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们在学习中医的时候并无有意识地按照哪一个派系的观点去学习,但对于中医的派系也多少有所了解。其实只要踏入了中医的大门,便会有某一派的影子。
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
中医的繁荣发展,犹如一棵参天大树,根深叶茂,千枝万桠,形态各异。金元四大家的寒凉、攻下、补土、滋阴派,犹如这棵大树的主要枝干,寒凉派主张以寒凉药物治疗热性疾病,攻下派倡导以攻下药物治疗便秘和肠痈,补土派则侧重于以药物补养脾胃,滋阴派则强调以滋阴药物治疗阴虚症。清末的火神派则是这棵大树的一个突出分支,专注于用火疗技术治疗疾病。
此外,中医派系也如同江河入海,各自流淌,却又汇聚于一处。经方派的医生们擅长使用《伤寒杂病论》中的方剂,温病派则擅长使用温病疗法。时方派不拘于古方,灵活运用各种方剂。地域的不同也促使中医发展出各具特色的派系,岭南学派、川派和新安医学派等,都是根据所在地域的气候条件以及当地常发的疾病特点而逐渐形成的。
在这个大家庭中,还有根据家族传承而形成的王氏医学、彭氏医学等,这些家族如同中医这棵大树上的繁花,各自绽放,各具特色。正是这些丰富多彩的中医派系,使得我国中医发展呈现出百花齐放、争相斗艳的繁荣局面,犹如一幅美丽而丰富的画卷。
尽管中医领域存在着众多的流派,但它们并非完全孤立存在,而是相互之间有着交流和沟通。这正如《周易·系辞下》所言:“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表现出各自的独特之处和共同之处。根据辨证的思维方式和角度,中医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大的派系:理法方药派和方证相应派(也称理法辨证派和方证对应派)。
无论是通过科班学习、民间传承还是自学成才,无论是擅长使用经方、温病方还是验方,大部分中医派系都属于理法方药派。这个派系强调运用中医理论来指导临床实践,将疾病的本质和治疗方法建立在中医理论基础之上。他们重视药物和方剂的使用,认为只有合理运用药物和方剂才能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同时,他们也注重对患者的整体情况进行调理,认为只有调理好患者的身体状态才能真正治愈疾病。
而方证相应派则更注重对患者的症状进行辨识和分类,根据不同的症状和体征选择相应的方剂进行治疗。他们认为只有准确地对应症状和体征,才能取得最好的治疗效果。这种派系更加注重对患者的个体化治疗,认为每个患者都有其独特的生理和病理特点,需要根据每个人的情况来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因此,他们的治疗过程更加复杂,需要更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
总的来说,中医虽然存在众多的流派和不同的治疗方法,但大部分中医医生都属于理法方药派。他们在治疗过程中注重调理患者的身体状态,强调运用中医理论来指导临床实践,并运用药物和方剂来治疗疾病。同时,也有部分医生更加注重对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根据每个患者的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这种差异化的治疗方法为中医领域注入了更多的活力和创新。
所谓理法方药派,指的是依据病人的主诉和症状,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深入探寻疾病的病因和病机,进而确定相应的治则治法,然后根据个体差异来遣方用药。这一过程需要强有力的逻辑思维和条理性,就好比一位艺术家在画布上精心绘制一幅完整的画卷。而方证相应派则源于伤寒论,是在熟练掌握伤寒条例的基础上,秉持“有是证用是方”的思路,运用伤寒所载的方药来治疗相应病症。这一学派主张以特定的方剂来对应当下的症候,就像一位智者在面对各种复杂情况时,能够准确判断并采取正确的措施。
如当面对同一个医案时:
张某,女,42岁
主诉:恶寒发热3日
现病史:患者3日前淋雨,随之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恶风汗出,纳可眠可,苔薄黄,脉浮而缓。
若是理法方药派,则会有如下辨证论治的过程:
辨证:外感风寒表虚证
治则:解表和营
处方:桂枝汤
按语:恶寒发热乃典型外感风寒,正邪相争,营卫不和的体现。寒邪收引,故而头身疼痛,卫气表虚,营阴外泄,则汗出,脉浮而缓,因为邪气在表,故而浮,因为正气虚,所以缓。治以解表和营,与桂枝汤。
而若是方证相应派,则是可省略地多:根据所记忆的《伤寒论》条例第12条「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桂枝汤主之」和第13条「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病人的症状脉象和条例描述一样,可见是「太阳病」、「桂枝汤证」,而条例也说了用桂枝汤,于是就确定了桂枝汤,这就是「有是证用是方」。
若有变证,如咳嗽、便秘、纳呆或失眠等,理法方药派会根据「辨证论治」的思想重新辨别病机,再从病机上确定治则,然后在原本的方子上加减,而方证相应派则是会搜索脑海中所记忆的《伤寒论》条例,再根据条例所指导的遣方用药,这其实也是一种「辨证论治」。
当然临床上这两种派系的思维方式可以穿插起来用,比如根据方证相应的思想确定了桂枝汤,再根据理法方药的思想遣方用药。
这两种方法并不能说谁更好,谁不好,只是单纯就某一个而言,理法方药虽然灵活机变,但也是因为医者的发挥空间太大,特别是辨证和用药的水平不同,效果也千差万别。
而方证相应派虽然一招一式都来源于《伤寒论》,但也因此不得不背诵大量条例和案例,若想灵活运用方证相应的方法,对观察力和辨别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比如同样是腹痛,对于理法方药派而言,可能是肝郁犯脾、脾胃虚寒、胃气不和亦或是湿热蕴结,而对于方证相应派而言,可能是阳明病、太阳病、少阳病,亦或是少阴病、厥阴病、太阴病,竟是六经都有。
当然,若说病证之间的区别,无论是理法方药派还是方证相应派,书上都会对其进行仔细区别,比如肝郁犯脾之腹痛会有肝郁之情绪不畅的因素,亦或有胸闷协痛之肝郁的表现,而脾胃虚寒则有下利清稀,四肢厥冷等表现。
又比如阳明病之腹痛会有如伤寒条例第208条所载「潮热」、「汗出」、「大便硬」的大承气汤证的表现,若符合伤寒论第371条「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便知道这是厥阴病的白头翁汤证。
但同样还是那句话,人是复杂的,症状也是复杂的。有时候一组看似相关的症状,可能并不相关,更何况还有「真寒假热」、「真热假寒」等错综复杂的情况。
同时医者本人也是一个很大的变数,比如医者在临床上可能会根据自身猜测、以往经验亦或是对条例的掌握不同,有意识地引导患者说出自己希望的症状。
这些都是临床的变数。
相关知识
科普四大瑜伽流派,看看哪个最适合你
针灸流派这么多,哪一流派最有用?初学者该从何学起?
3分钟了解8种常见瑜伽流派,看看你适合哪个
麦当劳派Day开启,首个节日专属樱花绿茶派同步上市
【健康】冬日“炫”火锅,你是“油碟派”还是“酱料派”?
针灸分什么派系
番茄派护手霜怎么样?番茄派山羊奶护手霜好用吗?
功夫派外挂
中国有五大门派的传统医学
中国黄酒四大流派,中国黄酒派系名单,都在这里
网址: 众多的中医派系,看看你属于哪一派 https://m.trfsz.com/newsview808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