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皮,中药名。别名:橘皮、贵老、黄橘皮、红皮、橘子皮、广橘皮、广皮。陈皮为芸香科柑橘属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功效。主治脾胃气滞证,呕吐,呃逆,湿痰,寒痰咳嗽,胸痹。
产地分布
在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台湾等地均有栽培。
优质产区
主产于广东、福建、四川、浙江、江西等地。
生长环境
栽培于丘陵、低山地带、江河湖泊沿岸或平原。
性味归经
味辛、苦,性温;归脾、肺经
功效
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所属分类
理气药
始载于
《食疗本草》
主治
1、脾胃气滞证:本品辛行温通,有行气止痛、健脾和中之功,因其苦温而燥,故寒湿阻中之气滞最宜。
2、呕吐、呃逆:陈皮辛香而行,善疏理气机、调畅中焦而使之升降有序。
3、湿痰、寒痰咳嗽:本品既能燥湿化痰,又能温化寒痰,且辛行苦泄而能宣肺止咳,为治痰之要药。
4、胸痹:本品辛行温通、入肺走胸,而能行气通痹止痛。
药方选录
1、治中焦寒湿脾胃气滞,脘腹胀痛、恶心呕吐、泄泻等,常与苍术、厚朴等同用,如平胃散(《和剂局方》)。
2、治食积气滞,脘腹胀痛,可配山楂、神曲等同用,如保和丸(《丹溪心法》)。
3、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之腹痛、呕吐、泄泻,可配藿香、苏叶等同用,如藿香正气散(《和剂局方》)
4、治脾虚气滞,腹痛喜按、不思饮食、食后腹胀、便溏舌淡者,可与党参、白术、茯苓等同用,如异功散(《小儿药证直诀》)。
5、治脾胃气滞较甚,脘腹胀痛较剧者,每与木香、枳实等同用,以增强行气止痛之功。
6、治呕吐、呃逆,常配伍生姜、竹茹、大枣,如橘皮竹茹汤(《金匮要略》)
7、治脾胃寒冷,呕吐不止,可配生姜、甘草同用,如姜橘汤(《活幼心书》)。
8、治湿痰咳嗽,多与半夏、茯苓等同用,如二陈汤(《和剂局方》);若治寒痰咳嗽,多与干姜、细辛、五味子等同用,如苓甘五味姜辛汤(《伤寒论》);若脾虚失运而致痰湿犯肺者,可配党参、白术同用,如六君子汤(《医学正传》)。
9、治胸痹胸中气塞短气,可配伍枳实、生姜,如橘皮枳实生姜汤(《金匮要略》)。
用法用量
陈皮煎汁内服时,成人每天的常规用量为3~10克。陈皮也可以入丸、散服用。
无论饭前还是饭后服,服药与进食都应间隔0.5-1小时,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与药效的发挥。
注意事项
气虚证、阴虚燥咳、吐血证及舌赤少津、内有实热者慎服。
相关组成
中成药
启脾丸
药物组成:人参、炒白术、茯苓、山药、莲子(炒)、陈皮、炒山楂、六神曲(炒)、炒麦芽、泽泻、甘草。
功能与主治:健脾和胃。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腹胀便溏。
补中益气丸
