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人用药问题日益受到关注。本文主要分析了老年人用药的特殊性,包括药物代谢、药物敏感性、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并提出了针对性的用药调整策略,以指导临床用药和老年人自我管理。
一、引言
老年人由于生理机能减退、多病共存等特点,药物代谢和药物敏感性发生改变,使得用药更具特殊性。合理调整老年人用药,提高药物安全性和有效性,对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老年人用药的特殊性
1.药物分布代谢:随着年龄增长,肝脏和肾脏功能减退,药物代谢速度减缓;体内脂肪量增加,脂溶性药物浓度增加;血清白蛋白水平降低,蛋白质对药物的结合能力减弱,导致药物血浆中的游离浓度增高;多种因素的叠加容易导致药物在体内蓄积,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
2.药物敏感性:由于胃酸分泌减少,肝药酶活性降低,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管分泌和再吸收能力下降等生理条件影响,老年人对某些药物的敏感性增强,如对利尿剂、抗抑郁药等;而对其他药物的敏感性降低,如对抗生素、抗凝药等。
3.药物相互作用:老年人往往同时服用多种药物,容易加重肝脏和肾脏负担,易发生药物相互作用,多种药物同时使用会加强药物与血浆白蛋白结合的竞争现象,导致血药浓度过高或者过低,还会导致药物pH值发生变化,影响药物吸收分布,无法达到预期治疗效果。
三、老年人用药调整策略
1.选择适宜药物:根据老年人病情、体质、药物代谢特点等,选择对其具有良好疗效且不良反应较少的药物。
2.调整剂量:根据老年人药物代谢的特点,适当降低药物剂量,以减少药物积累和不良反应。
3.延长给药间隔:对于半衰期较长的药物,可适当延长给药间隔,以降低药物在体内的浓度波动,提高用药依从性。
4.监测药物浓度:对于治疗窗窄、不良反应风险高的药物,如地高辛、华法林等,需密切监测药物浓度,以调整用药方案。
5.减少药物相互作用:尽量减少药物的品种,可用可不用的药物坚决不用,几种疾病并生时,应根据病情轻重缓急合理调整用药方案,尽量避免同时使用具有相同作用机制的药物,减少药物相互作用的可能性。
四、加强老年人用药教育与培训
1.提高用药素养:通过健康教育、讲座、宣传材料等方式,加强老年人对药物的认识,提高用药素养。
2.遵医嘱用药:教育老年人遵循医嘱,不随意增减药物剂量或停药,避免自行购买和使用非处方药。
3.定期随访:鼓励老年人定期回访医生,及时报告用药情况,便于医生评估疗效和调整治疗方案。
4.药物储存与管理:教育老年人正确储存药物,避免药物过期或失效;同时,妥善保管药物,防止被自己或他人误食。
5.注意药物不良反应:教育老年人关注药物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症状,及时就医。
6.强化用药交代:有的老年人的理解力和记忆力减退,对所用的药物必须反复交代,还应向护理人员和家属详细交代,以免重服或漏服。
五、加强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培训
1.提高用药技能:加强医务人员老年医学知识和用药技能培训,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2.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针对老年人用药特点,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确保药物安全有效。
3.加强药物监测:针对老年人用药,加强药物浓度监测和药物相互作用检查,以减少不良反应风险。
4.开展多学科合作:加强老年医学、药学、护理等多学科合作,为老年人提供全面、个性化的药物治疗方案。
六、构建完善的老年人用药政策体系
1.制定优惠政策:制定针对老年人在药品采购、报销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降低老年人用药负担。
2.完善药品目录:建立针对老年人用药的专项药品目录,保障老年人用药需求得到满足。
3.优化药品供应体系:加强对老年人用药的供应管理,确保药品质量、价格合理,提高药品可及性。
4.加强政策宣传:加大对老年人用药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老年人及家庭成员对政策的知晓率。
老年人用药特殊性明显,需重视药物代谢、药物敏感性和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针对老年人用药特点,合理调整药物种类、剂量和给药方案,有助于降低药物不良反应风险,提高治疗效果。同时,通过加强老年人用药教育与培训、提高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用药水平等措施,进一步提高老年人用药的合理性,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老年人及家庭成员应加强与医生的沟通,遵循医嘱,规范用药,以保障老年人用药安全。政府、医疗机构、药品企业和广大老年人及家庭成员应共同努力,关注老年人用药问题,共同营造安全、合理的用药环境。
(石家庄市桥西区留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房 张晓明)
相关知识
青少年、女性以及老年人的特殊营养需求(下)
特殊人群的用药安全与注意事项
老年人的特殊营养需求
老年人康复护理的特殊需求与方法
老年人群对营养的特殊需求
老年人特殊的营养需求和健康饮食建议
女性特殊时期如何安全用药
瑜伽老师的特殊要求(特殊的健身课)
特殊时期中老年人的营养健康管理
儿童用药需要关注特殊细节
网址: 老年人用药的特殊性及调整 https://m.trfsz.com/newsview812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