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柱油茶的起源:汉、壮、瑶、侗等族饮食习俗打油茶,传说起源于唐代。打油茶是少数民族特有的一种饮食习惯。把糯米蒸熟晾干放进热油中炸成米花,备好其他副食,招待客人时或者在举行油茶会,副食品较为丰富。
一、油茶苗一亩地种植多少棵?
种植油茶苗,一般110棵一亩最为适宜,按2×3.3米的株行距开穴备耕。
1、在纯林中初次进行油茶种植,每株油茶树之间的距离为2.5m,行距为2.5m或者株距为2.5m,行距为3m,还可以株距为3m,行距为3m这三种种植密度的方式。
2、在土壤肥厚的山脚以及较平坦的地方种植油茶树,每株之间的距离为2.5m-3m,行距为3m,每亩种植油茶树75株-90株。
3、在土壤肥力较差及坡度较大的地方种植油茶树,每株之间的距离为2m-2.5m,行距为3m,每亩种植油茶树90株-110株。
二、油茶树种植成本及利润分析
1、种植成本
油茶树基本为3年挂果,因此在前三年的成本费用投入主要有:种苗一亩100株,4元一株左右,共400元;租地150元/亩/年,五年合计750元;肥料、农药等:肥料和农药随着油茶树的种植成长,每年的成本会逐渐增加,五年成本大概为1700元左右;再加上人工费用以及一些零碎的费用差不多也要1000-2000元。因此五年的种植成本投入大概要5000元以上。
2、种植利润
油茶树的种植前景可观,但是它的亩产收益见效还很比较慢的,基本上前5年果为长树不能保留,7年后才能进入丰产期。一般来说,管理得当的丰产期油茶树,每颗可结油茶果8~15公斤,晒干制成干油茶籽约为2公斤。另外,一亩地大概可以种植100株,并且按照正常的出油率来计算的话,油茶树一亩平均产出山茶油在30~50公斤左右,折合市场价,每亩油茶的年产值将在3000元上下。
打油茶是侗族特有的一种饮食习惯。侗语称为dosxeec,意思是放茶、做茶。当地汉话称打油茶。
瑶族居民的主食以玉米、大米、红薯等为主。过去,瑶族常在米粥或米饭里加玉米、小米、红薯、木薯、芋头、豆角等。有时也用“煨”或“烤”的方法来加工食品,如煨红薯等各种薯类,煨苦竹笋、烤嫩玉米、烤粑粑等。 居住山区的瑶族,有冷食习惯,食品的制作,都考虑便于携带和储存,故主食、副食兼备的粽粑、竹筒饭都是他们喜爱制作的食品。劳动时瑶族均就地野餐,大家凑在一块,拿出带来的菜肴共同食用,而主食却各自食用自己所携带的食品。 常吃的蔬菜有各种瓜类、豆类、青菜、萝卜、辣椒,还有竹笋、香菇、木耳、蕨菜、香椿、黄花等。瑶族地区还盛产各种水果。蔬菜常要制成干菜或腌菜。云南的一些瑶族喜欢将蔬菜做得十分清淡,基本上是加盐白水煮食。有的直接用白水煮过之后,蘸用盐和辣椒配制的蘸水,以保持各种不同蔬菜的原味;肉类也常要加工成腊肉。广西的瑶族烹调肉类一般用干炒、水煮,放盐调味,用佐料的较少;而肉类则要做成味道十分浓郁的菜肴,鲜肉或腊肉,先炸烤焦黄,然后再煮。 瑶族人喜爱吃腌制食品。“鸟酢”,是瑶族独具风味的著名食品,用鸟肉腌制而成。将捕获的鸟去毛洗净、晾干,拌以米粉及食盐,放入一个小口瓦坛内,用芭蕉叶封住坛口,数日后即可取食。瑶家人常用“鸟酢”来招待贵客。有时,还用这种方法腌制猪、牛、羊肉等。 瑶族人也喜欢吃虫蛹,常吃的有松树蛹、葛藤蛹、野蜂蛹、蜜蜂蛹等。瑶族人还喜欢利用山区特色自己加工制作蔗糖、红薯糖、蜂糖等。 瑶族人大都喜欢喝酒,一般家中用大米、玉米、红薯等自酿,每天常喝2、3次。