药物组成:炙黄芪、党参、炒白术、炙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
功能与主治: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所致的腹泻、脱肛、阴挺,症见体倦乏力、食少腹胀、便溏久泻、肛门下坠或脱肛、子宫脱垂。
复方川贝精片
药物组成:麻黄浸膏、陈皮、法半夏、远志、桔梗、川贝母、五味子、甘草浸膏。
功能与主治:宣肺化痰,止咳平喘。用于风寒咳嗽、痰喘所致的咳嗽气喘、胸闷、痰多;急、慢性支气管炎见上述证候者。
清气化痰丸
药物组成:胆南星、酒黄芩、瓜蒌仁霜、苦杏仁、陈皮、枳实、茯苓、半夏(制)。
功能与主治:清肺化痰。用于痰热阻肺所致的咳嗽痰多,痰黄稠黏,胸腹满闷。
杏苏止咳颗粒
药物组成:苦杏仁、前胡、紫苏叶、桔梗、陈皮、甘草。
功能与主治:宣肺散寒,止咳祛痰。用于风寒感冒咳嗽,气逆。
常见配伍
陈皮配苍术
陈皮可以理气健脾,又可以燥湿,是治疗寒湿阻滞中焦引起气滞的常用药;苍术能燥湿健脾,可以治疗湿邪困脾。
两药配伍,既可以燥湿,又可以行气,适用于湿邪阻滞脾胃证,可表现为呕吐、泄泻等。
陈皮配半夏
陈皮可以理气行滞,又可以燥湿化痰;半夏可以燥湿化痰,又可以和胃降逆。
两药配伍,既可以燥湿,又可以降气,适用于痰湿阻滞引起的咳嗽痰多,痰液白且容易咯出,胸部憋闷不适,自觉身体沉重等。
陈皮配茯苓
陈皮可以理气,燥湿化痰;茯苓可以健脾渗湿,帮助痰湿排出体外。
两药配伍,既可以燥湿理气来治疗已经生成的痰液,也可以同时健脾渗湿,排出体内的湿邪,防止痰液的继续生成,适用于湿痰证。
陈皮配厚朴
陈皮可以理气和胃,燥湿化痰,是治疗寒湿阻滞在中焦引起气滞的常用药;厚朴可以燥湿消痰、下气除满,可以使气机下行来消除胀气、胀满等不适。
两药配伍,可以行气,又可以温中焦,燥湿邪,使得气机调畅,寒湿邪气消除,适用于脾胃寒湿气滞证。
陈皮配人参
陈皮可以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人参可以益气健脾,补益中焦。
两药配伍,可以补气但不使气滞,行气但不会过分耗伤气,补气和行气相互配合,使得脾胃调和,可以用于治疗脾肺气虚证,表现为短气喘促、声音低微、自汗、疲倦乏力、饮食减少、大便稀不成形等。
平胃散
药物组成:苍术、陈皮、厚朴、生姜、大枣、甘草。
功能与主治:燥湿运脾,行气和胃。适用于湿滞脾胃证,表现为腹部胀痛、满闷不适,食欲减退,口淡无味,恶心呕吐,打嗝吞酸,肢体沉重,懒惰嗜卧等。
痛泻要方
药物组成:白术、白芍、陈皮、防风。
功能与主治:补脾柔肝,祛湿止泻。适用于脾虚肝旺引起的泄泻,表现为肠鸣腹痛,腹泻,泻后腹痛缓解等。
异功散
药物组成:人参、白术、茯苓、陈皮、甘草。
功能与主治:益气健脾,行气化滞。适用于脾胃气虚兼有气滞证,表现为饮食减少,大便稀、不成形,胸部、腹部满闷不舒服,或呕吐腹泻等。
温胆汤
药物组成:半夏、陈皮、茯苓、生姜、竹茹、枳实、大枣、甘草。
功能与主治:理气化痰,清胆和胃。适用于胆胃不和,痰热互结,表现为心烦、失眠或呕吐打嗝以及惊悸、心神不宁,癫痫等。
常见配伍
陈皮配苍术
