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大咖说健康 ,作者好好爱自己,关注
大咖说健康.
助力健康中国2030,创立首家5G大健康智慧公益直播厅,汇集专业公共卫生领域大咖,分享健康科普知识的全媒体平台。
颤病是中医里的术语,它是一种病症。通常表现为非自主、有节奏的肌肉收缩,从而导致身体的一个或多个部位发生颤抖。虽然它不危及生命,但如果就此忽视、任其发展,最严重的后果便是生活无法自理。
——大咖说健康
精彩访谈视频
视频时长:59分37秒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李文涛
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 博士生导师
上海市中医医院
脑病科主任
上海市中医药领军人才;上海市中医帕金森病联盟负责人;上海中医药大学优秀学科团队负责人;国医大师张学文学术传承人;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及皇家海莱姆郡医院访问学者;兼上海市中医药学会神经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慢性神经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常务理事;主持或参与国家及省部级项目十余项,发表论文30余篇。
擅长:帕金森病等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杜秀玉
副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
上海市中医医院
神经外科副主任(主持工作)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神经科学专家组成员;入选省级“三三三人才工程”;中国医师协会河北省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一届功能神经外科学组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协会河北省分会第二届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从事神经外科一线工作15年,完成神经外科手术3000余例,主要研究方向为功能神经外科及脑功能重塑。主持及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基金项目、省部级科研课题、国家冬奥专项课题、市厅级等科研课题20余项。发表SCI及中文期刊科研论文50余篇,拥有国家专利5项。
擅长:神经调控手术治疗原发性震颤、帕金森病、抽动症等疾病,以及精准/微创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其他各种神经系统疾病。
黄宁静
副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 硕士生导师
上海市中医医院
脑病科行政副主任
上海中医药学会脑病分会委员;上海市中医药学会神经科分会委员;上海市卒中学会中西医结合分会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老年学学会老年中医药专业委员会青年分专委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脑病分会理事;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内分泌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基金等国家级、局级课题多项,发表SCI及核心期刊论文多篇。上海中医药大学第五批后备业务专家,上海中医药大学金牌教师,上海市医苑新星讲师团成员,曾多次参加36.7及“活到一百岁”等电台电视、报刊杂志的宣传活动,参与的《中医药小百科系列视频》获得2020年音视频类作品三等奖。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病、中风、失眠、抑郁焦虑、头痛头晕、痴呆等神经系统疾病。
精彩访谈内容
问
日常生活中出现四肢抖动,都是颤病的表现吗?
李主任:不完全是。比如说学生作业没做完,看到老师会紧张、手抖,像这样的抖动就是生理性表现,因为这是在生理条件下或是不同环境下偶然发生的。还有一些手抖是疾病造成的,往往程度较为严重且发作频繁。如果经常出现,需要赶紧去就医诊断。
问
是否所有颤病表现都是一样的?不一样的表现是否代表不同疾病?
杜主任:震颤的种类分型较多,每一种震颤背后都预示着疾病信号。比如静止式震颤,常见于帕金森病,手部处于静止时震颤更明显;姿势性或运动性震颤多见于原发性震颤,当患者双臂平举向前伸展,手部与上肢会出现些微抖动;意向性震颤,即手越接近目标,震颤越明显,临床上有个“指鼻”试验,手指越接近鼻子,震颤越发明显,这样的情况多见于小脑性震颤。还有一些其他震颤,比如心因性震颤、生理性震颤等。
问
帕金森病除了震颤以外,还有其他症状吗?
李主任:帕金森病最核心的症状是动作缓慢,在早期也容易被误诊为颈椎病、腰椎病或是其他疾病,这个要引起注意。除了运动外,还会引起一些非运动症状,如睡眠不好、便秘、抑郁等情况。甚至在帕金森病发病之前,这些情况都已经出现。所以说单纯看是否抖动来判断帕金森病,还是比较片面的。
图片源自网络
帕金森在发病前,其脑内的病理变化已经有10-20年了,其贯穿了从脑干逐层向上到大脑皮质的整个系统,而且在胃肠系统内也有标志物发现。所以说帕金森病是个全身性的疾病。
问
甲状腺功能紊乱是否也会出现震颤?
杜主任:由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所引起的震颤外,临床上还会引起一些继发性震颤。比如抗抑郁药物,服用后会出现震颤的表现,但停药后一般就会消失。
问
从中医西医的角度怎么来理解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
李主任:从中医角度来看,肝肾亏虚与帕金森发病有着密切关系。经研究发现,肾虚会影响肝功能,是帕金森发病的主要诱因。肝肾亏虚病症较为常见,同时会夹杂瘀血、痰等病理因素,是一个虚实夹杂的疾病。
从西医角度来看,震颤背后的疾病较多。大脑中有个黑织纹状的结构,该结构中多巴胺神经元退化导致大脑中多巴胺激素分泌的减少,因此导致了帕金森病的发生。小脑性震颤来自于小脑功能的退化或合并一些疾病,比如平衡功能障碍、辩距不良等伴随症状。原发性震颤病因目前不明,但可能与遗传史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图片源自网络
问
从遗传学角度来说,父母有帕金森病,子女得病几率也会提高吗?
