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感统训练和专注力训练

感统训练和专注力训练

感统失调会导致不专注,专注力训练却不是只做感统训练!

个体通过综合各种感觉信息来认识世界,又借助感觉系统、中枢神经系统以及运动系统之间的协调来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感觉统合对个体生存和发展有着广泛的影响,是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方面。

感觉系统的良好发展,也对注意力水平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逐渐发展出注意力的选择性、稳定性、转移和分配等能力。如果小孩出现感统失调,意味着身体各感官系统对外界环境的信息接收、传出以及大脑中枢的加工处理失去了平衡,会从不同程度削弱小孩的认知能力,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例如触觉失调的小孩,常见的触觉敏感型孩童对触觉刺激容易过度反应,会导致这类小孩忙于应付触觉刺激而无法专注在目标上。前庭失调的小孩,肌张力不足,做事容易疲劳,大脑警觉性差,会导致这类小孩无法保持长时间的专注状态,也会容易出现多动的表现。

可见,孩童的感统失调会导致不专注。但是,感统失调和不专注两者却是属于“充分不必要的条件关系”,而非“充要关系”。也就是感统失调可能导致不专注,但不专注却不能直接说是感统失调。在干预训练上,有学者表明,感统失调需要感统训练,注意力不集中,却不能只做感统训练,具体还是因人而异的。孟瑛如教授在其著作中提到,利用对身体各感官的刺激,如视觉、听觉、平衡感、各种关节的位置感、协调性,促使神经系统从这些感觉输入中学习组合与运用,使之能成熟地运用这些功能,达到神经系统成熟发育的目标。目前该治疗在多动症方面的成效,尚待研究证明(刘昱志,2013)。

有些注意力缺失孩童会伴随有动作协调问题,因此有些人主张借由训练大小肌肉的灵敏度和协调度,来降低注意力缺失的问题,提出可以实施肌肉运动的课程,或是进一步施予感觉统合训练。但后来的相关研究却指出,感觉统合的训练效果对于改善注意力缺失、冲动和多动并无多大助益,同时随着个案年龄增长,感觉统合治疗的边际效益会递减(杨文丽、叶静月译,2005)。

但是,不论感觉统合或是肌肉运动训练,对于有注意力缺失的孩童并非毫无帮助,这些方法仍可增进注意力缺失孩童的协调灵敏度、平衡能力,尤其是对于伴随有知觉动作障碍者,效果更佳。

目前来看,注意力缺失、多动症、自闭症、读写障碍、发育迟缓等小孩比较容易出现感统失调,所以这些小孩很多会被建议去做感统训练。需要注意的是,感统训练改善的是感统失调,例如肢体不协调、平衡能力差、重力不安、双侧分化水平差等,但是这些小孩除了感统失调以外,本身诊断出来的主要问题,还是需要得到专门的训练才能改善。比如存在感统失调的读写障碍小孩,感统训练改善了感统失调,针对读写问题,还需要专门的读写训练,提升读写相关的认知功能和学习掌握读写方法。如果不存在感统失调,后者是读写障碍小孩的主要需求。同样,存在感统失调的注意力不集中孩童,感统训练改善了感统失调,针对注意力问题,还需要专门的注意力训练,提升注意力唤醒水平、感知觉功能、执行功能、工作记忆、行为塑造等。如果不存在感统失调,注意力训练对注意力不集中的小孩是主要需求。

因此,笔者认为,3-12岁以辅导为主的小孩,6岁以前可以选择感统训练,是比较理想的年龄阶段,6岁以后小孩在具体的学习任务、生活技能上的要求会更高,这时可以重点考虑注意、读写等能力培养。3-12岁以改善问题为主的小孩,具体根据小孩的核心问题来选择训练内容。如果是感统失调,做感统训练;如果是注意力不集中,做注意力训练;如果是读写困难,做读写训练;如果是存在两种或多种不足,可以考虑多种训练同时进行。

相关知识

感统训练
感统训练,提高注意力
感统训练≠体育训练
感统训练和体育训练的区别
儿童感统认知训练,加力健康智能感统认知训练系统
感统训练包含哪些训练方法
感统训练器材
深入了解感统训练,正确对待感统训练
感统训练教案
感统训练在家怎么训练,感统训练在家这样做,轻松培养孩子协调能力!

网址: 感统训练和专注力训练 https://m.trfsz.com/newsview714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