云南瑶族喜用醪糟泡制水酒饮用,外出时,常用竹筒盛放饮时对水。 瑶族还喜用桂皮、山姜等煎茶,认为这种茶有提神、清除疲劳的作用。很多地区的瑶族喜欢打油茶,不仅自己天天饮食,而且用油茶招待宾客。逢清明节时,各家各户都要做染色花饭吃。 宴客有号称“瑶家三礼”的“敬茶洗澡接风酒”;全寨公宴贵宾的“碗酒串肉”;山珍野味杂陈的“献鲜”;以名珍“水龙肠”接风的“龙肠席”等。此外,还有调解民事纠纷的“上门挂红酒”,宣布断交撵人的“炒豆煮蛋”。 其中,不少食俗颇有意趣,例如求婚带一包肉和两葫芦米酒,女方同意便收肉不同意则刺破葫芦;择婿常有“埋蛋”之举,视其变化决定取舍;姑娘出嫁向乡邻分赠焦黄豆;离婚仪式为“破竹筒”,离婚双方各提一筒酒,交换饮毕砍破竹筒后就此和气分手。 崇拜盘瓠的瑶人禁食狗肉和龟肉;崇拜密洛陀的瑶人禁食母猪肉和老鹰肉;绝大部分瑶人禁食蛇肉;产妇分娩后头几天禁食猪油;祭神忌用狗、猫、蛇、蛙;猎兽后必须先祭奠山神才可分割食用。 节日里因为人多,饭一般不用铁鼎锅煮,而用木甄蒸,这种饭香气更浓。每逢节日。瑶族人家还要做粑粑。节日菜肴主要是鸡、鸭、鱼、猪肉、豆腐、粉丝以及各种蔬菜。五岭山脉的瑶族,节日里喜作豆腐圆(圣水豆腐酿---瑶家十八酿第一酿),包“荷包扎(米粉肉)”。盘王节每隔若干年才举行一次。过去过盘王节时,都要大量宰杀牲畜,进行祭祀。祭春每年都要进行,一般都选在农历三月,届时青年男子要上山围猎,下河捉鱼;妇女则要包粽粑,蒸五色糯米饭。花篮瑶在除夕晚上要先以一块肉和一团粑粑给狗吃,名为祭狗,然后家人才能进餐。他们认为谷种是狗带来的,先祭狗是预祷五谷丰登。节日菜肴要丰富多彩,除鸡肉外,还有河鲜和捕猎的山禽野味及豆腐。 有的地方瑶族四月八节还要煮乌米饭。在湖南江水县的瑶族姑娘,每年农历四月初八过“野餐节”时要吃花蛋,制作花粑粑,吃花糖。姑娘们在吃花蛋、花糖和花粑粑时,小伙子不许偷看,违者还要受罚。耍歌堂是连南排瑶祭祀祖先、庆祝丰收的大型娱乐活动,多在农历十月十六日以后进行,时间的长短各种不一,约为3—9天。届时家家备有水酒、糯米粑粑招待客人,许多瑶族男女青年都借耍歌堂机会进行择选意中人,一旦男女情投意合,双方的家长就可通过媒人去说亲,并以猪肉和酒为礼品。举行婚礼时,都要大摆筵席,按传统习惯,婚宴上必须要请寨老参加,新郎新娘饮交杯酒。
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散布在世界各地,主要分布于中国的黔、湘、鄂、川、滇、桂、琼等省区,以及东南亚的老挝、越南、泰国等国家和地区 。
服饰
苗族服饰不仅款式种类繁多,样式各异,而且是最能代表该民族特征的物品。苗族服饰从总体来看,保持着中国民间的织、绣、挑、染的传统工艺技法,往往在运用一种主要的工艺手法的同时,穿插使用其他的工艺手法,或者挑中带绣,或者染中带绣,或者织绣结合,从而使这些服饰图案花团锦簇,溢彩流光,显示出鲜明的民族艺术特色。苗族服饰式样繁多,色彩艳丽。
饮食
大部分地区的苗族一日三餐,均以大米为主食。油炸食品以油炸粑粑最为常见。如再加一些鲜肉和酸菜做馅,味道更为鲜美。 肉食多来自家畜、家禽饲养,四川、云南等地的苗族喜吃狗肉,有“苗族的狗,彝族的酒”之说。
苗家的食用油除动物油外,多是茶油和菜油。 以辣椒为主要调味品,有的地区甚至有“无辣不成菜”之说。苗族的菜肴种类繁多,常见的蔬菜有豆类、瓜类和青菜、萝卜,大部分苗族都善作豆制品。 各地苗族普遍喜食酸味菜肴,酸汤家家必备。酸汤是用米汤或豆腐水,放入瓦罐中3-5天发酵后,即可用来煮肉,煮鱼,煮菜。
