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外在形象是指一个教师的衣着、装扮、言谈、举止等反应教师个人修养的外在表征。唐代的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韩愈说过:“智如源泉,行可以为仪表者,人之师也。”可见教师良好的个人形象能够给学生以美的感受,是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教学关系、提高学生学习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师对学生的感召力的重要因素。“它影响着学生的情绪,叩击着学生的心灵,感染着学生的精神面貌。教师得体的外在形象能够吸引学生更‘关注’,能够引领学生更‘文明’。”那么我们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外在形象,又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一、庄重得体、现代的着装
美国著名的作家和演说家马克吐温说过:“服装建造一个人,一个不修边幅的人在社会面前是没有影响力的”。我们在判断一个陌生人的时候唯一能够提供给我们作为参考的资料就是他的衣着,一个人的衣着反映着他的品位,反映着他对待生活对待世界的态度,同时也反映着他是否尊重他人,同时也反映着他在这样一个社会竞争体系下的竞争能力,也就是成功与否。试想一个衣衫不整的人站在讲台上,学生会有怎样的感受。学生如何信服他,又如何接受他所传授的知识。一位优秀的教师当他进入教室,他就应该对他所面对的学生的视觉审美负责,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从而让学生有信任感、和自豪感。传递给学生认真做事、认真对待生活的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同时教师得体和现代的着装也反映着教师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学生要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的教育,不仅接受他所传授的科学文化知识,还包括教师在课堂上以及课堂下潜移默化传递给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就必须让学生打心底佩服、尊敬这个老师。如果教师以随便、过时、破旧的衣着面对学生,会让学生在直觉上判断教师在这个社会体制中是一个失败者,学生又怎么心甘情愿接受一个‘失败者’所传授的知识。所以教师的衣着形象对学生认可一个教室很重要。
教师在选择自己衣着的时候不仅要庄重得体,还要与时代相接,不能够脱离时代太远。我们以前导向的价值观太过主张“朴素”。对衣着的要求就立足两点,干净和整洁。这种观点所倡导的节约是值得肯定的,但是随着社会的经济的发展,一味地按照当初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显得有些死板和做作。会给学生在直观印象上以“古板”的感觉。不利于学生接受教师。但是我们着装也不能够超前于时代,那样会给学生不稳重不可靠的感觉。我们只要和时代相接就好,稳重而大方。
二、淡雅的妆容
化妆在现代社会已经不是女人的专利,同时也不只是狭义表示擦胭抹粉,它是一个人对自己外在形象的装点与修饰。它表现的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是对生活的热爱,在公共礼仪上表现的是对他人的尊重。妆容包括一个人的面部化妆、发型、首饰的佩戴等。老师的面部化妆和舞台表演、出席宴会的面部化妆不同,不宜用过浓烈的色彩,如大红的口红,不宜用过夸张的假睫毛,也不宜画浓烈夸张的眼线等。在学校里女教师的化妆要淡雅,要给人以清新脱俗的感觉;男教师要勤修边幅,要有洁白的牙齿不宜有‘茶牙’、‘烟牙’,要注意个人卫生,不宜满脸油光。要给学生健康阳光的感觉,呈现给学生精神饱满的状态,这样也能够感染和带动学生以饱满的精神来完成教学。
三、标准、文明、清晰的言谈
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是教师和学生间的重要媒介,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传递思想和科学知识,学生通过理解教师的语言获得知识。所以教师的语言在一堂课中显得尤为重要,它关系到教师在思想和知识的传递过程中是否通畅和默契,学生对老师表达的观点理解是否准确,教师对学生的疑问是否理解,也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是否顺畅。这些因素直接关系到教师的讲授有没有实质的效果。所以教师在课堂上的言谈对于一堂高质量的课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改进教师的言谈:
首先教师语言的发音必须是标准的普通话。高校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如果教师只为自己上课表达的方便而采用方言,那么对外地的学生是一种极不尊重和不负责的态度。所以高校教师在课堂上必须用普通话教学。这不仅可以照顾到所有的同学,也是对教师的一个基本要求。
其次文明的用语是老师在课堂上言语的基本要求。文明是社会对教师群体的一个标签,也是学生尊敬教师的重要基础因素。教师在课堂上的用语在体现严谨、科学的同时还必须透露出高雅的气质。有些老师故意在课堂上引入一些粗俗的网络词语,认为这样可以拉近和青年学生之间的距离,有利于吸引学生注意,调节课堂气氛,可以体现教师的“群众路线”,这样的想法是不科学的。在学生固有的认知体系里,课堂是严肃的,老师是严谨的。当一个不文明的网络用语出自课堂上老师口中的时候,由于经典形象的颠覆会让学生惊奇,能够吸引学生的一时的注意力,但是这样的注意是短暂的,同时这样的注意的指向也不容易指向教师所期望的知识点,而且这种情景的频繁发生会减弱对学生的吸引,同时减弱学生对老师的尊敬和权威认可。所以教师的用语需符合教师的身份和形象。
