馈。结论:生物反馈越来越多地被用来激励行为改变,特别是在可以轻松评估相关生物标志物的情况下。然而,生物反馈在干预研究中的实施方法各不相同,其有效性仍不清楚。该范围审查是开发指导框架的基础,以有效实施生物反馈作为行为改变技术。试用注册:开放科学框架注册;https://doi.org/10.17605/OSF.IO/YP5WAd

"点击查看英文标题和摘要"

更新日期:2023-09-26

相关知识

Status quo of medical tourism and its implication in China
针对营养、体力活动、超重和肥胖的数字健康干预措施提高用户参与度的策略的有效性: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Journal of Medical Internet Research
The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internet medical
国内大数据与膳食营养健康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Nature重磅:微生物“人造肉”,环保食品的新宠?
数字健康公平:理论视角与影响因素
健康行为的社会规范性影响和从众心理
根据体型调整握力:来自 6 个国家的分析,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Directors Association
老龄健康的跨学科研究:社会、行为、环境、遗传因素及其交互作用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影响因子2.600分,是几区,2023

网址: 使用生物反馈作为成人健康行为改变技术:范围界定审查,Journal of Medical Internet Research https://m.trfsz.com/newsview705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