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微短剧行业正在经历一场重大变革。截止到2024年6月,微短剧的用户规模已经达到了5.76亿人,占全国网民的52.4%,迅速崛起成为数字生活的热门领域。然而,随之而来的是一些片名的夸张与低俗现象。近期,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司发布的新规明确表示,将对微短剧的片名进行严格审核,打击那些不良倾向,以提升整个行业的文化水准。
在此之前,我们看到了一些诸如《五十岁的我怀了二十岁霸总的孩子》和《厉总,你找错夫人了》等片名,这些名字虽引人注意,却也实属低俗。为了吸引观众眼球,微短剧的片名普遍哗众取宠,严重影响了行业形象。
北京天驰君泰律师事务所的郑小强对此分析道,片名审核将主要针对平台自审的“其他微短剧”,这些作品往往最容易出现低俗、庸俗的问题。而“重点微短剧”则得到了广电总局的直接审核,内容及片名的审核标准自然高了许多。
根据《中国微短剧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的数据显示,微短剧市场的年增长率也跃升到了34.9%。面对蓬勃发展的市场,微短剧从业者已开始重新调整创作方向,努力提升作品的文化内涵,注重传递正能量和主流价值观。
针对片名的新规要求包括提升思想内涵,避免使用恶俗和恶趣味的元素,并要求更规整的语言和结构。同时,片名应该注重艺术性,合理运用各类修辞,避免恶搞和过度夸张的现象。这些规定的出台,无疑是为了保障观众的权益和净化网络文化。
一些业内人士指出,虽然片名的整治行动是重要的起点,后续内容的质量提升同样不可忽视。正如一位知名影视监制所说,许多微短剧的故事情节稀松平常,甚至出现色情、金钱和权力至上的现象,让观众难以认同。在经过片名整治后,内容的审核同样显得尤为重要。
郑小强强调,加强片名审核,既为微短剧行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未来的创作提供了更大的空间,鼓励制作方回归初心,提升作品的质量,推出更多深度的优质微短剧。该行业在面临严峻的监管考验时,必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随着这些新规的实施,微短剧市场将更加朝气蓬勃,创作出更多符合时代主旋律的好作品,也将进一步推动整个文化行业的进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