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都市快报、央视新闻
此前,我们报道了黑龙江鸡西市一家9口聚餐吃自制酸汤子(用玉米水磨发酵后做的一种粗面条样的主食)7人死亡的人间悲剧(11日晚又有1人不幸去世,这起中毒事故死亡人数升至8人),当地初步检测认为是黄曲霉素中毒导致。
回顾: 一家9口聚餐,7人身亡!紧急提醒:这东西毒性极强,极易隐藏……
10月12日晚,黑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微信号“龙江卫生健康”发布最新消息:鸡西食物中毒事件经流行病学调查和疾控中心采样检测后,在玉米面中检出高浓度米酵菌酸,同时在患者胃液中亦有检出,初步定性为由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100℃的开水也烫不死
米酵菌酸中毒在黑龙江时有发生
据黑龙江省卫健委公布:椰毒假单胞菌产生的米酵菌酸是引起严重的食物中毒和死亡的主要原因。米酵菌酸耐热性极强,即使用100℃的开水煮沸或用高压锅蒸煮也不能破坏其毒性,进食后即可引起中毒,对人体的肝、肾、心、脑等重要器官均能产生严重损害。
酵米面食物中毒是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食物中毒的简称。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引起的中毒在黑龙江省时有发生。食品因天气炎热、潮湿,贮存不当而变质。引起中毒的主要食品为发酵玉米面制品、变质银耳及其他变质淀粉类(糯米、小米、高粱和马铃薯粉等)制品。
我国近几年发生的食物中毒大部分与某些地方特色食品有关,北方以酵米面制作的臭米查子、酸汤子、格格豆等为主,南方多以酵米面制作的汤圆和以糯米泡制后做成的吊浆粑、河粉等食品为主。这些食品的制作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需要经过长时间发酵或浸泡,一旦被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污染,稍不注意,就容易引起中毒,主要表现为上腹不适、恶心、呕吐、轻微腹泻,严重者可出现黄疸、肝肿大、呕血、意识不清、烦躁不安甚至休克死亡。
近几年由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已很少发生,但在依然保持传统饮食习惯的地区,由发酵食品引起的中毒事件还时有发生,目前对米酵菌酸尚无特效解毒药物,一旦中毒,病死率高达40%~100%。
浙江7岁女孩和40岁男子
吃了隔夜黑木耳致病
过去两年,媒体也曾报道过两起米酵菌酸中毒事件,患者均是吃了泡发时间过长的黑木耳而致病。
2018年8月,7岁小女孩雯雯(化名)因吃了浸泡了两天两夜的黑木耳中毒,导致全身多脏器功能衰竭,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ICU抢救了一个多星期,全身血液置换了4次,却依然没能被救回来。
雯雯家在浙江农村。2018年7月27日中午,雯雯和妈妈、弟弟三人在家吃饭,其中一道菜是凉拌黑木耳。据了解,黑木耳两天前就泡在水里,整整两天两夜。7月28日,姐弟俩和妈妈三人,不约而同出现腹痛、恶心、呕吐、头晕目眩等症状。
三人当中,妈妈吃得最多,其次是雯雯。弟弟因为不太喜欢吃黑木耳,只吃了几口,后来到了医院又吐出来一些,所以弟弟的症状最轻,经过对症处理,脱离了危险。
但雯雯和妈妈就严重得多了,她们全身黄疸升高,肝功能严重受损。尤其是雯雯,很快发展为肝功能衰竭,其它脏器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送到医院后已昏迷不醒。
浙江省疾控中心的检测结果显示,雯雯的血液样本里发现米酵菌酸毒素,这种毒素由椰毒假单胞菌产生。正因为雯雯摄入的黑木耳中携带了椰毒假单胞菌,所以她急性中毒,多脏器衰竭,最终不幸去世。
还有一例发生在2019年,7月26日晚,40岁的张先生(化名)被送到了杭州市西溪医院。早在前一天早上,张先生就感到身体不适,有恶心、呕吐甚至小便解不出来的情况,他一直熬到第二天晚上才打电话给家人,接着被送至医院。
张先生刚到医院时精神很差,一开始还能进行简单对答,随后便失去了意识。检验报告显示肝、肾功能衰竭,有严重凝血功能障碍。
家属回忆,张先生平时身体不错,应该没有吃过特殊药物,但前一天晚上吃了黑木耳和青菜。 而且张先生吃的黑木耳是泡发了一晚后第二天直接凉拌了吃的。正是这碗隔夜黑木耳让张先生中了米酵菌酸毒,被送至ICU进行血浆置换并对症进行脏器功能支持治疗。
卫健委提醒
黑龙江卫健委提醒,秋冬季预防食物中毒应做到以下几点:
预防酵米面食物中毒。 不制售、不食用酵米面、酸汤子等发酵面米食品。 预防蘑菇食物中毒。 不要自行采摘、食用野生蘑菇;采购食用菌必须到正规市场;一旦出现中毒症状,应当尽快催吐并前往医院治疗;患者如能携带吃剩的蘑菇,可以辅助医生的诊断和治疗。 预防扁豆(豆角)食物中毒。 要把扁豆煮熟焖透,破坏其毒素;购买时要挑选嫩扁豆,不买、不吃老扁豆。 预防诺如病毒传播。 目前尚未有疫苗可以预防诺如病毒,预防诺如病毒的传播应注意保持食物和饮用水清洁,饭前便后要用肥皂和水仔细清洗双手,要及时清洗饮食用具;做到生熟分开;食品要完全煮熟,生食的水果和蔬菜要彻底清洗;正确储存食品,食前重新加热。 预防自酿葡萄酒中毒。 如果处理不当,自酿葡萄酒的过程中会产生甲醇等有害的副产物。应选择酿酒用葡萄,控制好发酵温度,温度越高、浸渍时间越长、果胶酶用量越大,甲醇产生就越多;不宜长时间存放,酿好后应尽快饮用。一定要注意饮食安全!
小编:欧阳灵溪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