杜主任:相对来说是这样,但目前尚无明确机制。如果父母有特发性震颤,那子女遗传的几率相对更高。
问
已经得了帕金森病,该如何治疗比较好?中、西医有哪些较好的治疗方法?
李主任:目前有一些多巴类药物对改善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有很好效果。除此以外,中医也有很多治疗帕金森病的方法。包括中药、针灸推拿、还有太极拳、五禽戏等,都能作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有效方法,而且太极拳、五禽戏对于脑内多巴胺激素的分泌也有很大作用。
杜主任:治疗帕金森病的方法有很多,有药物、手术、康复等治疗方法。但西医认为帕金森病是无法根治的,因此目前来说都是采用药物对症治疗的方法。药物治疗方面,药物替代性疗法是比较常用的。帕金森发病的原由是因为大脑中多巴胺激素分泌减少,可通过服用多巴类药物来治疗;手术治疗与传统手术有区别,它是神经调控性手术,即DBS手术。DBS疗法主要是将电极植入到患者脑内,运用脉冲发生器刺激其大脑深部的某些神经核,纠正异常的大脑电环路,从而减轻这些神经方面的症状。除了手术和药物两种疗法外,康复治疗也很重要,其中包含了后续中医的一些运动康复疗法。
问
得了帕金森病,需要长期管理吗?
李主任:从时间轴角度来说,帕金森病从早期到中晚期,都需要做好长期的疾病管理。早期不建议用西药治疗帕金森,但随着理念的改善,现在已使用小剂量西药来治疗帕金森,中药对于预防帕金森病的进展有着明显疗效。从治疗角度来说,防治帕金森,除了本身治疗方法外,还需要自身管理、家庭环境等多方面的辅助。所以说得了帕金森,需要全程多方位的综合性管理。
杜主任:帕金森病是慢性退行性疾病,有时候觉得药物不管用或手术效果差,出现这种情况多数说明病情在进展,病人在术后需要做好康复、长期的疾病管理。大家要客观理性去对待。
问
帕金森病患者在饮食与药物方面有哪些要注意的?先吃药还是先吃饭?
李主任:药物治疗里,对饮食有影响的主要是多巴制剂,比如左旋多巴等药物。食物中的蛋白会对药物吸收产生影响,建议病人空腹服用药物效果最好,服药时间与吃饭时间间隔需要拉长,如饭前1小时服用。如果有些病人觉得空腹服药胃部难受,可以在饭后1个半小时内服用药物,尽可能减少食物对药物的影响。饮食方面需合理、均衡。
图片源自网络
问
中、西药、手术治疗法,这些综合治疗能一起为患者实施吗?
李主任:我们医院有一个“五位一体”的治疗理念,包括中药的内服外治、中医的针推康及功法治疗,还有西药治疗及神经调控。神经调控疗法包括DBS、经颅磁等治疗手段。这些综合治疗方案对于病人症状的控制、减缓病情发展有很好的作用。但也还需根据患者的病情、症状、接受度及其他情况来制定。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做阶段性针灸推拿、功法训练或经颅磁治疗,或是过一段时间做个DBS治疗,都是较为全面的治疗方法。
杜主任:“五位一体”是一个较为全面的治疗方法,通过几种中西医结合疗法,为不同阶段不同症状的患者提供治疗方面的福音。
问
对观众朋友们有哪些建议?
李主任:震颤的原因很多,出现这样的症状,需要去专科医生这里进行诊断、治疗。中、西医对于治疗震颤都有各自的特色方法、优势,中、西医多学科结合治疗对于震颤的改善大有裨益。
杜主任:任何一种疾病都包含发病前的预防,以及正规治疗,还有术后康复,这些都需要专业团队来配合完成。
网友提问
问
中药是否能在帕金森一发病的时候就服用?
李主任:中药可以从发病初期就开始使用,因为中药是从根本上进行病症治疗。早期帕金森症状很轻,如果及时干预的话,可以减缓病情的进展;到了中后期,还能改善帕金森的一些非运动症状,比如抑郁、便秘、焦虑、睡眠不好等。在整个病程中,中药都能贯穿使用。
问
DBS手术风险是不是很大?
