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在这喜庆的日子里,亲友团聚,举杯畅饮、休闲娱乐是春节期间不变的主旋律。然而,节日喜庆忙碌,人们正常的饮食、生活规律也被打乱,食物油腻、饮酒过量、熬夜耗神等都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如何让大家既品尝各种美味佳肴,感受年味儿文化,又能过个平安健康年呢?市中研附院营养科主任高贡来帮您忙!
健康与饮食
1.均衡营养最靠谱
过年期间的餐桌上往往的山珍海味,大鱼大肉,多荤少素,违反了均衡营养的饮食原则。膏粱厚味,带给身体的是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和高盐;缺少了蔬菜、水果、粮食等能够补充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等呵护健康的重要物质,会使脏腑因严重超负荷运转而损害健康。
2.暴饮暴食最伤身
过年期间聚会勤,应酬多,美食让人们欲罢不能,因而特别容易吃多、吃撑。俗语有云:欲使身体安,耐得三分饥与寒。暴饮暴食,高热量、高蛋白、高脂肪食物在肠胃内排空慢,吃多了超过胃肠承受力,就会导致消化不良,容易上火。再搭配上美酒,伤肝伤肾,所以会导致各种肠胃、肝肾疾病的发生。
3.烹调方法宜低温
煎、炒、烹、炸的烹调方法是以食用油为媒介加热制熟食物,需要较高的油温,而食用油在高温的状态下会产生苯并芘、丙烯酰胺、过氧化物等有害物质,会造成对身体的伤害,因而提倡选用蒸、煮、汆、熬、炖等以水为媒介的制熟方法,称为低温烹调法。避免了高温用油带来的不利影响。
4.科学用油很关键
首先,油量需要控制,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 2016版)》中提出中国居民每天食用油摄入量不宜超过25g或30g。平均下来,每餐每人大约10克用油。直观体验为一羹匙大致10克油。另外,挑选不同的油,我们应该采用不同的烹饪方式以达到美味和健康的目的。炸制、过油等高温的烹调方式最好选用耐热、性质相对稳定的棕榈油、黄油、牛油、猪油等油脂;煎、炒、烹、熘等急火快炒的烹调用油可选用大豆油、花生油、葵花籽油、玉米油、调和油、色拉油等油;蒸、煮、汆、熬、炖、凉拌菜等宜选用橄榄油、茶树油、芝麻油、调和油等油脂。
5.低盐饮食可防病
受到传统饮食文化和其他因素的影响,我国居民食盐的摄入量一直居高不下,我国 18 岁以上居民平均每日盐摄入量仍高达 10.5克,远高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2016》推荐的成人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 6克。食盐摄入过多可以导致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等多种慢性病,减盐已经被全球公认为最具有成本效益的慢病干预策略之一。食盐直观量化为一平啤酒瓶盖儿的盐大约6克;一调羹的酱油大约含2克盐。控盐方法:炒菜时后放盐,盐都在菜的表面以达到少盐而“够口儿”;用食材的鲜味替代盐的咸味来达到控盐的目的,例如清炖排骨;用其他的味道部分替代盐的味道,例如拔丝或糖拌。
6.戒烟限酒为时尚
节日里家人亲朋聚会,吸烟会害人害己。有肝病、肠胃炎、高血压、心脑血管病、胰腺炎等诸多慢性疾病者都不宜多饮酒。如何减轻饮酒对身体的伤害,几个妙招要记牢。喝酒之前,一定要吃点东西,非常忌讳空腹喝酒。喝酒前喝一小杯牛奶或者酸奶,或者一杯蜂蜜水。下酒菜有讲究:豆腐、白菜、芹菜、萝卜、山楂、鲜榨水果汁等食物可以起到解酒的作用。最重要一点,酒后一定要吃主食。酒后忌讳喝浓茶、咖啡和泡热水澡,伤害身体出危险。
7.身患疾病不懈怠
新春佳节,阖家欢乐。高兴之余,身患高血压、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肠胃病等人群一定要按时服药,饮食控制,劳逸结合方能平安过大年。切忌摒弃“正月里不吃药”的旧例,确保不因过年而疾病复发,给喜庆“添堵”。
新春佳节欢乐多,营养师有话和您说:
年饭营养要均衡,暴饮暴食伤身重。
烹调低温利身体,科学用油有神通。
丰盛美味须低盐,聚会限酒更戒烟。
防病过节两不误,祝您欢度健康年。
专家介绍
编辑 校对 | 常泰然
责编 | 陆静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