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否觉得
孩子身高增长缓慢?
孩子不爱运动喜欢吃零食喝奶茶,体重超标?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经常挑食?
孩子有体态问题,如驼背、脊柱侧弯?
家长该如何应对以上问题呢?
暑期即将结束!
关爱儿童成长,
抓住假期的尾巴了解相关知识吧~
随着人民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的改变,儿童疾病谱的种类也越来越多,特别是关于儿童生长发育类的问题也显著增加,但家长及社会对于这一问题缺乏定程度的认知。
健康成长,非你莫“暑”
为了积极推进健康中国行动,促进儿童生长发育健康知识的科学传播,提高我国儿童青少年的健康素养,8月24日,我院联合人民日报-健康时报在我院金融城院区举办,“健康成长,非你莫‘暑’”暑期健康行公益活动,该活动将围绕儿童大健康领域开展全方位义诊,提高家长关于孩子监测、生长发育迟缓、性早熟、肥胖、营养、脊柱健康、遗传代谢等方面的基本识别知识,降低中国儿童生长发育期的健康风险。
活动信息
时间:8月24日(周六)下午14:30-17:00
地点: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金融城院区 1号楼1楼大厅(员村二横路26号:地铁21号线/5号线员村C口)
面向人群:3-14岁儿童青少年及其家长,孩子有以下症状可以协同前往:
1.生长发育迟缓、疑似早熟肥胖;
2.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症、挑食等;
3.包皮过长等阴茎发育问题;
4.疑似脊柱侧弯、扁平足。
活动流程:登记签到(领取小礼品)——身高体重测量——拍摄骨龄——医生评估。
报名方式:
扫描下方二维码,按流程填写孩子信息(真实姓名,身高体重等信息)
报名二维码
注意:提交表单后即可完成义诊预报名,工作人员会筛选出符合义诊要求的孩子,并进行短信通知,收到者即为报名成功,可到现场参与活动,收到通知的家长记得按时带小朋友前来参与哦!
活动福利:
免费拍摄骨龄片,采用先进AI骨龄仪拍摄;
免费进行全面评估及解析生长发育状况;
免费发放科普资料和小礼品一份。(100份小礼品有限先到先得)。
【小科普】
一
什么是骨龄?
我们通常说的实际年龄是出生后的自然年龄,而骨龄是指骨骼的年龄,代表着孩子真实生长发育水平,骨龄能更准确地反映孩子的生长发育水平和骨骼成熟程度,可用于了解孩子的生长发育潜力以及性成熟的趋势。
二
什么样的小孩需要做骨龄?
1. 肥胖:过度的脂肪组织会促使体内性激素水平升高,促进孩子性腺提前发育,同时性激素水平升高也会加速骨骺快速闭合,最终影响到终身高。
2. 性早熟:目前认为性早熟界定为女孩7.5岁以前出现乳房发育或10岁前出现月经初潮,男孩在9岁以前出现睾丸增大。伴随骨骼的成熟加速导致生长潜能受损。
3. 短期内身高增长速率明显减慢或明显加快:需监测骨龄,及时了解生长发育状况。
4. 出生身长和体重不足,儿童期持续矮小的孩子,需要定期监测骨龄。
5. 孩子将来打算从事运动或舞蹈等对于身高有具体要求的职业。
三
骨龄与生活年龄不符怎么办?
1. 如果孩子的实际年龄与骨龄相差1岁以内,且身高处于正常生长曲线中值范围,家长不必过分担心,只需定期监测孩子身高和骨龄进展情况即可。
2. 骨龄超过实际年龄1岁以上,考虑为骨龄提前,而身材又偏矮的孩子,将来很可能成为矮身材,需要专科门诊就诊,综合建立身高干预方案。
3. 骨龄小于实际年龄2岁,考虑为骨龄延迟,除了观察实际年龄所处身高,更需要观察骨龄所处身高,若骨龄身高匹配,则孩子可能属于晚发育者,成年终身高正常的可能性较大。
骨龄是了解孩子身高问题的一扇“窗户”。通过骨龄检测可以了解孩子的生长潜能及生长空间,及时发现矮小的“苗头”,助力孩子健康成长。同时骨龄检测也是肥胖、性早熟和其他遗传代谢内分泌疾病诊断与治疗监测的重要指标。
四
骨龄检测的辐射对孩子的健康有影响吗?
骨龄检测辐射剂量很小,作用微乎其微,对人体基本不造成损害。因此,家长不必过度担心。
责任编辑:张婷婷
初审:戴希安
审核:简文杨、乐虞莹
终审:李文敏
审定发布:李汉荣
内容来源:中山六院
相关知识
中国儿童生长发育健康传播行动走进我州
“中国儿童生长发育健康传播行动”走进永州市妇幼保健院
“中国儿童生长发育健康传播行动”走进岳阳
关爱儿童生长发育,关注孩子健康成长——“中国儿童生长发育健康传播行动”成都站暨儿童保健科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
中国儿童生长发育健康传播行动走进海口 专家:关注儿童身高及时干预
传递健康生活理念 “瑞幸咖啡健康中国行”公益骑行活动启动
中国儿童生长发育健康传播行动走进怀化 专家呼吁关注儿童身高管理
12部门联合印发《健康中国行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动方案(2019—2022年)》 —中国教育在线
健康中国行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动方案(2019—2022年)
十二部门印发《健康中国行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动方案(2019—2022年)》
网址: 中六暑期健康公益活动,中国儿童生长发育健康传播行动 · 广州站 https://m.trfsz.com/newsview820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