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第三人民医院康复医学中心门诊部,记者见到了副院长兼康复医学中心主任、学科带头人陈小凯,他正在耐心为一名中风患者进行针灸结合神经促通技术的特色康复治疗。传统针刺运动疗法结合现代康复治疗技术,是该院康复医学中心的专科特色,也是该中心中西医结合康复的有力成果。
据悉,市三院康复医学中心有着17年的发展史,从当初小小的单一理疗室,到康复医学科,再到如今设备齐全、亚专科齐备的康复医学中心,陈小凯和他的团队始终竭尽全力为每一位患者制定最适合的个体化康复治疗方案,以重建生活为本,注重残疾残障防治,让更多患者回归家庭、重返社会。
康复一个人,幸福一个家!近年来,康复医学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立足学科优势,以病人为中心,不断吸收和贯彻现代康复医学理念,不断推进亚专科建设,完善人才梯队,提升服务水平,在向一流康复医学科目标大步迈进的同时,也让众多患者实现康复回归健康幸福人生!
多科协作
全市首创“康复之家”
陈小凯告诉记者,现代康复医学中心与传统康复医学科的不同之处,在于现代康复医学中心充分借鉴了国内外行业管理成熟的专科模式,注重内涵建设,整合了神经康复、骨科康复、儿童康复、盆底康复等相关学科资源,既保证了脑卒中及围手术期等患者及时康复治疗介入,又加速了患者恢复功能、回归社会的速度。同时,在相关学科支持下,康复医学中心得到了迅速发展,各项业务取得了长足进步。
陈小凯表示,在不少人印象中,康复医学还停留在针灸、理疗、推拿等概念,其实不然,康复医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它是以预防和减轻功能障碍,弥补和重建缺失功能,设法改善和提高人们各方面功能表现的“朝阳学科”。“康复医疗早介入,临床医疗早转出,既能提高临床及康复疗效,也能缩短综合医院平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他介绍,中心秉承医学严谨、求实创新、精益求精的理念,以“多专科体系、多学科协作,团队化合作”的工作模式,形成了“中西医结合康复”的诊疗特色,采用专业分工精细的多种康复治疗技术,在全市首创“康复之家”医患交流平台,落实随访制度,力求为广大患者提供更优质、更满意的康复服务。
业精于专
让患者实现“对症治疗”
业精于专,作为一个现代化、功能齐全的临床学科,康复医学中心在省内外康复医学界都有着较高的声誉和良好口碑,是广东省康复医学临床重点建设专科,也是惠州市康复医学临床重点专科、惠州市中医针灸推拿重点专科、惠州市工伤康复定点医疗单位、惠城区肢体残疾技术指导中心、以及广东省针灸学会康复专业委员会主委单位。学科技术力量雄厚,注重传统针灸与现代康复相结合,为患者争取疗效最大化。
率先开展言语吞咽障碍治疗
“一个月前我滴水不能咽下,短短两周时间,已经可以进食糊餐和小口喝水了。”在该中心吞咽障碍康复治疗室,一名患者正在进行吞咽综合训练及针灸等有效治疗手段。原来,这名患者因脑溢血出现吞咽障碍,从发病以来滴水不能咽下,只能带着胃管,短短一个月已经瘦了10余斤,辗转多家医院仍然不能康复。经四处打听,家人得知三院康复医学中心设有专业的吞咽障碍康复治疗团队,主要针对各种原因导致的吞咽困难、进食能力下降等进行系统的干预及治疗,于是迅速将他转入了该中心。
“患者入院后我们为患者进行了系统临床吞咽功能评估,发现他的唇、舌运动力量及幅度都有不同程度下降,吞咽、呕吐反射也减弱了,自主吞唾液显得非常困难,而且常常被自己的唾液呛到,声音也变得微弱含糊。”康复医学中心神经康复科主任李旅萍介绍道,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发生几率极高,患者不能安全、有效地经口进食,需通过胃管、静脉等辅助进行能量补给,如不积极康复干预,常常导致肺部感染、营养不良等并发症,甚至窒息死亡。
陈小凯团队通过病情分析讨论,为患者安排了吞咽造影检查、喉内镜吞咽检查,在吞咽障碍“诊断金标准”加持下,患者“滴水不能沾”的原因终于水落石出:患者功能障碍的主要问题是口腔期、咽期吞咽障碍,误吸,环咽肌失迟缓症。明确问题之后,中心医护技吞咽障碍康复团队刻不容缓地进行了治疗方案讨论,有条不紊地按计划实施治疗。经过2周的吞咽综合训练、经颅磁刺激治疗及针灸等有效治疗手段,患者拔除了胃管,可以进食糊餐及小口喝水,很快就康复出院了。
据介绍,言语吞咽障碍康复治疗区是该中心12个治疗区的其中一个,中心率先在全省同级医院开展了言语吞咽障碍治疗。该技术自推广以来,获得了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李旅萍表示,吞咽障碍康复任重道远,中心将继续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康复服务,助力患者重回“咽之有道,食之有味”的美好人生。
