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保健品别乱买、乱吃,务必警惕这些陷阱!特别是标有这4种字眼的一定要警惕

保健品别乱买、乱吃,务必警惕这些陷阱!特别是标有这4种字眼的一定要警惕

养生观念深入人心的今天,

我国保健品市场愈发火爆,

一些厂商把保健品吹得神乎其神,

目的就是要卖高价,

一些老年患者盲信保健品宣传的“奇效”,

拒服药物,致使病情恶化。

案例聚焦

据北京晚报2019年8月27日报道,保健品销售人员郭某让身患多种疾病的王阿姨在一天内服用3000毫升保健品,在连续大量服用三天后,王阿姨因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死亡

王阿姨曾经脑梗6次,并做过心脏搭桥、胃切除等手术。在邻居的推荐下,2017年3月9日,王阿姨来到丰台一家保健品商店“听课”。主讲人林某自称是该店的店长,并推荐了一款名为福龙口服液的产品,称研制者从六七岁就开始行医,经验丰富。其介绍,这款口服液可以治疗多种疑难杂症。店长女儿郭某不断鼓励、劝说王阿姨购买福龙口服液,称口服液七天为一个疗程,一天至少要吃10盒,且必须要吃到拉肚子、呕吐,效果才好。在接下来的几天里,郭某明知王阿姨身患多种疾病,仍前往王阿姨家中劝她服药。福龙口服液的包装显示其为保健品,用量是每日早晚两次,一次1至2支。

连续大量服药三天后,王阿姨在13日凌晨起夜时突然晕倒,在急救医生赶到家中时,她已经离世。

王阿姨的遭遇令人惋惜

但是也需要提醒更多的老年朋友

擦亮双眼 提高警惕!

今天小编为您梳理了一系列的

“保健陷阱”

小贴士

保健品,严格意义上是指有特定保健功能或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保健食品不是药品,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可以调节机体的某些功能,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

目前,保健食品允许声称的保健功能主要有27类,超出这些功能之外的,都属于虚假宣传。并规定不得擅自引申,比如辅助改善记忆不能引申为“补脑”。

(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

这4种字眼的保健品要警惕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明确指出,正规的保健品确实有调理身体机能的作用,但不能用于治病。因此,看到保健品有这些字眼,您就需要警惕了,这些保健品中可能添加了廉价、副作用多,甚至可能已被淘汰的药物成分。

1. “迅速起效”

即使是药品,也不是都能迅速达到治疗效果。如果服用后效果显著,可能是保健品中非法添加了药品成分。

反面教材:某些壮阳保健品

宣称能壮阳的保健品,有些会添加治疗勃起障碍的西药西地那非(伟哥)。这些保健品大都宣称纯中药,无毒副作用,会对患者造成很大误导。

例如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如果服用了硝酸甘油,再服用这样的保健品,可使血压急剧降低,甚至带来生命危险。

2. “彻底治愈某种慢性病”

很多慢性病在医学界至今尚未完全攻克,例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根本不可能通过保健品治愈。

反面教材:某些降糖保健品

有些商家宣称糖尿病患者不用终身服药,吃保健品就可以了。

一般来说,保健品若迅速明显降糖,很可能是添加了降糖西药,所以糖友服用后会发现它确实“有效”。长期服用会严重破坏胰岛功能,且极易引起低血糖,对老年人尤其危险。

3. “纯天然成分”

很多商家将“纯天然”当做重点宣传的卖点,但大家应注意,“纯天然”并不意味着无毒和有效。

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提醒,非正规厂家生产的“纯天然成分”保健品可能隐藏处方药,长期服用很可能造成肝肾损伤。

反面教材:某些减肥保健品

“中药减肥,无任何毒副作用”是减肥保健食品中常用的宣传语。

其实,为保证减肥效果,有些商家会在宣称“中药减肥”的产品中非法添加西药,长期服用可能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腹泻、厌食症甚至心肾系统的疾病。

4. “治疗多种疾病”

各种疾病的机理不同,对应的药物也有区别。一种药品如果对应很多种疾病,往往意味着它的特异性不强,作用温和,也就是效果不显著。

保健品在这方面也类似,且只能起到保健和辅助治疗作用。

怎样买到“合格”保健品

营养素不能代替膳食维护人体健康。多数临床试验并没发现补充营养素对某些慢性病有预防作用,过量补充反而产生伤害。

如果因为疾病或饮食偏好,导致身体缺乏某些营养素,需要购买保健品,一定要先弄清下面几件事。

1. 了解身体状况和饮食习惯

不喝奶的老年人,可以适当通过钙片和维生素D补钙;长期素食的人,可以买些铁剂和蛋白粉;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可以咨询医生或药师后,购买鱼油。

2. 药材最好不要选

一个人的体质是否适合服用人参、西洋参、鹿茸等药材,需要中医问诊后确定。

不清楚自己(或长辈)体质是否适合的情况下,最好不要买这些补品。

3. 营养素含量不是越高越好

缺什么补什么,同时不要过量补。国内的保健品比较保守,按照建议的剂量服用即可;国外的保健品营养素含量可能较大,如通过饮食只能获得某种营养素推荐量的1/4,应选择每日摄入量百分比为75%的保健品。

4. 天然提取不比人工合成的效果好

天然提取和人工合成,化学结构差别不大,吸收利用率也差不多。上百块钱一瓶和几块钱一瓶的维生素C,效果没有什么差异。

5. 有些保健品不值得购买

一些保健品中的营养,完全可以通过普通食物获得,比如阿胶、燕窝、蜂蜜。

阿胶和燕窝主要含有的蛋白质完全可以通过肉蛋奶来获取;蜂蜜的主要成分果糖和葡萄糖在水果中都存在。

小贴士

“病友”之间交流的保健品信息不可信,因为每个人身体状况不同,买保健品最好听听医生或药师的建议。

此外,购买和服用保健品,要注意这几件事:

1. 认清保健品包装上的蓝色草帽标志

2. 仔细阅读保健品标签说明书。注意用法及用量、保质期等信息。

3. 选择正规销售渠道购买保健品,不听信小广告。

4. 保健品不能代替药品用来治疗疾病,以免延误病情。一旦服用保健品后发现异常应及时停用并就诊

补充营养的最好方式是好好吃饭

一份食物营养素表供大家参考

(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

本文转自:CCTV生活圈 (微信号:cctvshzck2013)

转载编辑: 杨滢// 责编:李雨楠// 监制:张磊、陶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躺着就能瘦”?这些减肥陷阱要警惕!
高校学生集体整容 警惕这些整容陷阱
如何辨别宫延楼产品的真伪?警惕网络陷阱
新 警惕微商陷阱:如何避免购买假冒普洱茶
减肥产品花样多,瘦身陷阱要警惕
警惕!减肥陷阱揭秘:...
警惕!康宝莱产品背后的陷阱
【风险提示】警惕“轻松减肥”陷阱
被夸得天花乱坠的3种保健食品,中老年人要警惕
“无毒环保装修”不靠谱 警惕家装四大消费陷阱

网址: 保健品别乱买、乱吃,务必警惕这些陷阱!特别是标有这4种字眼的一定要警惕 https://m.trfsz.com/newsview761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