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躁易怒、易抓狂?专家提醒您,春节养生谨防情绪病哦
谚语有云:“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万物复苏、姹紫嫣红,春季是一个美丽而充满希望的季节。然而春季却是情绪病高发的季节,癫证、狂证以及郁证均在春季高发。
春季为何是情志疾病高发期?
中医理论中,肝主疏泄,在五行属“木”,通于春气。肝为“刚脏”,主升主动,喜调达而恶抑郁,在志为怒,在液为泪。肝脏有条畅情志的作用,且通于春气,故春季若肝气不舒,则易并发情志病,容易出现发怒或者悲伤流泪等异常的行为。另外,春天濛濛细雨,常常见不到太阳,加上南方天气湿冷、闷热交替,多变的天气也容易添加烦躁的情绪。若情志抑郁,郁怒伤肝,临床上常表现为闷闷不乐,悲痛欲哭,胸胁或两乳等部位胀痛不适。若暴怒伤肝、气郁日久化火则临床常表现分为急躁易怒,头痛失眠,面红目赤。
哪些人群容易患情绪病呢?
1.有精神、心理疾病史或家庭遗传史
春季是这类疾病高复发的季节,所以,凡是有过类似疾病史的患者及亲属,一定要注意控制病人情绪,一旦发现其思维、语言、行为的异样变化,需要尽快求助于专业医生。另外,精神疾病在家族遗传中的概率非常高,有家族史者注重自身情绪变化,学会自我调节或求助专业人员。
2.在这期间停药或减药的患者
有的心理或精神类疾病的患者正在服药,家属或本人未征求专业医生的意见擅自减药或者停药是非常危险的行为,很有可能会造成疾病的加重,而使之前的治疗前功尽弃。
3.近期经历了重大负性事件
或许是学业、事业、家庭、感情的不顺利,或许是朋友、亲人的逝去,如果患者遇到这样的打击,而又不能很好地疏通和控制自己的情绪,肝气不舒,郁结成疾,则很容易发生情志疾病。
4.春季高压人群
中、高考前期的学生,他们每天的学习时间甚至超过12个小时,大学应届毕业生面临各种找工作、写论文等,同时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也是情志疾病发病的高危人群。
如何预防情志疾病复发?
《黄帝内经》云:“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春天是生命萌发的时令,万物欣欣向荣,适应春季的时令,保养生发之气应做到以下几点:
1. 卧则血归于肝,人们应该入夜即睡,早些起床;
2. 晨间可披散开头发,着宽松的衣服,舒缓形体,在庭院中漫步,晨起锻炼;没时间晨练者,也可安排时间锻炼身体,让筋骨舒展开,心情也跟着舒展;
3. 保持精神愉快,胸怀开畅,不斤斤计较;
4. 春季万物复苏,学会感恩、珍惜,不杀生,多些施予,少些敛夺;
5. 在生活、工作中待人处事可多奖励,少惩罚;
6. 家庭、单位可组织春游、或是聚餐、唱K等团体活动,多表达自己,让情绪舒畅;
另外还要从饮食药物上进行调养。中医理论根据四时变化的特点,春季阳气初生,万物生发向上,内应肝,应因势利导,顺应肝的生发之气。《黄帝内经素问·脏气法时论篇》说:“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意思是甘味能缓急,肝气急可用甘味食物、药物以缓解之,如甘草、大枣、粳米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意思是辛味能发散,肝性喜条达而恶抑郁,舒达肝气可用辛味的药物、食物以发散之,如用桑叶、菊花、薄荷、生姜、大葱等升散之品调动人体阳气,调和气血。
相关知识
情绪波动大焦躁易怒应该怎么办
急躁易怒 喝苦丁茶
情绪不稳定易怒爱哭是什么原因
孕妇情绪暴躁易怒的解决方法
夏季易烦躁 调节不良情绪有5个要点
食物可调节情绪 六美食帮你赶走抑郁烦躁
情绪容易波动是精神病
长时间不进食可能使人烦躁易怒
刚生完娃心情烦躁?专家:想母乳成功 先调解情绪
经常情绪不稳定易怒生气是什么心理疾病
网址: 烦躁易怒、易抓狂?专家提醒您,春节养生谨防情绪病哦 https://m.trfsz.com/newsview723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