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6.07 回答
医学上食物过敏定义相当严格:所吃食物中的特定蛋白质被免疫系统误认为有害,产生抗体对抗这个过敏原,因过程中释出大量化学物质如组织胺、白三烯素而造成的身体不适。但必须每次吃到这种食物都会出现相同症状,才算过敏。
通常过敏会在吃进去的15~30分钟出现,但也会拖几个钟头甚至到隔天。症状可能出现在人体不同部位,包括:
■消化系统:腹痛、恶心、呕吐、腹泻、口咽部搔痒等。
■皮肤:荨麻疹、风疹、湿疹、血管性水肿、红斑、搔痒等。
■呼吸系统:鼻炎、气喘、咳嗽、眼睛搔痒红肿。
如我只是暂时变成过敏妹,还在轻度范围。严重食物过敏的人,即使少量接触也可能引发致命性过敏反应,不可小觑。过敏免疫学专家、医学院临床医学研究所教授举了国外的例子:一位男生吃了花生酱以后,亲吻女朋友,没想到他女友对花生过敏,竟导致全身性休克而死
虽然食物过敏和遗传基因密切相关,但像我没有家族史,突然开始过敏也不在少数,指出,可能是肠道免疫调控机制出问题、外在致敏物质变多,「让你的体质改变了,」而不同于幼儿时期的食物过敏,可能等长大发育健全就会减轻;成人的食物过敏「发生了就不会好起来,」他宣布坏消息,也就是说,我再发生吃虾变过敏妹的机率很高。
许多担心自己体质过敏的人,期望藉助过敏原测试避开地雷食物。但过敏状况因人而异,以成人致敏机率最高的有壳海鲜为例,有人是吃到油炸、不新鲜的会过敏,有人是只对其中一种过敏,变数很多,很难单靠检测判定。
而且检测用的样本和实际吃进去的食物组成成分并不完全一致,如果是对食物代谢后的蛋白质过敏,更可能数小时、甚至几天才出现过敏反应,因此「抽血检测食物过敏并不准确,常常吃了会过敏,测出来却是阴性反应(表示不是对它过敏),」表示。
想确认过敏是否来自某种食物,「还是自己吃最准,」他认为。可在医生监测下,暂停食用可能造成过敏的食物一段时间(约两周),如果症状改善消失,再重新一样样恢复食用,当症状又重新出现时,就表示可能找到罪魁祸首了。
抗过敏小撇步
食物引发过敏的机制很复杂,许多还有待研究,但最有效(也最令人沮丧)的治疗方式只有一种——禁吃会过敏的食物。
如果不小心误食,轻微过敏可以服用抗组织胺缓解,严重过敏反应时,则须立刻就医,以口服类固醇或注射肾上腺素治疗。日常则应注意以下事项:
⊙避免隐藏的食物过敏原。许多食品里可能有导致过敏的成分,包括牛奶、蛋、花生等,例如有些意大利面、冰淇淋、饼干中会使用蛋,对蛋过敏的人也可能对这些食物过敏。「每吃一种新的食物,应先看标示有没有致敏物质,」万芳医院营养室组长魏宾慧建议,尽量少吃标示不全、不清楚的食品。
常外食的人,最好准备几家值得信任的餐厅,确定服务人员能回答关于食材的问题,认真看待你的过敏。到新餐厅吃饭时,则选择较简单的菜色,以免不同菜肴中的过敏原加起来过量而致敏。
⊙少吃加工食品。加工食品中的添加物如色素、防腐剂、香料、人工甘味剂等,「可能会改变食物中的蛋白质结构,提高致敏性,」指出。
目前已知硫化物如亚硫酸盐、二氧化硫(多添加在蜜饯、金针中),会诱发气喘,有气喘宿疾的人购买时一定要注意标示。
⊙只吃新鲜的海鲜。不新鲜的海产会孳生细菌,促使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提高致敏物质如组织胺的浓度,更容易诱发过敏,就算健康的人吃了也可能过敏。
⊙曾经发生过严重过敏反应的人,最好随身携带药品及警示手环(注明过敏的食物),并让身边亲友知道自己的病史,以防突发事故
尽人事、防过敏
虽然食物过敏令人困扰,但某些方面我也因祸得福:更注意食物安全及卫生,宁可挑食避免病从口入。而几番效法神农氏的精神,我也发现吃虾的安全范围,只要新鲜、不过量,大概都能全身而退。
和我一样老大不小才过敏,即使逆转困难,仍有一些降低致敏率的预防方法:
⊙服用益生菌。益生菌为促进肠道微生物平衡、有益于人体的活菌,可以调节并增强肠道内的免疫机制,对已经过敏的人可减缓过敏发炎反应;对尚未过敏的人则有预防效果。研究显示,孕妇服用益生菌能同时降低母婴的过敏机率,且「肠胃道健康,也比较不容易生病,」魏宾慧指出。
益生菌大部份为乳酸菌属,包括较为人知的乳酸杆菌、比菲德氏菌等,但并非每种菌都有相同效果,而且吃进去的乳酸菌,「存活时间不会超过24小时,」提醒,所以酸奶要频繁喝,目前市售产品研究证据都不足,差异有限,「就找价钱便宜的喝就好,」他认为。
另外,营养界也有人鼓励自己做酸奶控制糖量。
