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艾滋病,大多数人既敏感又害怕。艾滋病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它不仅会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还会对他们的心理和社会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
然而,面对艾滋病,我们不能因恐惧而回避,而应积极了解,以预防为先。2024年12月1日是第37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宣传活动主题为“社会共治,终结艾滋,共享健康”(英文主题为“Take the rights path”)。值此之际,让我们一同深入了解艾滋病的十个关键问题。
1. 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医学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HIV病毒主要攻击人体免疫系统中的CD4+T淋巴细胞,导致免疫功能受损甚至崩溃,从而引发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最终可能导致死亡。[1]
2.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艾滋病毒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方式传播:
性传播:无保护的性行为是HIV传播的主要途径。
血液传播:包括输入含HIV的血液或血制品、共用注射器吸毒、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等。
母婴传播:感染HIV的妇女可在怀孕、分娩或哺乳期间将病毒传给婴儿。
3. 与艾滋病患者接触时,哪些行为被认为是安全的?
在与艾滋病患者进行日常接触时,以下行为被认为是安全的,不会导致艾滋病毒(HIV)的传播:
普通社交互动:如握手、拥抱、礼节性亲吻。
共同用餐:共同进餐、共用餐具。
共享生活设施:使用同一个洗手池、马桶、毛巾,以及在公共浴池洗澡。
呼吸道接触:咳嗽、打喷嚏等日常呼吸活动。
这些行为都不会导致HIV的传播,因此无需过度担心或恐慌。
4. 艾滋病有哪些症状?
艾滋病的症状分为三个阶段:
急性感染期:感染HIV后的1~3周,可能出现发热出汗、头痛、咽痛、恶心、厌食、全身不适、关节肌肉疼痛等症状。同时可伴有红斑样皮疹、呕吐、腹泻等。
无症状感染期:也称为潜伏期,患者没有特殊临床症状,可以正常工作和生活。由于个体差异持续时间不同,一般为6~8年。
艾滋病期:病毒在体内长期复制,CD4+T淋巴细胞数量逐渐下降,导致人体出现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等疾病。
5.哪些是影响艾滋病毒的高危行为?
与陌生人进行无保护措施性行为;
共用针头或注射器静脉注射毒品;
不安全、不规范的医疗侵入操作;
到不正规的纹身店纹身。
6. 如何预防艾滋病?
预防艾滋病的关键在于避免高危行为,具体措施包括:
洁身自好:避免不安全的性行为,使用避孕套。
避免共用注射器:不吸毒,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或针头。
正规医疗: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输血、拔牙、纹身等有创操作。
母婴阻断:对孕妇进行HIV筛查,并在医生指导下采取措施预防母婴传播。
7. 母亲是HIV阳性,孩子一定也是吗?
虽然母婴传播是艾滋病的一种传播方式,但经过规范的母婴阻断处理,如妊娠早期开始服用抗病毒药,妊娠后期病毒被完全抑制,HIV感染者的母亲可以生出健康的宝宝。
8. 如果可能接触了艾滋病毒怎么办?
如果发生了高危暴露(包括:近期有过高危性行为、到不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有创医疗操作、被不明针头刺伤等),可以采取暴露后预防,尽快去相关门诊医院,评估是否需要服用阻断药,服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通常在接触病毒后的72小时内(越早越好)开始治疗,并持续服药28天。
9. 艾滋病检测的重要性是什么?
艾滋病检测是确定个人是否感染HIV的唯一途径。通过检测,可以及早发现感染,及时治疗,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并防止病毒进一步传播。
10. 艾滋病可以治愈吗?
目前艾滋病尚无根治方法,但可以通过长期吃药就能抑制这个病毒,减缓病毒对免疫系统的破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来源:开封市祥符区疾控中心
相关知识
世界艾滋病日
世界艾滋病日|那些“恐艾”的艾滋病“患者”
世界艾滋病日:艾滋病可防可控 请记住这些知识
艾滋病知识有奖问答及答案==
“社会共治 终结艾滋 共享健康” 2024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活动
防艾科普丨“社会共治,终结艾滋,共享健康”——2024年“世界艾滋病日”主题宣传月
艾滋病
北京市普仁医院举办“世界艾滋病日”主题健康宣传活动
正确认识艾滋病 提高疾病防治意识
“艾滋病”携带者难辨别,医生:遇到这“4类人”,还是远离好!
网址: 【疾控科普】世界艾滋病日:关于艾滋病10问10答,助你远离风险! https://m.trfsz.com/newsview805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