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南山谈健康:中老年做这3种运动,太极、游泳、走路,既长寿又防病。钟南山强调,走路是最适合的也是最好的。
编辑
在这个“被禁足”的超长假期,宅在家的我们真的要动起来了!
你不会知道“一动不动”的伤害有多大!健康人群变胖影响身材,中老年人血脂血糖悄悄升高。动起来可以帮助我们缓解久坐久躺的身体酸痛感、恐慌焦虑情绪,提高身体免疫力。
目前疫情仍处于防控阶段,不建议室外运动,更不要去健身房等地活动。大家可以充分利用家里的器械与工具,既增加了趣味性,还能充分锻炼身体。
除了钟南山院士教我们的运动,下面这些运动方法很适合宅在家的人。
01、运动方法
1.散步
久坐不动对身体的伤害有多大,相信大家都很清楚,当看久了电视或手机,不妨站起来,围着房间、客厅、厨房来回走动,可以快走与慢走交替,时间不宜过长,15~30分钟就可以。
编辑
2.爬楼梯
若小区没有患者,或者本单元没有人走动,可以考虑爬楼梯的方式,从自己住的那层楼往上或往下走一层,然后折返回来,反复3~5次,遇到呼吸急促时,需要停下来休息,等呼吸平稳再继续。
注意:建议爬楼梯时戴口罩,但佩戴时间不宜过长,尽量控制在15~20分钟。
3.天鹅臂
家喻户晓的天鹅臂,不仅能有效锻炼到肩颈,还能增强手臂力量,对“蝴蝶袖”、“拜拜肉”十分有效,还能练出锁骨。觉得枯燥的话,可以边看电视边做。
4.头部转动
保持站立姿势,双脚与肩同宽,深呼吸,吸气时头部缓慢往左转动,呼气时还原;第二次吸气时头部往右转动,呼气时还原。左右转动完成为1次,10次为一组,可以每天做5组。
编辑
5.开合跳
开合跳是一个很不错的燃脂动作,运动过程中几乎身体所有的肌肉和关节都会被带动。开合跳可以作为热身运动,能让身体的血液加速循环,让身体各部位都能得到足够的伸展。
6.空中自行车
躺在床上就可以做的动作!空中蹬自行车是很好的瘦腿运动之一,不仅简单易操作,而且瘦腿效果超显著哦!
7.高抬腿
长期坚持原地高抬腿跑可提高肺活量,去除腹部多余脂肪,锻炼腹肌。每天锻炼时间可控制在十五分钟左右,注意不能吃完饭立马运动。
8.深蹲
深蹲是属于一个多关节的复合动作,刺激的主要肌肉如股四头肌,臀大肌等都属于我们人体身上的大肌肉群。深蹲可以加快肌肉生长,提高代谢,从而帮助燃烧更多的脂肪。
编辑
9.仰卧开合腿
懒人福音→躺在床上玩手机的同时仰卧开合腿,运动玩耍两不误,也是高效瘦腿的动作喔!
10.平板支撑
平板支撑(plank)是一种类似于俯卧撑的肌肉训练方法,在锻炼时主要呈俯卧姿势,可以有效的锻炼腹横肌,被公认为训练核心肌群的有效方法。
02、时间
每天锻炼总时间为一小时至一个半小时,可分为三段完成,每段20-30分钟。也可根据自身情况调整分段时间。
第一段:建议起床后,洗漱前。
第二段:建议午休结束后,洗漱前。
第三段:建议晚上睡前40分钟左右完成。
03、注意事项
运动过程中也要注意以下几点:
1、安全性原则
根据家庭实际情况和自己身体状况为准参与锻炼。
2、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科学锻炼,杜绝突击性练习与过度练习,否则会事与愿违,反而降低免疫能力。
3、科学安排运动负荷
家庭锻炼应合理选择中等或中低等运动强度,即个人最大心率的60%~80%,把握心率在120~160次区间内较好;每周锻炼3~5次,每次40分钟左右。
4、锻炼前热身和锻炼后放松原则
充分的热身运动可以有效防止运动损伤,例如徒手操和动态拉伸;锻炼后放松可有效促进机体恢复,降低疲劳,建议采用静态拉伸。
5、及时补充人体所需能源物质原则
在运动前、中、后应当及时补充人体恢复所需的能源物质,增强抵抗能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知识
84岁钟南山院士:健康饮食和运动铸就不老传奇
4种“长寿运动”,每天选择一种坚持30分钟,健康又长寿
运动和长寿有关吗?5种“长寿运动”,每天选择一种坚持30分钟
钟南山院士建议用异种疫苗作为序贯接种 新冠疫苗加强针怎么打?
钟南山:想要长寿 与四“乐”相伴
钟南山院士养生的4大秘诀
科普|7类运动,定期运动健康又长寿
「站立」也是一种长寿运动!给身体带来3个神奇变化
钟南山院士:管好“呼吸健康” 早防早治是关键
钟南山的养生经:健康长寿的秘诀,其实就简单4点分享给我们
网址: 疫情期间“一动不动”?钟南山院士:这3种运动既长寿又防病 https://m.trfsz.com/newsview821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