⊙调整油脂摄取。研究显示,多元不饱和脂肪酸omega-3,可以阻断过敏反应的物质如前列腺素、白三烯素,并有抗发炎的效果。怀孕期间补充鱼油,可调控新生儿免疫反应,预防过敏性疾病。反之omega-6脂肪酸则会助长过敏。
由于含omega-6脂肪酸的食物较多,有过敏状况的人,应少吃油炸食物,选用omega-3较高的食用油如芥花油、大豆油,避免omega-6脂肪酸高的红花子油、玉米油。
深海鱼是omega-3脂肪酸的良好来源,如鲑鱼、鲭鱼、秋刀鱼、沙丁鱼等。
⊙多吃蔬果。蔬果致敏性低,且蔬果中的维生素如潃J萝卜素、C、E能预防发炎反应,「维生素C还有抗组织胺的效果,」魏宾慧营养师表示,因水果比蔬菜维生素C含量较高,她建议每天至少吃两个拳头大小的水果,其中一种为高维生素C的番石榴、柳橙、橘子、葡萄柚等。
累积经验战胜魔咒
成为虾子过敏妹三年多,我也磨练出自我防护之道,例如少吃虾仁(尤其看起来形状有点烂烂的虾仁),不喝虾子熬煮的汤。再新鲜的虾子也不超过安全量(以我是白虾约4、5只);虾饼、虾松、虾丸因为很难计算含量,且看不出新鲜度,最好浅尝辄止。吃大餐前多喝酸奶和高维生素C的水果,调整肠道环境。
如我一般轻度食物过敏的人,只要减少吃的频率、数量,还是能享受美食。但碰到重要时刻如会议、相亲、面试等时,还是不吃为妙,因为压力会升高过敏的机率,身心状况愈差,愈容易过敏。
其实食物过敏对生命威胁很低,有过敏体质的人无需活在恐惧中,了解自己的状况,精挑细选好食物,过敏魔咒也许反而能提高饮食质量,吃得更安全美味。
成人吃什么最会痒?
1.有壳海鲜
2.新鲜芒果
3.鱼
4.花生
5.奇异果
6.蛋
7.牛奶
8.面粉
*从小对花生、鱼贝、核果类等有立即重度过敏反应的人,可能一生都会过敏;牛奶、蛋、豆类过敏则较易随成长减轻。
资料来源:医学院教授
其实你不是过敏!
以下是容易和过敏混淆的状况:
◆食物不耐受性:身体无法正常消化摄取的食物,而出现胀气、腹泻等不适。例如亚洲人最常见的乳糖不耐症,原因在于体内缺乏分解牛奶的酵素,并非对牛奶过敏。而有些药性食物,如酒精、起司、巧克力、香蕉,因含有组织胺、血清素等化学物质,也会导致不耐受性,引起头痛、腹泻等症状。
◆食物中毒:食入毒性食物如某些菇蕈、河豚,或被病毒、细菌污染的食物,都会造成呕吐、腹泻、腹痛等反应
◆食物敏感:有些人对特定食物反应激烈,例如患偏头痛的人一喝酒就头痛,或吃到味精就会不舒服,但这并不是过敏。
让孩子远离过敏
两岁以前幼儿因肠道免疫系统发育还不健全,对吃进去的食物容易过敏(尤其是牛奶和蛋),随着长大免疫调控机制成熟后,过敏反应将逐渐缓和、消失,所以不必急着做过敏测试(一岁前检测意义不大)。如果将一堆食物列入黑名单,反而可能使小朋友营养不良。
过敏体质受基因遗传相当大,当父母其中一人过敏,小孩有三分之一机率成为过敏儿,父母都过敏,机率更提高到二分之一~三分之二,而妈妈的影响力是爸爸的2倍,因此怀孕期做好预防相当重要。
家中有两个以上过敏患者的孕妇,怀孕四个月前应开始避免接触家族中会过敏的食物,减少接触尘、蟑螂、猫狗等。研究已证明,过敏物质会经由肠道消化进入母乳,「花生及核果类最好少吃,」提醒准妈妈。
以下措施也有助减少孩子发生食物过敏:
⊙哺喂母乳6个月,过敏体质高危险宝宝则延至1岁。母乳含有多种促进新生儿免疫力的成分,所含蛋白质也不易致敏,还能使婴儿肠道产生大量益生菌,是预防过敏的最佳食物。
⊙等孩子出生6~9个月,肠胃道系统发育较健全再添加副食品。营养师建议如下:
1.从不易致敏的食物开始。先从蔬菜汁、水果汁添加,接着尝试米粉、麦粉,蛋白质食物以深海鱼优先,有壳海鲜最好延后至3岁免疫力较完整时;豆类食物从豆腐开始,7个月时可食用蛋黄,较易引起过敏的蛋白则延至一岁左右。牛奶及一般鲜奶等到1、2岁再喝。
2.单一食物添加。一次只试一种新食物,添加后观察是否有起疹子、解便稀的状况,如果有就暂停,过一个月之后再试试看。
3.从一两汤匙起少量尝试,没问题再逐渐增加
相关知识
如何预防食物过敏 5个预防措施避免出现食物过敏
婴儿辅食添加如何避免食物过敏?
怎样避免婴儿食物过敏
婴幼儿辅食如何科学搭配,避免过敏?
家长如何预防尽量避免宝宝过敏呢?
怎么避免宝宝食物过敏
易引起宝宝过敏的4类辅食 如何避免宝宝辅食过敏
避免儿童食物过敏,家长必知6件事
如何防止宝宝食物过敏?
这样添加辅食,避免宝宝食物过敏
网址: 请问要如何避免食物过敏 https://m.trfsz.com/newsview761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