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立秋之后,血压波动会更大,中老年人心脏系统确实面临更大挑战。”中老年人应更加重视心血管病的预防和危险因素的控制,通过规律用药、及时复查等,把血压、血脂、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以应对季节温差变化带来的健康挑战。同时,要警惕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常见高危疾病,储备基本知识,根据一些信号进行及时应对,将危害降到最低。
关于心脑血管疾病你知道多少呢?咱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什么是心脑血管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疾病的统称,泛指由于高脂血症、血液黏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所导致的心脏、大脑及全身组织发生的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特别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
二、心脑血管疾病的危害有哪些?
心脑血管疾病的危害不容小觑。这种疾病可能导致血液循环受阻,影响身体各器官及组织的氧气供应。当我们的身体缺氧,可能会感到极度疲劳,出现头昏脑胀、胸闷等情况。更严重的是,心脑血管疾病如果不控制,会直接损害心脏、大脑、肾等重要器官。这些器官一旦受损,可能留下永久的后遗症。最可怕的是,这种疾病还可能威胁生命。在病情严重、治疗不及时的情况下,有些人可能因为心脏、呼吸突然停止,甚至脑死亡而失去生命。
三、心脑血管疾病的诱因是什么?
1.家族遗传
心脑血管疾病是具有遗传性的疾病,在家族中有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情况下,该家族的个体患心脑血管疾病的概率就高。
2. 不健康的生活习惯
缺乏足够的运动会导致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等多种心脑血管问题。定期的运动可以保持自身血管弹性,有助于血液循环。不运动会影响血管的状态,还会导致肥胖,肥胖会加重心脏压力,提高患病的可能性。
3.饮食不健康
当饮食中脂肪太多、盐分太高、糖分也过量时,对心脏也是一种很大的负担。特别是那些反式脂肪,摄入过多容易让人胆固醇水平飙升,血压也可能跟着上升。这两个问题,都直接关联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人体血管本来应该是通畅的,现在因为这些不健康食物的摄入,使血管变得狭窄甚至堵塞,会大大增加心脏的负担。所以,要想心脏好,高脂肪、高盐、高糖的东西尽量少吃。
立秋后,中老年人应该如何加强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管理?
针对患有心脑血管病的中老年人,要更加重视心脑血管病的预防和危险因素的控制。
1.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
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让身体处于健康状态,有利于人体保持正常的机能。经常熬夜作息不规律,长此以往,就是在不断透支自己的身体,容易导致血管硬化。硬化的血管不利于血液顺畅流动,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2.加强运动锻炼
适量的运动对身体好处多多,定期运动能帮助增强心肺功能,保持心血管的活力,促进血液循环,加强体质。但要注意,运动不需要太剧烈。
3.保持良好心态
人体的各个器官都是情绪器官,心情的好与坏可以直接影响人体内部的运转。当你心情不好时,身体就会分泌皮质醇等一些不利于健康的激素。长期心情差,这些激素就会影响身体的正常功能,造成糖代谢紊乱,甚至影响血脂水平而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4.注重健康饮食
不规律的饮食习惯,会给身体带来很大负担,特别是对心脏。要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它们富含维生素及矿物质,能帮助清除体内的毒素,保护血管健康。粗粮是个不错的选择,它们提供充足的纤维素,有助于降低胆固醇,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尽量做到饮食多样化,均衡摄入各种营养,这样能让我们在享受美食的同时,还能保护好心脏。
5.坚持定期体检,按时服用药物
很多人可能觉得体检很麻烦,但定期体检其实非常必要。每年至少做一次全面体检,从而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及早发现潜在的问题。心脑血管疾病有时候症状不明显,体检可以检测到高血压、血脂异常等一些早期的信号,早做干预,防患于未然。同时要注意,一定要按照医生的要求规律用药,而且要吃够剂量,把血压、血脂、血糖都控制到理想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