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和诺德即将推出革命性减肥疗法CagriSema!
据媒体报道,诺德诺德为了保持在减肥药市场的领先地位,正在转向研发新款GLP-1类药物,该产品名为CagriSema,预计至少能实现25%的减重效果,较上一代减肥药Wegovy而言不会带来额外副作用。
诺和诺德表示,CagriSema将有效解决“停药后体重反弹”的问题,成为迄今为止最有效的减肥药,其针对二型糖尿病的疗效仍在探索中。
作为GLP-1类药物,诺和诺德上一代减肥药Wegovy通过模仿人体进食后自然产生的GLP-1激素来发挥作用,礼来的热门减肥药Zepbound(又名Mounjaro)同样针对GLP-1,但还额外添加了第二种激素GIP。
为了追赶这一步伐,诺和诺德此次计划推出的CagriSema也混合了两种肠激素:一种是长效的GLP-1受体激动剂司美格鲁肽,另一种是长效的Amylin(胰淀素)类似物Cagrilintide。
慕尼黑亥姆霍兹研究所的首席执行官、多受体疗法基础的科学家之一Matthias Tschöp表示,服用这种双重作用药物的患者通常能够比单独服用GLP-1的患者减掉更多的体重,同时不会承受更多副作用。
Tschöp解释道,之所以需要推出减重疗效更显著的药物,是考虑到对大基数的肥胖症患者而言,15%到20%的减重仍不足以使他们摆脱肥胖状态。
并且,有充分记录表明,GLP-1类药物会引发不限于恶心、呕吐、腹泻等肠胃方面的副作用,因此各大制药商也寻求并发症更少的替代方案。
据悉,胰淀素是与饥饿感、饱腹感相关的激素,CagriSema旨在通过结合这两种成分,提供更好的减重和降糖效果。
目前,诺和诺德虽然在减肥药市场的份额上占据主导优势,但在减肥药疗效上处于劣势。
据报道,在最高剂量疗效下,礼来公司的Zepbound可以实现约21%的减重效果,而诺和诺德的Wegovy仅能达到约15%的疗效。
因此,有观点认为,如果CagriSema最终真的能达到25%的减重效果,将使诺和诺德在减肥药市场拿下一个关键优势。
不过,由于礼来的Zepbound的市场表现逊于预期,可能会给诺和诺德带来压力。上周,受Zepbound销售不佳影响,礼来Q3营收利润均不及预期,公司还下调全年财务指引,股价一度暴跌12%。
此外,CagriSema还面临着投产阻碍。
Polar Capital医疗保健主管Gareth Powell指出,CagriSema这类“胰淀素+GLP-1”化合物需要大量的药物成分来生产,因此可能不太有吸引力。
此外,据报道,由于CagriSema的两种药物成分需要在注射前保持分离,诺和诺德还需要开发一款具有双管设计的注射笔,意味着更复杂的制作过程和更高的成本。
正如此前提及,诺和诺德新一代减肥药CagriSema首次加入了胰淀素类似物Cagrilintide,以实现更好的减重效果。
健康分析公司Airfinity Ltd.的首席医疗官Henrik Sillesen指出,继GLP-1、GIP和胰高血糖素之后,胰淀素已成为减肥领域正在积极探索的下一个重要靶点。
Zealand首席执行官Adam Steensberg也表示,服用胰淀素比GLP-1类药物更温和,并且GLP-1类药物可能会消除患者食欲,而胰淀素则会帮助患者更长时间地保持饱腹感。
针对此前减肥药物带来的恶心、呕吐等副作用,胰淀素也有望带来新的解决方案。
长期从事胰淀素研究的苏黎世大学教授Thomas Lutz指出,迄今为止的研究表明,胰岛淀粉样多肽和GLP-1 可能对大脑中不同的主要目标起作用——意味着胰淀素引起恶心等副作用的可能性较小。
巴克莱分析师Emily Field评论称:
“这几乎就像胰淀素与任何物质结合起来,都可能具有一加一等于三的潜力。”
“如果试验进展顺利,预计CagriSema 将于2026年进入市场。”
本文来自华尔街见闻,欢迎下载APP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
“减肥药投资热潮”再度席卷股市 诺和诺德风头或将盖过礼来
诺和诺德重启“减肥神药”广告,专家呼吁仍需关注副作用
“减肥神药”司美格鲁肽中国获批!小心这些副作用 6月25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正式批准 诺和诺德 每周注射一次的司美格鲁肽2.4mg注射剂(商品名为诺和盈)...
诺和诺德在中国推出明星减肥药诺和盈;吉利德科学总部裁员;万泰生物九价HPV疫苗男性临床试验获批
拼钱、拼人、拼手段:礼来、诺和诺德的减肥药营销战场
诺和盈®前三季度同比大增76%,减重正成为诺和诺德的增长引擎
诺和诺德高管承认新研发减肥药副作用
礼来与诺和诺德神仙打架,减肥药赛道再起硝烟?
诺和诺德减肥药Wegovy在中国获批,但公司承诺在短缺的情况下优先考虑既有患者
500亿美元减肥药黄金赛道:诺和诺德领先,多款新药蓄势待发
网址: 至少减重25%!诺和诺德计划推出新减肥药CagriSema,有望缓解停药反弹难题 https://m.trfsz.com/newsview762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