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中医教你正确食疗!冬季养生重在防寒养肾

中医教你正确食疗!冬季养生重在防寒养肾

朔风起,万物藏,秋冬之时,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目前已进入小雪节气,高明的气温明显下降,在养生方面,尤其是在饮食养生方面,应当注意什么问题?天寒适合吃什么养生药膳?记者采访到高明区中医院治未病科医师代礼霜,为市民介绍冬季进补的好食材、好疗法,通过食疗进补,既简单又养生。

营养均衡 适度进补

冬季素有进补的传统,但进补需科学合理。首先,营养要均衡,包含蛋白质、脂肪、微量元素等多种成分,不可偏废,应选择具有温阳、补气、养血、温经通络功效的食物或药物,以适应寒冷的气候。然而,也要避免过度进补,因为冬季有些人会出现血压升高、体重增加的情况。

《黄帝内经》写道:“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冬季阳气深藏,阴寒盛,万物藏,宜潜伏。冬季饮食应以护阴潜阳为原则,顺应冬时,需要多吃些黑色食品,以补养肾气。肾气充足则可调节机体适应严冬的变化,以抵抗寒冷。

“根据不同体质选择合适的进补方式至关重要。”代礼霜提醒,在进补之前,要了解自己的体质再选择适当的食材。体质可分为偏寒、偏热等多种类型。例如,偏寒体质的人应多吃温补食物,偏热体质的人则应多吃清补食物。

另外,中医认为,阴阳平衡是人体健康的关键。冬季进补时,应多吃一些有助于调节阴阳的食物,配合调节阴阳的药食同源的药材,如黄芪、当归、麦冬等,可以达到调理阴阳平衡的效果,提升养生效果。

高明区中医院中药方药师正在抓取药材。

手脚冰凉 温补脾胃

“秋冬季节,很多人尤其是老年人和女性容易出现手脚冰凉的情况,这在中医看来与阳气不足有关。” 代礼霜说,中医认为,手足厥冷是人体脏腑功能虚弱或失调引起的一种症状。一般说来,老年人和体质虚弱的人容易出现手脚冰凉症状,主要与人体肾阳虚衰有密切关系。

代礼霜介绍,首先可以多食用温补脾胃的粥。如补肺益胃的山药粥、养阴固精的核桃粥、健脾养胃的茯苓粥、益气养阴的大枣粥、调中开胃的玉米粥、滋补肝肾的红薯粥等。脾胃得以健运、温养,才能更好的吸收营养。

其次脾胃健运后,进补温热之品,以取阳生阴长之义。如宜吃牛肉、羊肉、狗肉、桂圆肉、枣、蛋、山药、猪血、糯米、韭菜等。适当喝一小杯酒,对中、老年人养阴大有裨益。

最后多食坚果之品,冬日多吃点核桃、板栗、松子以及花生、葵花子、芝麻、黑豆、黑米等。但需注意体肥胖者忌肥甘温热厚味。

泡脚也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养生方法。在寒冷的夜晚,用热水泡脚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睡眠质量。艾灸也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代礼霜提醒,艾灸最好在白天进行,因为白天阳气盛,更有利于艾灸效果的发挥,同时也符合阴阳平衡的原则。按摩同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可通过按摩四肢等部位来缓解手脚冰凉。

选择适合自己的食疗养生方

代礼霜说,在食疗方面,根据不同体质和需求,有多种选择。

1.气虚质

常表现为:气短懒言、易出汗,肌肉一般不健壮,体型易过于消瘦或偏胖,自觉气不够,容易感冒。病后易迁延不愈。舌淡红,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脉弱无力。

推荐:蒸红薯。红薯含有大量的维生素,有补益气力的功效。

胡萝卜粥。胡萝卜营养齐全,可以健脾和中、调节脾虚,益气效果显著。搭配粳米补脾胃。

蒸牛肉、牛肉汤等。牛肉可以益气血、补脾胃、强筋骨。

2.阴虚质

表现为:易口干咽燥,面色潮红有烘热感,手足心热,目干涩,皮肤偏干易生皱纹,眩晕耳鸣,睡眠差,小便短赤,大便干结,怕热,性情急躁,耐冬不耐夏。舌红少津少苔,脉象细弦或数。

推荐:甲鱼。甲鱼可以壮阳气,补益阴虚,可以做枸杞沙苑甲鱼汤、蒸甲鱼。

石榴。石榴味甘酸涩,生津止渴,有助于消化、缓解身体疲劳。

3.阳虚质

表现为:常畏寒怕冷,手足冰凉、不温,喜热饮食,大便溏薄,耐夏不耐冬,舌淡胖嫩,边有齿痕苔润,脉象沉迟而弱。

推荐:羊肉。羊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中医认为可以补肾壮阳、暖中祛寒,当归生姜羊肉汤等;

