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现代金融服务新方式:消费金融助力消费升级

现代金融服务新方式:消费金融助力消费升级

现代金融服务新方式:消费金融助力消费升级

2018年12月09日 07:00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盘和林认为,消费金融是为了满足消费需求而产生的金融服务方式,它对于消费有着强力的拉升作用,能够有效刺激消费需求。消费金融的出现有助于推动我国消费升级。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消费金融将会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根据商务部数据显示,自从2015年以来,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连续三年保持在50%左右。2018年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甚至达到了78%,同比上升13.5%,比资本形成多了46.2个百分点。

  作为长久以来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消费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于消费也有了更高的需求。

  在如此高的消费需求下,消费金融也就应运而生。所谓消费金融,是指一种为满足居民对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消费需求而提供贷款的现代金融服务方式,比如信用卡,就是传统消费金融的一种。根据央行发布的信贷数据,自2015以来,消费贷款已经成为居民贷款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数额也由2015年1月的15.7亿元增长到了2018年5月的33.9亿元,增幅达到了116%。毫无疑问,消费金融正在经历着快速的发展,而从宏观层面来看,消费金融的诞生还蕴涵着巨大的经济价值。

  一方面,既然消费金融是为了满足消费需求而产生的金融服务方式,那么它对于消费自然有着强力的拉升作用,能够有效刺激消费需求。

  身为“三驾马车”之一的消费,近年来在拉动经济增长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投资和出口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此外,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连续三年50%的贡献率,相较于发达国家动辄70%的贡献率,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不过,换个角度来看,这也正说明了我国的消费仍然存在着很大的提升空间,而消费金融的出现,不仅丰富了消费选择、拓宽了消费渠道,而且正好能够有效填补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更有效地刺激消费以达到拉动经济增长的目的。

  另一方面,消费金融的出现将会有助于推动我国消费升级。

  在二十一世纪的前十年,我国的GDP保持了年均10.5%的惊人增速。到2016年,人均GDP已经突破8000美元这一公认的消费升级窗口,居民财富有了一定的积累,GDP增速也逐渐放缓。实际上,我国当前的趋势跟上世纪80年代经历了消费升级的日本极其相似,只不过目前我国暂时还处于消费升级的初期。而想要完成消费升级,就绝对不能忽视消费金融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消费金融在我国正式诞生已有近十年的历史,尤其是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兴起,极大推动了居民消费升级。首先,相比申请门槛高、手续复杂、放贷慢的银行贷款,以蚂蚁花呗、京东白条等代表的互联网消费金融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渠道;其次,消费金融的出现,令“超前消费”变为现实,即便目前的收入不能覆盖所购买的商品价格,消费者也能通过预支的形式获得商品,提高生活品质。

  需要强调的是,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好处不仅是消费者在享受,商家也属于受益者。无论线上还是线下场景,不少商家已经把蚂蚁花呗等互联网消费金融形式当成了付款方式之一,这对于他们提高销量、提升销售额起到了关键作用,近年来每年引爆线上线下的“双十一”购物节就是最典型的案例。

  当然,当前我国消费金融还存在不少乱象,不规范的企业和无场景的消费贷还有不少,监管者应识别其中的风险,做到有保有压,才能让这一类型的金融服务健康发展,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所强调的那样,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笔者认为,消费金融的发展,恰好为解决这一矛盾提供了一项有价值的方案。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我们有理由相信,消费金融将会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盘和林)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中经评论|  中经天天评|  网言众议|  经点热评|  理论前沿|  声音|  经济学人|  经济眼|  观察家|  专题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相关知识

从“拼规模”到“保健康”,消费金融服务新趋势
金融消费权益保护亟待完善
“信贷+”综合金融服务助力小微企业提升金融健康
业态向“新” 活力释放(消费视窗·促进服务消费扩容升级)
中信银行“幸福+”养老金融服务体系再升级
引领养老新时代 中信银行“幸福+”养老金融服务体系再升级
《消费者金融健康——从理念倡导到实践探索》发布
综合金融服务
量化派完成C轮5亿元融资,阳光保险领投,保险+金融大数据=新消费场景变现?
基于理财服务的综合金融服务方案

网址: 现代金融服务新方式:消费金融助力消费升级 https://m.trfsz.com/newsview7779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