建设亚专科让患者“标本兼治”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全民健身已然成为一种常态,但有运动就可能伴有运动损伤。陈小凯介绍,肌骨疼痛康复也是该中心的特色亚专科之一,它在传统的“被动接受”式治疗疼痛基础上,增加了更多针对性个性化的训练性治疗方案,并取得了良好成效。
在中心运动治疗区,28岁的林先生正在治疗师的协助下做着手法治疗以及强化训练。他是一名羽毛球爱好者,一个月前,他在一次杀球后出现明显腰痛,疼痛部位集中在腰部中央,期间经过多次推拿按摩治疗,仍无法继续跑步及打羽毛球,甚至连坐起、拿高处物品
时都会出现明显腰痛。为此,他来到了康复医学中心。为更好了解患者情况,中心医技团队让患者演示当时受伤的动作。在演示过程中,患者几乎不敢伸展腰椎,同时腰痛反应明显,原有症状重现。康复医学中心主任助理曾飞翔指出,患者受伤的动作模型涉及身体的多部位伸展,任何一个部位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导致患者腰痛。
为了确定真正病因,康复治疗团队通过对患者进行一系列运动测试,筛查及特定部位详细评估后发现,患者是由于胸椎伸展活动受限以及肩关节上抬受限导致的腰痛,随即团队为患者制定了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并指导他正确的生物力学模式及家居康复方法。一周后,患者腰痛基本消失,并且可以现场完成羽毛球的杀球动作以及大幅度向后伸展动作。
曾飞翔介绍,中心的运动治疗部引进了先进的运动功能诊疗体系,如运动创伤的诊断及治疗,动作姿势评估筛查体系等,为专业运动员、体育爱好者及普通市民提供专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提高运动能力、防治运动损伤、解决急慢性肌骨疼痛。目前,康复医学中心已开展了运动、作业、言语吞咽、物理因子、针灸、推拿、骨科康复、儿童脑病康复、肺康复、心脏康复、盆底康复、音乐康复等治疗区;并成立口颜面、手功能、步态、营养、二便管理、脑电生物、疼痛、脊髓损伤等12个康复治疗项目。随着各项专业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及细化,为了适应临床需求,中心还将不断创新机制,致力于亚专科建设及亚专科技术应用,让患者更好地实现“对症治疗”。
开拓创新
组建手功能临床研究学组
精湛的医术,缔造了康复医学中心响当当的金字品牌;雄厚的实力,为惠州广大患者筑牢了康复防线。康复需要技术,更需要创新。随着康复医学的快速发展,中心从创新机制入手,深入开展专科技术的探索和研究。据了解,手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世界性难题。由于手的动作精细,功能恢复难度大,对手功能障碍的预防和治疗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上肢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针对偏瘫后手功能障碍疑难患者的需求问题,2019年初,在陈小凯的带领下,中心创新性组建了手功能临床研究学组,运用中西医结合康复的新理念,逐渐形成了规范性、严谨性、有效性、精准性的特色偏瘫手功能康复治疗策略。
两个月前,42岁的刘先生因脑溢血导致中风偏瘫,尤其上肢手功能严重障碍,抬起力量不足,且上肢肌张力高,用力时异常模式明显,在日常生活中完全没有办法发挥侧上肢作用,为典型的难治型屈曲异常模式偏瘫手。在陈小凯带领下,手功能团队治疗师对患者进行了偏瘫手功能运动、感觉、使用能力以及手在日常生活、娱乐爱好、工作领域等方面的规范化精准评估,通过评估结果给予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结合手功能康复新理念,患者在经过针灸治疗、经颅磁脑刺激技术、运动诱导技术、镜像疗法、作业任务导向训练、上肢机器人技术以及虚拟现实技术等中西医结合的康复治疗后,瘫痪侧上肢上抬幅度明显好转,不再上抬异常。“我现在可以用这只手拿杯子喝水,握勺子吃饭,抓握物品了,心理压力没那么大了,也减轻了家里人的负担。”患者开心地说道。曾飞翔指出,手功能临床研究学组的组建,提高了偏瘫手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为患者回归家庭和职业岗位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从远期看,手功能康复治疗不仅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还让患者找回了生活的尊严!”曾飞翔说道。
