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疲劳是由于各种因素造成人眼视物超过其视觉功能所能承载的负荷,出现伴或不伴全身症状的视觉障碍、眼部不适的症候群,其影响因素和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中国视疲劳诊疗专家共识(2024年)》,针对视疲劳的病因和影响因素、临床表现、诊疗及流程,形成共识性意见,以期为视疲劳的临床诊疗提供最新指导性意见。关于视疲劳的治疗,一起来看共识怎么说?
视疲劳的治疗原则是首先对因治疗,消除病因,然后进行对症治疗。
对因治疗
视疲劳的治疗必须在明确病因的情况下进行,消除病因是治疗视疲劳的关键。
1.屈光不正或老视未得到科学矫正:通常经过准确验光配镜可缓解。对于难以适应眼镜矫正的高度屈光不正、屈光参差者,可依据患者适应情况分阶段矫正,或更换适宜的屈光矫正方式。对于老视者,应做好健康宣传教育工作,告知不同矫正方式的使用方法以及优缺点,缓解焦虑情绪。
2.双眼视功能异常:给予相应的调节和聚散功能训练,提高调节与聚散功能,消除调节聚散冲突,提升双眼视觉系统的应用能力,可缓解双眼视功能异常引起的视疲劳。在视觉训练的基础上,适当移远阅读材料以及针对性增加近附加屈光度数或使用棱镜进行补偿,可减轻部分双眼视功能异常。
3.干眼:根据干眼的类型以及程度针对性进行长期和个性化治疗。对症治疗中,改善干眼的药物对于干眼导致的视疲劳有缓解作用,主要代表性药物:(1)具有保水作用并补充泪液电解质、滋润和润滑眼表、缓解眼表刺激症状的人工泪液;(2)促进泪液分泌、稳定泪膜的药物;(3)调节免疫系统功能并缓解眼部炎性反应的药物;(4)促进角膜上皮细胞代谢和修复的药物。干眼的治疗建议参考《中国干眼专家共识:治疗(2020年)》。
4.可能导致视疲劳的眼部手术:术前应合理化手术设计,完善双眼视功能、干眼等筛查工作,做好术前宣传教育工作和视疲劳应对方案。
5.视频终端综合征:需根据临床表现进行具体分析,设计个性化处理方案。若使用视频终端时间过长,则建议少用或停用;对于不可避免使用视频终端者,可换用高频闪、合适亮度、防眩光屏幕,或改用类纸屏,或调整坐姿和桌椅高度等,以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对于头戴沉浸式显示应用带来的数字眼疲劳,可通过采用设计优良的头戴设备,尽量选择双目设备,选择合适的屏幕显示比例,控制使用时间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视疲劳程度。
6.环境:对于长时间处于干燥环境或强紫外线辐射环境者,可通过使用加湿器、湿房镜、防护镜、改良环境等方式,降低不良环境对泪膜的影响。同时,应保持环境照明的亮度均匀,减少眩光。
7.儿童青少年视疲劳:首先应区分病因。对于使用角膜塑形镜、周边离焦框架眼镜、药物等近视防控方式出现的眼部表现,不能耐受者可根据相应表现给予缓解症状的处理,严重者可更换近视防控方式。屈光不正未矫正、双眼视功能异常、干眼、视频终端综合征等引起的视疲劳,可进行相应处理。此外,减少使用反光阅读材料、增强阅读环境照明、增加环境对比度等,也可一定程度缓解儿童青少年视疲劳。
8.其他:对于具有全身因素者,须及时转诊;对于有精神、心理因素者,须进行相关精神和心理治疗和疏导。
对症治疗
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1.药物治疗:用药前应注意用药禁忌证和不良反应,定期进行检查,必要时监测全身相关功能指标。
(1)改善血流药物:通过增强睫状肌功能和增加睫状肌血流量,改善眼调节功能,达到治疗视疲劳的目的。主要代表性药物包括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
(2)睫状肌麻痹药物:利用外周抗胆碱能作用,使平滑肌松弛,并解除血管尤其微血管痉挛,改善微循环,达到治疗视疲劳的目的。主要代表性药物包括山莨菪碱滴眼液、托吡卡胺滴眼液等。
(3)中药:使用具有养肝明目、补肾益精或补血安神等功效的中药进行内治调理,以及采用中药熏蒸等中医外治疗法,可缓解视疲劳的症状。
(4)其他药物:含维生素类的滴眼液,如维生素B12,对缓解视疲劳的症状有一定效果。研究结果显示,ω‑3脂肪酸、浆果提取物补充剂可缓解视疲劳和干眼的症状,含有花青素、类胡萝卜素成分的药物也对缓解视疲劳有一定效果。
2.非药物治疗:主要指物理治疗,如热敷、湿房镜、激光治疗等对干眼导致的视疲劳有缓解作用;雾视法、远眺法和眼保健操等,可使眼部得到充分休息,改善眼周循环,起到缓解视疲劳的作用。此外,需要长时间近距离视物者用眼期间应间断休息,同时合理规律作息,平衡工作量,加强锻炼,合理饮食,端正坐姿,使用符合人体工学的桌椅以及具有优化亮度和对比度的显示设备。针灸、按摩等中医外治疗法,对缓解视疲劳有一定效果。
