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天气下
如果出现
身体乏力、皮肤出油、头昏脑涨
等症状
很可能是体内的湿气在“作祟”
如何减少或避免湿气
起床后的湿气警报
睡眠够了依旧困倦。即使睡眠时间很充分了,但起床后还觉得很困倦、乏力、头沉、打不起精神,或是觉得身上有东西在裹着自己,懒得动弹,这就要注意身体是不是有湿气了。
“解手”总是黏黏的。大便容易粘在马桶上,或者使用手纸反复擦也擦不净,这也说明体内很可能有湿气。
刷牙时感到恶心、有痰。有些人一刷牙就呕吐、恶心,嗓子里总是有不干不净、粘稠的感觉,这很可能是体内有湿气的表现。
小腿发酸发沉。早晨起来,感觉小腿肚子发酸、发沉,也是体内有湿气的典型特征。
祛湿良方请收好
这些祛湿误区别踩坑
误区一:吃辣发汗可祛湿。吃辣发汗能够祛湿的说法流传甚广,但中医认为,湿气大多与脾的运化有关,和出汗关系不大。所以中医在提到祛湿的时候,更多的是强调健脾利湿,而非发汗。
误区二:“湿气重”者少运动。有些患者认为,“湿气重”说明身体比较虚弱,应该注意休息、少运动。体内湿气重的人大多为饮食油腻、缺乏运动的人。这些人常感四肢无力,但又不想运动。其实,运动不仅可以缓解压力,还可以加速湿气排出体外,比如跑步、健走、游泳、瑜伽、太极等,都有助于活化气血循环,增加水分代谢。
误区三:只顾“祛湿”不“健脾”。很多人在湿气重时只顾着祛湿,却忽略了健脾。这样的结果往往是“旧湿气刚走,新湿气又来”。祛湿时最好兼顾祛湿和健脾。祛湿可增强脾的运化功能,健脾则能使祛湿更容易,进而产生良性循环效果。
来源:健康北京、北京健康教育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