苗族的食物保存,普遍采用腌制法,蔬菜、鸡、鸭、鱼、肉都喜欢腌成酸味的。苗族几乎家家都有腌制食品的坛子,统称酸坛。 苗族酿酒历史悠久,从制曲、发酵、蒸馏、勾兑、窖藏都有一套完整的工艺。日常饮料以油茶最为普遍。
湘西苗族还特制有一种万花茶。酸汤也是常见的饮料。 典型食品主要有:血灌汤、辣椒骨、苗乡龟凤汤、绵菜粑、虫茶、万花茶、捣鱼、酸汤鱼等。
答:云南有冬天特产 贝 母 红豆杉 云南贡米
好吃的 过桥米线 永胜油茶 普米饭肠 弥渡卷蹄 纳西族 丽江粑粑 竹荪 洱海鱼三味 云南汽锅鸡 腾冲"大救驾 民族饮食文化之纳西族(丽江) 大理雕梅、炖梅 佤族鼠食 白族三道茶 宣威火腿 彝族砣砣肉
最好玩的 要数丽江了 个人认为 嘿嘿
其他还有俊秀挺拔的石林、柔美的高原明珠――滇池、“风花雪月”的大理、丽江典雅的洞经音乐,香格里拉的悠闲自得,雪域风光的清雄险峻、热带雨林的苍翠,傣族少女多情的祝福。
苗族是我国非常古老的民族,其祖先是蚩尤,传说很多苗族人还会蛊术,因此在外人眼中这个民族很神秘,但是他们也有着自己独特的饮食文化,他们喜食酸辣,现在很多苗族菜肴也受到了广大民众的喜爱,尤其是以下这八种。
01.苗家酸汤鱼
苗族酸汤鱼
正宗的苗族酸汤鱼是用发酵出来的酸汤,搭配上鱼片,吃着鱼片爽口,酸汤味浓,特别下饭,这道美食还曾上过《舌尖3》,是一道让你吃了会上瘾的美食。
02.苗族油茶
油菜
苗族人是非常爱喝油茶的,可以说是“一日不喝油茶汤,满桌酒菜都不香”,油菜当地人一年四季都会喝,若是有客人到来,他们也会用香脆可口的八宝油茶款待你,喝着清香味浓,对身体大有好处。
03.苗家三色饭
苗家三色饭
苗家三色饭原名是叫五色饭,有红、黄、蓝、黑、白这五色,现如今主要用红、黄、黑这三色,看着色彩鲜艳,令人有食欲。
油茶
油茶,别名茶子树、茶油树、白花茶。属茶科,常绿小乔木。因其种子可榨油(茶油)供食用,故名。茶油色清味香,营养丰富,耐贮藏,是优质食用油;也可作为润滑油、防锈油用于工业。茶饼既是农药,又是肥料,可提高农田蓄水能力和防治稻田害虫。果皮是提制栲胶的原料。
油茶籽油俗称茶油,又名山茶油、山茶籽油,是从山茶科山茶属植物的普通油茶,成熟种子中提取的纯天然高级食用植物油,色泽金黄或浅黄,品质纯净,澄清透明,气味清香,味道纯正。油茶俗称山茶、野茶、白花茶,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优质食用油料植物。油茶与茶叶,为同属不同种,它们所结的种子榨出的植物油是完全不同的,前者称为油茶籽油,后者称为茶叶籽油。 全球油茶籽油产量的90%以上来自中国。早在公元前100多年汉武帝时,中国就开始栽种油茶,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它生长在中国南方亚热带湿润气候地区的天然无污染的高山及丘陵地带,10多个省都能种植,主要产区在中国的湖南、江西、广西等省,全国现有栽培面积约4500万亩,年产油茶籽100万吨,产油茶籽油27万吨。茶油是中国政府提倡推广的纯天然木本食用植物油,以及国际粮农组织首推的卫生保健植物食用油。
方法
酥油是从牛、羊奶中提炼出来的。以前,牧民提炼酥油的方法比较特殊.先将奶汁加热,然后倒入一种叫做“雪董”的大木桶里(高4尺、直径1尺左右),用力上下抽打, 来回数百次,搅得油水分离,上面浮起一层湖黄色的脂肪质,把它舀起来,灌进皮口袋,冷却了便成酥油。 现在,许多地方逐渐使用奶油分离机提炼酥油。一般来说,一头母牛每天可产四五斤奶,每百斤奶可提取五六斤酥油。
