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CAR-T细胞疗法,即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简单来说,就是把病人的免疫T细胞在体外通过生物工程改造,使其识别肿瘤细胞表面的抗原,然后把这些细胞输回病人体内,达到识别、杀死癌细胞的效果。自2017年以来,FDA已批准了6款CAR-T细胞疗法,用于治疗几种血液类癌症。
虽然CAR-T细胞疗法显示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癌症治疗效果,但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也叫做细胞因子风暴)导致的危及生命的并发症为严重阻碍了其更广泛的应用。
2023年9月11日,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梁兴杰研究员、吴雁研究员团队合作,在Nature 子刊 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 上发表了题为:Suppression of cytokine release syndrome during CAR-T-cell therapy via a subcutaneously injected interleukin-6-adsorbing hydrogel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开发了一种结合了促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的抗体的温敏性水凝胶,在CAR-T细胞输注前皮下注射,能够在细胞因子风暴(CRS)期间显著降低IL-6的水平,从而预防细胞因子风暴这种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副作用,同时还保持了CAR-T细胞治疗的抗肿瘤疗效。
此外,注射的水凝胶在冰敷冷却后会发生凝胶-溶胶状态装欢,从而可被注射器轻松取出。
细胞因子风暴(CRS)的特征是IL-6、TNF-α等细胞因子水平急剧升高,从而引起高热、体重减轻、器官功能衰竭等一系列症状甚至是死亡。临床上通常采用糖皮质激素抑制CRS,但这种激素不仅能抑制CRS,还能抑制CAR-T细胞活性及患者的免疫系统。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某些免疫细胞,特别是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参与了严重的CRS和神经毒性。这些细胞是包括 IL-6 在内的毒性细胞因子的主要来源。
IL-6在CRS的发生、发展和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是导致患者因CRS发生生命危险的主要原因。
IL-6R/IL-6阻断抗体,例如siltuximab(IL-6抗体)和tocilizumab(IL-6受体抗体)已被广泛用于治疗CRS。然而,目前的IL-6R/IL-6阻断抗体策略面临以下挑战:
1、这些抗体很容易从体内清除。
2、全身性引入阻断抗体一般会引起高尿酸血症、呼吸道感染、肝毒性等不良反应,许多临床研究显示,tocilizumab不能控制迟发性神经毒性,甚至可能加重神经毒性。
3、目前临床上的CRS管理策略需要持续监测CAR-T细胞输注后的细胞因子和CRS相关症状。任何延误IL-6R/IL-6阻断抗体的使用都会导致严重的毒性反应,包括器官衰竭甚至患者死亡。
美国移植和细胞治疗学会(ASTCT)定义了CRS分级系统并提供了干预指导,但是,根据已经发生的症状的严重程度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即使及时干预,当发现CRS时也可能已经对患者造成了永久性损害。而在CRS发生前给予IL-6R/IL-6阻断抗体会影响体内正常的IL-6水平。
到目前为止,仍很难准确预测患者是否会发生CRS、何时会发生CRS,以及其严重程度。因此,迫切需要探索可在给患者CAR-T细胞输注前应用的新疗法,以预防CRS的发生。在这项研究中,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IL-6海绵(IL-6 sponge,IL-6S),通过将IL-6特异性抗体化学偶联到温敏性水凝胶上制成。用于预防CAR-T细胞诱导的细胞因子风暴(CRS)。
IL6S可预防CAR-T细胞诱导的细胞因子风暴及相关不良反应在CAR-T细胞输注前给予IL6S,可实时捕获细胞因子风暴(CRS)期间异常升高的IL-6。IL6S还能预防包括高死亡率、体重减轻和低血压在内的CRS相关 症状,而它不影响CAR-T细胞的抗肿瘤效果。
此外,在注射部位进行冰敷冷却后,水凝胶会发生凝胶-溶胶状态转换,可以使用注射器轻松地取出。
这种基于水凝胶的IL-6海绵策略将对细胞因子风暴(CRS)的治疗从传统的抗体阻断缓解转化为有效的预防,具有开发更安全的CAR-T细胞疗法的潜力。
题图为论文通讯作者、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梁兴杰研究员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相关知识
重磅!《自然》正刊又发文,暨南团队发现“减肥”新靶点
Nature子刊:叶海峰团队开发新型光遗传学技术,实现光照减肥
Nature子刊:徐勇/刘峰团队发现新型瘦素调控蛋白,带来减肥新方法@MedSci
Nature子刊:协和团队告诉你,不吃晚餐真的有利于代谢健康
为阿尔茨海默病防治提供新策略:厦门大学张杰团队揭示小胶质细胞糖脂代谢调控新机制
Nature子刊:郁金泰团队揭示肥胖增加多种大脑相关疾病风险
Nature子刊:陈子江院士团队揭示母亲肥胖对围产期及子代健康的影响
Nature子刊:脊髓损伤后的运动恢复,兴奋性中间神经元是关键
Nature子刊:上海六院贾伟/郑晓皎团队发现防止减肥后体重反弹的益生菌
Nature:化敌为友!用脂肪减肥,暨南大学发现减肥新途径!
网址: Nature子刊:梁兴杰团队开发IL https://m.trfsz.com/newsview734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