3.健康宣传教育和健康管理:视疲劳可累及各行各业不同年龄段人群,医师应对患者和社会大众进行与视疲劳防范相关的科普宣传。儿童青少年处于身体发育、近视发生发展的关键期,应倡导儿童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注意防控近视;成年人群以及老年人群同样应健康作息,增加运动,减轻用眼强度,注意用眼卫生,定期进行眼健康检查,及时处理眼部不适等问题。
诊疗流程
以上内容来源: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视光学组, 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眼视光学组. 中国视疲劳诊疗专家共识(2024 年)[J]. 中华眼科杂志, 2024, 60(4): 322-329.
配镜师培训教程 王海英 何毅主编 (绝版书,卖价比定价高,介者勿拍)
眼视光学苑
269 购买
功能性眼镜实战销售指南
眼视光学苑
58 购买
近视防控验配技能管理三品牌(蔡司,依视路,豪雅)
眼视光学苑
118 购买
黄炳煵:详解“美式21项”验光视觉检查法
眼视光学苑
89 购买
现货 吕帆《中国眼视光临床诊疗手册》 主编 吕帆 眼视光技术临床诊疗标准
眼视光学苑
238 购买
瞿佳:中国近视临床诊疗手册 瞿佳 防控与诊治权威 瞿佳 毕宏生 魏文斌 杨智宽 周行涛
眼视光学苑
198 购买
眼视光新技术实用全书(有机会获得作者签名书)
眼视光学苑
300 购买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一年
眼视光学苑
340 购买
中华眼科史 吴乐正 胡诞宁 中国眼科学医学史 眼科学 医史文献 眼科学发展
眼视光学苑
138 购买
李丽华《双眼视觉的临床处理》刘陇黔《视觉训练的原理与方法》
眼视光学苑
336 购买
目录吕帆教授:双眼视功能异常的诊断及相关矫治-《中国眼视光临床诊疗手册》
内容简介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类对视觉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如何科学用眼、健康用眼成为这个时代人们的最大需求。眼视光学的目标就是保护眼睛的健康,改
善眼睛的清晰程度,促进舒适的视觉感受。为指导眼视光从业人员科学开展眼视光诊疗工作,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吕帆携国内眼视光领域专家撰写了《中国眼视光临床诊疗手册》。
本手册将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强调眼视光临床诊疗工作中的具体流程和操作技能,体现诊断逻辑和思维,突出临床规范、标准。手册中临床检查流程清晰、严谨、逻辑性强,符合临床诊疗习惯。彩色示意图和实景图相结合,形象、生动、易理解。可以指导相关从业人员完成从接诊、检查、诊断到处理的每一步工作。
瞿佳《中国近视临床诊疗手册》
内容简介
瞿佳教授介绍,本书由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组织、发起,聚集了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委会眼视光学组和中华医学会眼科分委会眼视光学组中近视方面的专家参与编写。
希望能以此书的出版为契机,推进近视诊疗工作流程的规范和医疗行为的规范,赋予其更加专业化的特质,让更多年轻医师和验配师从业初期就有执业上的临床技术、方法可以参考和遵循。
本书的撰写过程中,专家们凭借着多年积淀的临床研究和临床诊疗工作经验,在经过多次研讨、撰写互审、反复打磨后,形成了目前清晰的临床诊疗构架和鲜明的诊治特征:
科学的临床诊断思维贯穿本手册的主要章节和基本内容,为近视基本诊断和治疗提供临床有序的科学逻辑; 努力凸显近视发生和发展的眼球光学和眼生物学的系统理论和关键知识点,为临床方法和研判思维提供科学支撑; 将近视防控的相关工作进行逐层分解,厘清工作内容和范畴,从而有效融入到国家推进的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中。点击图片识别二维码即可查看获得↑↑↑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