酥油有多种吃法,主要是打酥油茶喝,也可放在糌粑里调和着吃。逢年过节炸果子,也用酥油。
藏族群众平日喜欢喝酥油茶。制作酥油茶时,先将茶叶或砖茶用水久熬成浓汁,再把茶水倒入“董莫”(酥油茶桶),再放入酥油和食盐,用力将“甲洛”(搅拌工具)上下来回抽几十下,搅得油茶交融,然后倒进锅里加热,便成了喷香可口的酥油茶了。
藏族常用酥油茶待客,他们喝酥油茶,还有一套规矩。当客人被让坐到藏式方桌边时,主人便拿过一只木碗(或茶杯)放到客人面前。接着主人(或主妇)提起酥油茶壶(现在常用热水瓶代替),摇晃几下,给客人倒上满碗酥油茶。刚倒下的酥油茶,客人不能马上喝,先和主人聊天。
等主人再次提过酥油茶壶站到客人跟前时,客人便可以端起碗来,先在酥油碗里轻轻地吹一圈,将浮在茶上的油花吹开,然后呷上一口,并赞美道:“这酥油茶打得真好,油和茶分都分不开。”客人把碗放回桌上,主人再给添满。就这样,边喝边添,不一口喝完,热情的主人总是要将客人的茶碗添满;假如你不想再喝,就不要动它;假如喝了一半,不想再喝了,主人把碗添满,你就摆着;客人准备告辞时,可以连着多喝几口,但不能喝干,碗里要留点漂油花的茶底。这样,才符合藏族的习惯和礼貌。
1、原料不同
油茶是用酥油、茶叶或砖茶、食盐加工而成;奶茶是在煮好的红茶中,加入鲜奶制成。
2、功效不同
奶茶是天然牛奶及红茶所制的奶茶可以去油腻、助消化、益思提神;油茶里的茶汁很浓,有生津止渴、提神醒脑、防止动脉硬化、抗老防衰、抗癌等的作用。
3、营养成分不同
油茶的主要营养成分蛋白质和鞣酸;奶茶的主要营养成分蛋白质和脂肪。
4、产地不同
奶茶原为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日常饮品,至今最少已有千年历史。自元朝起传遍世界各地,目前在大中华地区,中亚国家,印度,阿拉伯,英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区都有不同种类奶茶流行。
油茶是中国西藏的特色饮料,人们说,没有喝过酥油茶,就算没有到过西藏高原。千百年来,在与严酷的自然条件作斗争时,藏族人民创造了酥油茶文化。围绕茶文化,还有茶会,贯穿于交友、节庆、离别、爱情等聚会中。
5、口味不同
奶茶:品尝奶茶的优劣也以茶色、香气、形态和味道四个方面进行,而且需要细细品尝,才能够体会到其味道之美首先将奶茶吸入口中,停留几秒;享受一股清凉或热呼呼的感觉。最后再缓缓咽入喉;直抵脾胃。一杯好喝的奶茶其奶香味与茶香味搭配的非常好。
初喝油茶,第一口异味难耐,第二口淳香流芳,第三口永世不忘。当地人说,没有喝过油茶,就没有到过迪庆高原。可是油茶本身的味道实在不敢恭维,很多内地人都不能忍受它的臊味,可是又不能不喝。
相关知识
「夷仙」有机山茶油 油中“贵族”,养生瑰宝
江永瑶山油茶:瑶族食俗的千年传承与健康魅力
舌尖上的民族风味:中国56个民族美食大全分享,看你吃过几个?
民族饮食文化概述
有机山茶油
德昂族饮食 民族饮食|德昂族酸茶
德昂族、景颇族的腌茶(健康饮食)
永泰山茶油
三江茶油
上班族想减肥?中医教你自制刮油茶
网址: 畲族山茶油(少数民族油茶) https://m.trfsz.com/newsview720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