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中医养生之针灸疗养

中医养生之针灸疗养

针灸疗法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是一种最古老的自然疗法。它是以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以脏腑、气血、阴阳、气血津液等生理功能为对象,以诊断疾病和防治疾病为目的,通过经络腧穴的刺激和药物的作用,达到治病养生的一种方法。

一、针灸疗养的特点

(1)安全、无痛苦、无毒副作用;

(2)通过特定穴位的刺激,激发机体自身的抗病能力;

(3)通过针刺补泻手法,调整人体阴阳平衡;

(4)通过针刺、拔罐等方法,解除病痛;

(5)通过中药、针灸等方法,调节人体脏腑功能;

(6)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作用,调整人体气血运行。

二、针灸疗养的作用原理

(1)对人体的作用:①调节神经,促进血液循环;②调整内分泌,改善机体的生理功能;③增强免疫功能,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④调节胃肠功能,促进消化吸收;⑤镇痛作用;⑥镇痛作用。

(2)对疾病的作用:①调整阴阳,扶正祛邪:调节机体阴阳平衡;②祛除病邪:祛除致病因素,缓解症状;③调整脏腑,治病求本:调理脏腑功能。

(3)对生理机能的作用:①促进消化吸收和新陈代谢:促进血液循环及淋巴循环,增强消化吸收和新陈代谢功能。②提高免疫能力和抗病能力。③加强内分泌代谢和营养代谢。 

(4)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加强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针灸疗养的适应范围

针灸疗养的适应范围十分广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预防保健:针灸可以防治许多疾病,如感冒、发热、咳嗽、哮喘、腹泻等。

(2)某些急性发作的疾病:如急性胃肠炎、呕吐、腹泻等。

(3)各种外科病症:如各种刀伤、剑刺伤,骨折,无名肿毒等。

(4)内服药难以治疗的某些内科疑难病症及慢性病: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毒症,恶性肿瘤晚期等。

(5)内科系统疾病急性发作时:如冠心病心绞痛发作,急性肝炎,急性肾炎等。

(6)某些急性痛症:如慢性阑尾炎发作,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各种慢性溃疡病。

(7)外科手术前准备和术后调理:如术后肠粘连,胃肠功能紊乱,胃下垂等。

(8)某些妇科疾病:如慢性盆腔炎、痛经等。

(9)其他:如脱肛,遗尿,小儿疳积等。

(10)皮肤科疾病:如白癜风,银屑病、荨麻疹、湿疹、带状疱疹等。

四、针灸疗养的常用穴位

(1)神门:即心包经,又名神道穴,是八脉交会穴之一。其在心包络中,故名神门。具有宁心安神、宽胸理气之功。

(2)内关:心包经之络穴,有宁心安神、理气止痛的作用。

(3)三阴交:足三阴经交会之穴,能调气血、通经络,具有健脾和胃、理气止痛之功。

(4)太冲:肝经原穴,为肝的原气在足部的会穴。有疏风解表和胃理气之功。

(5)合谷:手阳明经之络穴,有疏风解表、健脾和胃之功。

(6)足三里:足阳明胃经之合穴,有健脾化湿、补中益气、调和营卫、强壮保健之功。

(7)太溪:肾经原穴,具有滋肾水、养肾气、健脾和胃的功效。

(8)涌泉:涌泉穴是肾经的原穴,有滋肾益阴,降火安神的功效。

五、针灸疗养的注意事项

(1)要有正确的认识,针灸治疗是一种绿色疗法,它的作用机理与西药不同,对人体的副作用很小。但是,它也有自身的局限性,即对某些疾病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如急性传染病、恶性肿瘤等患者不宜用针灸治疗。

(2)在操作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防止感染。有出血倾向或皮肤破溃、过敏患者禁用针灸。孕妇以及经期妇女发腹部、腰骶部禁止针灸,活血化瘀的穴位慎用。

(3)针灸治疗后要注意局部的保暖,避免受凉;出针后要用消毒棉球压住针孔数分钟,以防止感染。

(4)针刺后如有局部不适或轻微疼痛属正常现象,如无不适或疼痛加剧则说明治疗有效。

(5)在进行针灸治疗时应注意体位舒适、动作轻柔,并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出现精神紧张导致晕针现象,在针灸治疗过程中不要随意变换体位,防止出现弯针、断针;治疗后注意休息,以防止过度疲劳。

相关知识

长沙市中医学会针灸减肥理疗养生中心
中医针灸养生保健知识
道医养生针灸
“针”对问题“灸”出健康,中医养生解锁冬季“秘疗”
中医艾灸养生
针灸养生
中医针灸的疗效与原理
中医眼科针灸疗法
中医针灸
中医针灸成功治疗肥胖症

网址: 中医养生之针灸疗养 https://m.trfsz.com/newsview727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