陈皮可以理气健脾,又可以燥湿,是治疗寒湿阻滞中焦引起气滞的常用药;苍术能燥湿健脾,可以治疗湿邪困脾。
两药配伍,既可以燥湿,又可以行气,适用于湿邪阻滞脾胃证,可表现为呕吐、泄泻等。
陈皮配半夏
陈皮可以理气行滞,又可以燥湿化痰;半夏可以燥湿化痰,又可以和胃降逆。
两药配伍,既可以燥湿,又可以降气,适用于痰湿阻滞引起的咳嗽痰多,痰液白且容易咯出,胸部憋闷不适,自觉身体沉重等。
陈皮配茯苓
陈皮可以理气,燥湿化痰;茯苓可以健脾渗湿,帮助痰湿排出体外。
两药配伍,既可以燥湿理气来治疗已经生成的痰液,也可以同时健脾渗湿,排出体内的湿邪,防止痰液的继续生成,适用于湿痰证。
陈皮配厚朴
陈皮可以理气和胃,燥湿化痰,是治疗寒湿阻滞在中焦引起气滞的常用药;厚朴可以燥湿消痰、下气除满,可以使气机下行来消除胀气、胀满等不适。
两药配伍,可以行气,又可以温中焦,燥湿邪,使得气机调畅,寒湿邪气消除,适用于脾胃寒湿气滞证。
陈皮配人参
陈皮可以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人参可以益气健脾,补益中焦。
两药配伍,可以补气但不使气滞,行气但不会过分耗伤气,补气和行气相互配合,使得脾胃调和,可以用于治疗脾肺气虚证,表现为短气喘促、声音低微、自汗、疲倦乏力、饮食减少、大便稀不成形等。
平胃散
药物组成:苍术、陈皮、厚朴、生姜、大枣、甘草。
功能与主治:燥湿运脾,行气和胃。适用于湿滞脾胃证,表现为腹部胀痛、满闷不适,食欲减退,口淡无味,恶心呕吐,打嗝吞酸,肢体沉重,懒惰嗜卧等。
痛泻要方
药物组成:白术、白芍、陈皮、防风。
功能与主治:补脾柔肝,祛湿止泻。适用于脾虚肝旺引起的泄泻,表现为肠鸣腹痛,腹泻,泻后腹痛缓解等。
异功散
药物组成:人参、白术、茯苓、陈皮、甘草。
功能与主治:益气健脾,行气化滞。适用于脾胃气虚兼有气滞证,表现为饮食减少,大便稀、不成形,胸部、腹部满闷不舒服,或呕吐腹泻等。
温胆汤
药物组成:半夏、陈皮、茯苓、生姜、竹茹、枳实、大枣、甘草。
功能与主治:理气化痰,清胆和胃。适用于胆胃不和,痰热互结,表现为心烦、失眠或呕吐打嗝以及惊悸、心神不宁,癫痫等。
药膳食疗
脾胃寒冷,食欲减退
牛肉1.5千克,胡椒15克,荜茇15克,陈皮6克,草果6克,缩砂6克,良姜6克。
共同打成细末,加入生姜汁500毫升,葱汁100毫升,食盐120克,拌匀后腌2日,取出牛肉焙干做成肉脯食用。
痰气壅结的耳鸣、耳聋
陈皮10克,荸荠10克,薄荷6克。
以上药物煎汤取汁,制成代茶饮。
胃脘冷痛,喜温喜按
猪肚1只,胡椒、砂仁、干姜各6克,陈皮、肉桂各3克,葱、酱油、食盐适量。
慢火炖熟,酌量食用。
不思饮食,呕吐,咳嗽痰多
陈皮10克,花茶3克。
用开水冲泡后饮用。
咳嗽气喘,痰多
白果仁6~10粒,杏仁5粒,罗汉果半个,陈皮6克,白萝卜30克,猪肺250克。
将以上药物一起放入煲中,大火煮沸后,加入猪肺,慢火煮2~3小时后,加适量调料即可。
药膳应用
橘皮粥
材料:陈皮末10克,茯苓粉15克,粳米100克。
做法:先将粳米煮粥,快要做熟时加入陈皮末、茯苓粉,搅拌后微煮,煮熟后即可。
功效:健脾理气。
白扁豆橘皮粥
材料:白扁豆30克,陈皮30克,大枣10克,粳米100克。