再次适中的语速是影响教师和学生交流效果的重要因素。语速过慢容易让学生疲倦,过快不容易让学生的理解吸收。同时说话的发音要清晰明亮,声音要干脆有力,语言要有条理性和逻辑性,让整堂课呈现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不凌乱,让学生听得清楚听得明白。
四、文明潇洒的举止
教师的举止要得当,在课堂上教师的一举一动都被学生看在眼里,随时影响着学生的情绪和课堂的教学效果。作为一名教师,在举手投足之间都须符合教师的身份,须符合学生对教师的期望。切忌轻浮、切忌暴躁、切忌粗俗。“积极的肢体语言,有利于营造轻松的教育环境”。心里学家艾克曼认为,表情是用来传达情绪的,身体语言是用来传递信息加深理解与印象。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自己的肢体语言的表达,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综上所述,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充分重视自己外在形象的作用,利用教师的外在“美”反应教师的内在的美,影响学生、感召学生,帮助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提高教学的效率。当然外在美必须有内在美的支撑和承载,没有丰厚的内在美,外在美就会显得浅薄和滑稽。教师在做到外在美的同时应该积极的提升内在的素质修养,争取做一名内外兼修的优秀教师。
追求服饰的美是所有女性的心愿,女教师也毫无例外。除了审美原则外,女教师的着装还兼有潜移默化的育人效应,其着装应该是美的、优雅的和庄重的,切忌标新立异、奇装异服。据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注意力以无意注意为主,意志的成分较少,任何新奇的刺激都可以成为他们的注意焦点,所以教师如果不顾学生的心理特点一味追求奇装异服,必定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许多有经验的教师甚至穿了一件新衣服,换了新发型,上课之前都要先进教室转一转,让学生的好奇心满足了,不再关注这些与教学无关的刺激物,才正式开始上课。女教师着装应遵循简约原则,任何繁琐冗杂的服饰都不适合教师。教师代表着睿智和练达,简单大方的服饰不仅不会吸引学生不必要的注意力,也有益于学生从小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中小学阶段是最善于模仿的时期,老师在学生心目中一般都享有较高的权威性,是学生最爱模仿的对象之一。一个称职的教师绝不会放过对学生哪怕是一点"此时无声胜有声"教育机会。女教师的服饰色彩应该是明快的、温暖的。现代都市的白领丽人服饰一般以灰、黑、蓝为主色调,这几种色彩却不一定适合中小学的教师。研究表明,儿童乃至青少年,对明快、温暖的色彩特别感兴趣,所以白、苹果绿、柠檬黄、天蓝、粉红、湖蓝、桔黄等颜色是女教师的首选,以增加对学生的亲和力。育人是全方位的,课堂内外都是教育的场所。教师的衣着代表着教师的精神风貌,一个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好教师,在穿衣打扮上也应该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原则:不土不俗不暴露
不能穿着“土气”。否则起不到“严肃”的教育目的。人常说“亲其师,信其道”,如果教师穿着过于随便,甚至口袋外翻、裤腿上挽,那么学生不仅会感到教师邋遢,而且还会在背后讥讽老师。
不能穿着“俗气”。否则就会给学生思想教育带来负面的影响。尤其是在这物欲横流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耳朵上坠的、脖子上挂的、手上戴的,过于招摇,不仅让人感到俗气,而且会起到一定的暗示作用——追求“万能的金钱”。
不宜穿着“清凉装”。杜绝穿背心、超短裙、拖鞋进课堂。吊带衫、无袖上衣等“局部暴露”的服饰也别穿。设想一下,当一个穿着暴露的女教师转身抬手书写板书时,从讲台下射来的目光很容易就能探视到老师不经意间露出的腰身或是内衣,就会很尴尬。人们不愿看到的是在课堂这样肃穆的场所,学生因为老师的衣着而产生的无聊骚动和无谓想象。要赢得学生的尊重,老师必须垂范在先。
职业装要穿出时尚感觉
职业装是教师必不可少的装扮,西装加西裤的搭配,似乎太过于保守、墨守成规。
“现在孩子们都有自己的审美,如果老师始终保持一个传统保守的形象,学生就会觉得老师很‘老土’,会与这样的老师保持距离感。”王颖说,女教师的服饰色彩应该是明快的、温暖的。因为有研究表明,儿童乃至青少年,对明快、温暖的色彩特别感兴趣,所以,白、苹果绿、柠檬黄、天蓝、粉红、湖蓝、橘黄等颜色,是女教师的首选。
相关知识
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室内装修环保材料使用的重要性,你该为健康着想!
关于胎教环境的重要性
胎教的重要性
儿童舞蹈教学中舞蹈道具的重要性
情商教育的重要性
装修健康知识 绿色装修的重要性
浅谈中小学女教师心理健康重要性及其维护.doc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什么
幼儿园对孩子的着装要求
网址: 教师着装的重要性 https://m.trfsz.com/newsview759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