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干货分享:如何构建夫妻间的良性互动模式?

干货分享:如何构建夫妻间的良性互动模式?

上一章节我们讲到了男女在婚姻中需求的异同,并且结尾给大家提出了两个值得去思考的问题,不知道你是否已经有答案了呢?

如果还没想好也没关系,相信看完今天的文章,您可以从中找到答案。

在进入主题之前,同样的,我会抛出一些问题让大家思考:蜜月期过后,夫妻间提出最多的问题是什么?当他们度过蜜月期后,一个月,一年,两年,那时他们又会开始问什么问题呢?

把自己代入一下,如果是你,你会问什么问题呢?

大家看看,是不是我说的这些问题啊。比如说:怎么回事?哪里出了问题?他为什么不如以前那么爱我?我们要怎样去改善关系?

如果你提的问题都是这些,那我们就只能看到这件事,只能看到不足。我们看到的都是有问题的地方,需要改进的地方,只能看到伴侣的弱点和我们关系的弱点。随着弱点的被放大,夫妻间表达自己需求的方式,容易变成抱怨、批评、指责甚至是攻击,这会导致战火高升,彼此在争吵的过程中,容易去负性诠释对方所表达的意思,到最后,有一方心被伤到再也不想沟通了,就开始在彼此之间筑起一道厚厚的保护墙,选择逃离。

一般情况下,选择逃离的多半是做丈夫的,妻子想沟通的需求会更为强烈,这也是男女在沟通方面存在的差异,虽然两个人的行为表现截然相反,但本意都是想要维系好夫妻关系,不希望两个人的关系恶化到不可挽回的地步。

上面描述的情境,其实是婚姻的四大杀手,第一是抱怨、批评、指责甚至是攻击,第二是战火高升,第三是负性诠释,第四是筑墙逃离。

这些极具破坏性的沟通方式,会拉大夫妻间的心理距离,不利于夫妻间心与心的情感交流,如果不及时作出调整,时间久了,情况将会变得更加棘手和难以处理,到了那个时候,可能就需要寻求专业的咨询师的介入和帮助来化解危机了。

来找我们做咨询的委托人,他们婚姻中必然存在以上描述的一些不当的沟通方式,他们的关系出现问题,其实是可以预见的,一点也不意外,尤其是很多女性委托人,我在上一章节举了相关方面的例子:妻子希望丈夫多陪陪自己,结果一开口全是指责和抱怨,不知道大家是否可以记起。

我们想象一下,如果一个人,TA的需求长期被压抑,或者总是被忽视或不被理解、接纳,TA就很难感受到真正的幸福和快乐;

要知道,人的需求是没有办法长时间去压抑的,如果从伴侣的身上得不到,TA一定会从其他人或事物上去满足自己的需求,有的甚至会选择去婚外寻求弥补。

如果因为自己在婚姻中的需求没有被满足而采用一些不当的沟通方式,一来二往,就容易形成具有破化性的互动模式,让自己的婚姻进入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这个时候,你会觉得,婚姻是爱情的坟墓简直就是“真理”。

那婚姻到底是不是爱情的坟墓呢?对于有些人来说是,对于有些人来说,则不是。那是什么导致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呢?那就是有效的沟通方式,或者说良好的互动模式。


当然,我们与另一半的互动模式,往往会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我们很容易把自己小时候与父母或重要他人互动的模式带到当前的亲密关系中来。

比如我们会把在原生家庭里习得一些求生存的姿态带到亲密关系当中来,它们分别是讨好,指责,超理智和打岔。它们是我们在压力的状态下,为了保护自己,让自己处于安全状态而发展出来的四种求生存姿态。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四种求生存姿态的特点。

讨好型的人,容易压抑和忽视自己的感受,重视他人的感受和情境;

指责型的人将自己的感受放在第一位,经常以受害者的身份出现,无视他人的感受,期待别人去改变,从而解决问题;

超理智的人认为自己和他人的感受都不重要,解决问题最重要,给人的感觉是冷漠和不近人情;

打岔型的人,在他看来,自己和他人的感受都被忽视,逃避面对和解决问题,你说A,他说B。

那这些求生存姿态,到底是如何习得的呢?我们来举例说明一下。比如说,一个人小时候总被爸爸妈妈忽略,为了获得爸爸妈妈的关注,TA会逐渐发展出讨好的或者是指责的应对姿态,如果讨好可以获得更多的关注,TA就会去讨好;如果指责可以获得更多的关注,TA就会去指责。如果指责、讨好都没用,就会发展出超理智或打岔的应对姿态。

TA最终采用何种求生存姿态,取决于他的爸爸妈妈或者其他监护人跟TA的互动结果。

在压力状态下的求生存姿态一旦形成,影响深远,已经进入我们的潜意识。当压力产生,人的本能反应是最快速的,我们会运用这些已经进入潜意识的应对姿态,去快速处理当下出现的问题。这就是原生家庭给我们所带来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好,现在问题来了,当我们互动的对象变了,情境也变了,我们跟原生家庭的爸爸妈妈或者其他监护人长期在一起所形成的求生存姿态,依然能够适用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可事实上,很多人都看不到这些变化,总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用旧有的经验去和新的人相处,不愿意作出任何改变,他甚至会抱怨是这个世界变了,是别人变了。

这个世界的确是在一直在变,我们身边的人也是,世上唯一不变,是人都善变。

当你离开父母,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你的另一半来自和你完全不同的原生家庭,你们的婚姻生活,和你之前做女儿的时候也是不一样的,现在你的角色是妻子的角色,儿媳妇的角色,生了宝宝后,还是妈妈的角色,不再是女儿这个单一的角色了。你在工作的时候,还有你所在职位的角色。

不同角色面对的对象不同,情境也不同,如果你忽略了这点,习惯指责的人,还是喜欢指责别人,习惯逃避的人,依然选择逃避,问题就会接踵而至。

虽说原生家庭的确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但作为成年人,我们不能总拿原生家庭当借口,我们需要为自己的情绪负责,为自己的言行举止负责,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如果我们小时候没有被很好地对待,我们现在需要做的,就是以对自己负责的态度,恰当地去对待自己和对待我们所爱的人,不再让过去的生活限定了自己。这样,我们就能活得自洽,享受当下。

说了这么多,那么什么样的互动模式才是最好的互动模式呢?

这里需要提到一个概念:一致性。它是一种存在的状态,一种跟我们自己和他人沟通的方式。

在与他人互动的过程中,一定存在三个要素:自己、他人以及情境。

一致性的互动模式就是我们从一个关爱自己、关爱他人的位置去回应,并且带着对当下情境的觉知,让自己、他人还有情境处于一个和谐一致的状态。

举个例子,丈夫带你一起去参加某个聚会,聚会上,你看到丈夫只顾着去和他的朋友们打招呼和互动,把你晾在一边。

相关知识

夫妻之间性爱、情爱文化的构建
夫妻应该如何过健康的性生活?
夫妻性生活如何更和谐
夫妻如何维持健康的性生活?
准退休夫妻如何规划晚年生活?
夫妻如何过性生活效果更好
夫妻之间如何提高性生活质量,
夫妻双方应如何对待婚姻关系和亲子关系
夫妻之间性生活
【夫妻生活】性生活

网址: 干货分享:如何构建夫妻间的良性互动模式? https://m.trfsz.com/newsview8067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