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警惕多种瓜类,食用需谨慎,以防中毒!

警惕多种瓜类,食用需谨慎,以防中毒!

“春吃芽,夏吃瓜”,随着夏至的到来,我们迎来了吃瓜的黄金季节。西瓜、冬瓜、黄瓜、苦瓜、丝瓜、葫芦瓜……这些美味瓜类不仅解渴,还能滋养身体,成为夏日里不可或缺的佳肴。然而,在享受这些美味的同时,我们也需要警惕一些食用细节,以免引发不必要的健康问题。

一盘葫芦瓜竟险些夺命

近日,四川省人民医院接收了一对中毒父子,他们因食用葫芦瓜而险些丧命。原来,61岁的杨大爷(化名)在自家院中种植的葫芦成熟,他摘取了四个嫩果,烹饪成一盘葫芦瓜炒肉与儿子共享。然而,这盘美味的葫芦瓜却差点成为致命毒药。
然而,在品尝的过程中,父子俩都察觉到了口中的苦涩。儿子因觉得苦味难以忍受而停下了筷子,但杨大爷却认为苦味食物能清热,因此并未在意,反而继续夹了几片葫芦瓜送入口中。
没过多久,两人均出现了腹泻、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他们随即前往当地县医院接受治疗。尤其令人担忧的是,杨大爷的病情持续恶化,最终被紧急转送至四川省人民医院进行紧急救治。

经医生详细检查,发现杨大爷的病情极为严重,不仅消化道症状明显,还伴有重度黄疸和重度肾损伤。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其生命将受到严重威胁!
经过医生的详细询问和检查,揭示了一个惊人的事实:导致杨大爷及其儿子中毒的罪魁祸首,正是他们所食用的那盘葫芦瓜。那么,究竟为何葫芦瓜会引发中毒?我们今后还能否安心食用呢?

为何食用葫芦瓜会导致中毒?

医生指出,通常,正常的葫芦瓜是营养丰富的食材,可以安心食用。然而,苦葫芦瓜则是一个例外。值得注意的是,苦葫芦瓜中毒事件在每年夏季都会频繁出现。以2020年为例,浙江海宁就曾发生一起类似的案例,其中一名4岁男童因误食了一盘苦葫芦瓜而紧急送医,其奶奶也出现了中毒症状。
2021年,广东中山同样发生了苦葫芦瓜导致的食物中毒事件,涉及多名工人,官方为此迅速作出反应并发布了相关提醒。
不仅葫芦瓜,还有发苦的黄瓜、西瓜、丝瓜、冬瓜、西葫芦、瓠子、南瓜等,这些葫芦科的植物在生长过程中,若遭遇高温干旱、过量农药使用或瓜藤受损等不利条件,会激发其自我保护机制,产生葫芦素(碱糖甙毒素),导致瓜果变苦。因此,这些变苦的瓜果都是不宜食用的。
这种葫芦素正是导致瓜果变苦的元凶。误食后,人们可能会遭受急性中毒的痛苦,症状包括上吐下泻、消化道出血以及肝肾功能损害等。在某些情况下,葫芦素的毒性甚至可能致命,例如,葫芦素D的毒性就超过了砒霜。
尽管大多数人不会特意寻求这种苦味的瓜果,但烹饪过程中偶尔尝出苦味时,有人可能会误以为它们具有清热降火的功效,就像四川的那对父子一样。也有人可能认为这些苦味瓜果对身体无害,因此选择食用,例如四川的姜老太在2016年因误食苦丝瓜而全家中毒的事件。

因此,我们提醒大家,在品尝到瓜类食物的苦味时,应立即吐出并果断丢弃,同时将锅中的其他食物一同处理掉,以确保安全。此外,虽然苦瓜也带有苦味,但其苦味成分苦瓜苷是苦瓜属植物特有的,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与葫芦科的植物苦味成分不同。

夏天吃瓜,还需留心两个安全事项。

除了避免食用苦味的瓜果,还有两大禁忌需警惕:

隔夜冰西瓜,保存不当或成“毒瓜”。夏日里,西瓜常购多于实际所需,许多人习惯将其存入冰箱。然而,这样的做法有时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去年,湖南的张先生因食用前一日存于冰箱的冰西瓜,不幸罹患急性出血坏死性小肠炎,最终不得不进行小肠切除手术。
冰箱并非万能保险箱,其中充斥着大量致病菌。尤其是一些喜冷细菌,如李斯特菌,在冰箱内能迅速生长繁殖。若将西瓜直接放入冰箱而不加包装,这些细菌便极易附着在西瓜上。加之西瓜自身富含葡萄糖、果糖等营养成分,宛如一个天然的细菌“培养皿”,使得细菌在其表面肆意生长。
所以,为了确保食品安全和健康,我们在处理和食用西瓜时,必须遵循一些重要的指南。首先,将剩余的西瓜放入冰箱时,应严格控制时间,最好不超过12小时,并且最长时间不要超过24小时。其次,储存时务必用保鲜膜覆盖,以防止细菌污染,同时要避免与生肉或未经煮熟的水产品直接接触,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另外,切西瓜时不宜切成小块再放入冰箱,因为这样会增大细菌的接触面积。最后,从冰箱中取出西瓜后,建议先切除表面1厘米的果肉部分再食用,以确保安全。

此外,苦瓜作为一种营养丰富的蔬菜,其籽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然而,对于普通人而言,食用苦瓜籽可能存在某些风险,因为其某些成分可能引发身体不适或中毒反应。因此,在食用苦瓜时,建议将其籽彻底剔除,以确保安全享用。

苦瓜,这种独特的蔬菜,有人钟爱其清苦之味,有人却避之不及。

若是不喜其苦,不妨尝试以下几种方法:

水焯法:将苦瓜剖开去瓤,切成片或块后,用沸水轻焯,注意时间不宜过长,约30秒至1分钟即可,以防营养流失。

盐渍法:将切好的苦瓜片撒上适量盐,轻轻拌匀,待其渗出水分后,将水沥干即可。

浸泡法:将苦瓜片放入冷水中浸泡约10分钟,期间可换水一两次,以减轻其苦味。

尝试这些方法后,或许你能更好地欣赏到苦瓜的另一面。

相关知识

谨慎!米粉、木耳、四季豆……这七种高风险食品需警惕!
针灸减肥需警惕 谨防上当受骗
中药变“毒药”?医生指出:三类中药需慎用,守护肝肾健康
春季要警惕哪些食物中毒
孕期化妆品 使用需谨慎
网购减肥产品当心“毒药”海外代购需谨慎勿盲从
“聪明药”“减肥药” 滥用 公安提醒青少年警惕新型毒品
孕妇需慎食:十大不宜食用的水果清单
医学生警告:选咖啡杯需谨慎
疫情仍有反弹风险 “双节”出行需谨慎

网址: 警惕多种瓜类,食用需谨慎,以防中毒! https://m.trfsz.com/newsview836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