杜主任:DBS叫脑深度电刺激手术,是微创型手术。它是低风险手术,并发症概率较低,目前在1%以下。DBS手术对于治疗运动症状效果较好,在药物保守治疗或前期康复治疗效果不佳的时候,DBS手术可以作为辅助手段治疗。在手术前,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术前评估,来判定患者是否需要手术,以及预后管理。
问
中老年人如何预防帕金森病?
杜主任:从西医方面来说,帕金森病是一种神经系统的退行性病变,需要从饮食、运动、生活方式、情绪方面都要做好管理。美国有一项长达26年的医学统计表明,运动可以有效防止脑部退化,所以说大家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且要长期坚持。饮食方面,可以吃一些包含姜黄素的食物;日常饮茶,茶里的茶多酚也能起到预防作用;葡萄、花生和红酒中所含有的甘黎芦醇及Omega-3脂肪酸对于防止人体衰老和脑退变的作用。此外,大家可以参加精彩丰富的社会型活动,帮助调节自我心态。
李主任:老年人不用太过担心是否会得帕金森病,但对于有家族史的高危人群需要时刻注意。但目前有一些症状经研究发现,很可能是帕金森病的早期表现信号,如不明原因的嗅觉丧失、睡眠中出现拳打脚踢(RBD现象)、非前列腺问题导致的小便困难等,需要赶紧就医诊断。
问
吃蚕豆对于帕金森病的改善有作用吗?
李主任:原则上来说不建议病人为了补充多巴胺激素去大量食用某一种食物,如果日常喜欢食用蚕豆,适量吃一点没什么问题。日常饮食习惯,我们要理性去判断。
问
家里老人一开始手抖,现在全身都会抖,这是怎么回事?
李主任:手抖是帕金森病的其中一个表现,尤其是频繁手抖,但不能凭这一个表现去判定。建议患者就医,找专科医生进行全面诊断。
问
家里老人走路多了双腿抖,是正常表现吗?
杜主任:单凭双腿抖动的表现无法确诊是什么疾病,还需要结合身体上有无其他表现来进行综合诊断。建议去医院找专科医生做个详细查体或辅助检查,来判断是哪一种疾病。
问
DBS手术可以维持几年?
杜主任:手术根据病人个体的发病症状、情况来调整参数。如果病人症状较重,电池耗电量较大,可能维持时间较短。但目前使用的都是可充电电池,且质保25年,因此大家也不用担心。
问
颤病如果不治疗,会自行痊愈吗?
李主任:这个要根据具体病症类型来定。如果是药物引起的,或是生理性颤病,会自行痊愈。有些颤病可以通过药物进行干预,还有一些只能通过药物来延缓病情的进展。
问
帕金森病的运动性和非运动性症状会同时出现吗?
李主任:可以同时出现,但具体每个病人个体表现不同。有些病人过早出现非运动性症状表现,比如睡眠障碍、不宁腿等。有些病人是两种症状同时出现。临床上有研究表明,非运动性症状的患者对于药物的疗效会略差、进展偏慢。
问
母亲不自觉头颤抖,就医时医生说不是帕金森病,这种是神经性疾病吗?该如何治疗?
杜主任:诊断帕金森病需要专业医生及团队来完成,不能单凭头部颤抖表现来轻易下定论。患者应详尽描述病史及症状,在这基础上还需要观察有无非运动性表现出现,比如早期嗅觉减退、睡眠规律改变、有无便秘等。网上诊疗的一大缺点是资料提供不够全面,无法进行全面判断。
问
帕金森和帕金森综合征是一回事吗?
李主任:严格来说不一样,帕金森病指的是原发性帕金森病,即真正的帕金森病;帕金森综合征指的是除帕金森病基本表现外,其他还有一些特殊性表现,如体位性低血压、小便问题、认知功能减退等病症。建议大家不要自行通过网络上的碎片信息来诊断,还需及时就医,让专业医生做一个全方位的查体来判定。帕金森病是个容易被误诊的疾病,还是需要长期观察、并结合身体上的其他表现来全方位去诊断。
问
如何去服用、治疗帕金森病的中药?
李主任:中医对于病人的治疗,讲究个体化的辨证施治。针对不同情况、症状的病人,调整不同的用药方案。
· 专家坐诊时间 ·
李文涛 主任医师
上海市中医医院
专家门诊
芷江路院区:周一、周二上午,周四下午
周六上午(隔周一次)
石门路院区:周三上午
杜秀玉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中医医院
病房门诊:周一至周六全天
黄宁静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中医医院
专家门诊:周一、周四上午,周三全天
芷江路院址:上海市静安区芷江中路274号
石门路院址:上海市静安区石门一路67弄1号
原标题:《《让生命不再颤抖》精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