做法:白扁豆洗净后,加入适量水大火煮沸后,再用小火煮50分钟,加入洗净的粳米、陈皮、大枣,继续用小火煮成稠粥即可。
功效:健脾理气。
姜橘汤
材料:生姜10克,陈皮15克,高良姜10克。
做法:生姜切片,陈皮、高良姜研成末,小火煎煮后取汁。
功效:温胃止痛。
冰糖雪梨
材料:梨子1个,冰糖50克,陈皮15克。
做法:陈皮泡开后加入水,和洗净切碎的梨块一起煮至水开,放入冰糖,小火慢煮20分钟,搅拌后即可。
功效:降火滋阴。
橘皮竹茹茶
材料:陈皮12克,竹茹10克,生姜6克。
做法:将陈皮、竹茹研成粗末,用纱布包好后加入生姜,用适量沸水冲泡,闷盖15分钟即可饮用。
功效:降逆止呕。
橘皮枣茶
材料:陈皮10克,红枣3枚,当归3克。
做法:陈皮切成丝,红枣炒焦,当归研成粗末,一起用沸水冲泡,闷盖10分钟即可饮用。
功效:理气,养血。
佛手橘皮饮
材料:陈皮10克,佛手10克。
做法:将陈皮和佛手放入杯中,一起用沸水冲泡。
功效:理气健脾。
性状鉴别
1、陈皮:常剥成数瓣,基部相连,有的呈不规则的片状,厚1-4mm。外表面橙红色或红棕色,有细皱纹及凹下的油点;内表面浅黄白色,粗糙附黄白色或黄棕色筋络状维管束。质稍硬而脆。气香,味辛、苦。
2、广陈皮:常3瓣相连,形状整齐,厚度均匀,约1mm。油点较大,对光照视,透明清晰。质较柔软。均以片大、香气浓者为佳。
炮制方法
现代
秋末冬初果实成熟时采收果皮,蒸熟后晒干或低温干燥。切丝,生用。
药理研究
化学成分
陈皮中含有川陈皮素、橙皮苷、新橙皮苷、橙皮素、对羟福林、黄酮化合物等。陈皮挥发油含量为1.5%-2.0%,广陈皮挥发油含量为1.2%-3.2%,其成分有α-侧柏烯、柠檬烯等。
药理作用
本品煎剂对家兔及小白鼠离体肠管,麻醉兔、犬胃及肠运动均有直接抑制作用;小量煎剂可增强心脏收缩力,使心输出量增加,冠脉扩张,使冠脉流量增加,大剂量时可抑制心脏;陈皮水溶性总生物碱具有升高血压作用;陈皮提取物有清除氧自由基和抗脂质过氧化作用;鲜橘皮煎剂有扩张气管的作用;挥发油有刺激性祛痰作用,主要有效成分为柠檬烯;陈皮煎剂对小鼠离体子宫有抑制作用,高浓度则使之呈完全松弛状态,用煎剂静脉注射,能使麻醉兔在位子宫呈强直性收缩;有利胆、降低血清胆固醇作用。
古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主胸中瘕热,逆气,利水谷,久服去臭,下气。”
2、《本草纲目》:“疗呕哕反胃嘈杂,时吐清水,痰痞咳疟,大便闭塞,妇人乳痈。入食料,解鱼腥毒。”“其治百病,总取其理气燥湿之功。同补药则补,同泻药则泻,同升药则升,同降药则降。”
相关知识
陈皮+(理气健脾,化痰)
陈皮食谱:霜降至,寒气生,陈皮+山药好养生
陈皮是泄气还是补气
疏肝、止痛、理气——陈皮,佛手,枳壳,青皮谁更合适?
陈皮,中药,中医
补脾胃益气血 推荐山药陈皮牛肉汤
中药陈皮的功效
中药陈皮的经典药膳方
陈皮功效多 与陈皮有关的药膳有哪些?
陈皮,中医,食疗,中药
网址: 理气药~陈皮 https://m.trfsz.com/newsview768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