茴香。茴香辛甘温,具有温阳补火和散寒理气的作用,可以制作茴香饺子等。

4.气郁质

表现为:情绪容易波动、易生气,敏感、多疑、多虑,性格内向,形体瘦者为多。常常胸胁胀满,善太息,或嗳气呃逆,或喉中有异物感,睡眠差,食欲减退,大便多干,女性可表现为经前乳房胀痛。舌淡红,苔薄白,脉象弦细。

推荐:驴肉。驴肉可以解心烦,止风狂,是改善气郁质的佳品,可制作饺子等。

莲藕。莲藕有清热生津、缓解心情烦躁的作用。玫瑰茶等茶饮。

5.痰湿质

表现为:体形肥胖,腹部肥肉松软,面部皮肤油脂较多,多汗且黏,胸闷痰多,口黏腻或甜,喜食甘甜之物,容易困倦,身重不爽。舌体胖大,舌苔白腻,脉滑。

推荐:白萝卜。白萝卜可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痰湿体质的人可以经常做萝卜丝饼,当做主食食用。还可多食葱蒜、海藻、海带、冬瓜、陈皮等食物。

6.血瘀质

表现为:面色晦暗,皮肤偏暗或色素沉着,部分病人可有肢体麻木、皮下瘀斑、易患疼痛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头痛、胸闷痛、健忘、记忆力减退等。女性多见痛经闭经或经血中多有血块或经血紫黑,舌质黯有瘀斑,舌下脉络增粗,脉细涩或结代。

推荐:山楂。山楂有消食健胃、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经常吃一些用山楂做的小零食,例如山楂梨丝。

油菜。油菜能活血化瘀、健脾养胃、补血益气、解毒消肿。

还可以食用黑豆、山楂、黑木耳、西红柿、洋葱、玫瑰花、三七、藏红花等。

7.湿热质

表现为:面垢油光,易生痤疮,口苦口干,身体困倦,容易心烦急躁,大便黏滞不畅或燥结,小便短黄,男性易阴囊潮湿,女性易带下增多,舌质偏红,苔黄腻,脉滑数。

推荐:薏仁。薏仁健脾,益胃,清热,祛湿,湿热体质的人可以做薏仁芝麻汤,每晚临睡前饮用。还食用冬瓜水鸭汤。

8.特禀质即敏感体质,是指易发生过敏反应,或出现过敏性疾病的特殊体质状态。经常⿐塞、打喷嚏、流⿐涕,喘咳,⽪肤出现湿疹、风团等。

推荐:大枣。大枣能抗过敏,促进身体排毒代谢,建议饮用党参红枣茶、蜂蜜等,可作为茶饮服用。

中医推荐食疗方

代礼霜还为市民推荐了几味中医食方子:

一、滋补老鸭汤

老鸭清净,大火烫煮5分钟,使血沫出净。

1.将整只老鸭放入专用汤煲中,放入火腿片、笋干丝、大葱白、厚姜片,调入黄酒。

2.大火将汤煲烧开,调至小火,煲4个小时。

3.老鸭煲煲好后,拣出已煮烂的葱姜,调入盐即可。

二、羊肉萝卜汤

将羊肉与萝卜同煮,然后去掉萝卜(即用以除去羊肉的膻腥味),加肉苁蓉15克,巴戟天15克,枸杞子15克同煮。

三、羊肉山药汤

1.将羊肉剁成小块,胡萝卜切滚刀块,山药去皮切滚刀块后泡水;将羊肉小块入冷水锅中,余烫去浮沫儿后捞出。

2.另起锅加入开水,下入余烫过的羊肉和葱段、姜片、料酒及花椒数粒。

3.大火烧开后小火慢煲40分钟,加山药、胡萝卜和少量盐,继续煲15分钟,最后加入枸杞,煮5分钟后起锅,撒上少许胡椒粉即可。

文图/高明融媒记者陈嘉懿

相关知识

冬季茶:养肾防寒
养肾防寒 冬季保暖守则
中医专家告诉你 冬季养生为何要养肾
中医教你冬季如何养生?
秋冬换季如何养生❓6点教你正确养生‼️
冬季养生重在补肾 益肾强肾多吃“黑”
【中医健康课堂】今日小雪,养生重在防寒养肾暖阳,务必记住这些要点,安然过冬!
冬季可食疗进补(中医养生)
冬季养生先养肾 盘点护肾妙招
立冬养生丨中医专家教你健康过冬季!这份养生指南值得收藏!

网址: 中医教你正确食疗!冬季养生重在防寒养肾 https://m.trfsz.com/newsview8606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