人才兴科
打造高素质康复医学团队
学科要发展,人才是关键。人才与技术是学科驰骋的两架马车,缺一不可。近年来,中心不断优化人员配备,打造高素质康复人才队伍。面对日益多样化的医疗需求,中心十分注重人才的培养,追求诊疗技术的进步,积极开展康复知识培训和继续教育,定期开展业务学习、举办学术讲座、业务讨论;外派科室骨干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参加专业学术会议,积极引进新技术和新理论,及时迅速地掌握最新康复技术发展动向。同时,做到不拘一格用人才,通过延聘、返聘等方式,充分发挥了科室内高职称技术人员的带动作用;突破传统框架,大胆培养和启用年轻技术人员,有效解决了科室人才梯度问题。
荣誉是最好的证明。作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惠州市名中医,陈小凯以其榜样的力量引领学科前行。2018首届全国吞咽障碍康复治疗技能大赛优秀团队奖,2018年首届华南区吞咽障碍康复治疗技能大赛一等奖,2018年首届广东省物理治疗典型病例大赛三等奖,广东省呼吸康复技能大赛一等奖,广东省护士协会康复护理分会首届失禁大赛三等奖
……中心医护技团队多次在国家级、省级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受到广泛好评。
目前,中心拥有医技护团队共95名,其中博士1名,高级职称人员11名。人才素质的提高直接促进了科室业务的发展。科室认真扎实开展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工作,应用现代康复技术结合传统中医疗法,重点开展脑卒中、脑外伤、脑肿瘤术后、脊髓损伤、小儿脑瘫、运动发育迟缓等神经系统疾病、骨关节术后、运动损伤、脊柱侧弯等肌骨系统疾病以及产后盆底肌修复、耻骨联合分离等产后功能障碍疼痛等问题,建立了一整套规范化诊疗体系,使临床康复质量得到有力保障。
以人为本
让康复处处彰显医学人文
市三院是全国人文爱心医院,医学人文教育实践一直走在惠州前列。陈小凯指出,人文首先要扎根到医务人员和医院管理者心里,才能在医疗技术、服务质量、就医环境、文明礼仪、健康宣教等一系列措施的细微之处显现出来,才能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最大限度满足医患的身心需求,拉近医患距离,努力为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作出贡献。在陈小凯带领下,医学回归到人文,“有温度的科室”品牌越擦越亮,通过润物无声、春风化雨的方式形成积极向上、昂扬奋进的科室文化氛围。
不放弃任何一位患者
医者因生命而伟大。去年8月,一名30来岁的男子被人发现倒在某桥底下,意识不清且全身都是黑色淤泥。随后医院施以人道主义救助,开通绿色通道并全力抢救,病情稳定后转入康复医学中心继续治疗。科室护士长回忆,当时入科时患者虽然病情稳定,但仍然处于昏迷状态,留置了胃管、尿管及气切套管,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经诊断,患者是热射病,也就是俗称的中暑,由于没有及时干预,影响了大脑功能,导致出现肢体活动障碍。
疾病无情,人间有爱。尽管患者一直“无人认领”,但中心医务人员依然尽心尽力照顾。通过口咽功能训练、间歇导尿和间歇置管技术等康复治疗,他顺利拔除了尿管和胃管,并且可以进食糊餐。令人欣慰的是,在积极康复治疗和精心护理下,患者渐渐恢复了意识,可以正常交流。经过耐心询问,医生得知了他的家庭信息,与家属取得了联系,顺利将他接回了家。
一个个感人的故事,让医院充满温暖,向社会传递温度。医护人员用身体力行,诠释了“以人为本”的职业理念,造福一方百姓。
加强沟通提升患者满意度
细微之处见真章。近年来,中心还不断加强护患沟通、康复知识宣教、患者病房康复的督导等,让护理工作模式由被动变主动,让护理服务充满人情味。“要督促各组医生做好知情同意谈话签字,提高医患沟通主动性,建立平等医患关系。”陈小凯说,尊重患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及同意权为医患的基本沟通内容,强化了服务意识、沟通意识和告知意识,切实改善服务态度,加强对患者的人文关怀,患者满意度显著提升。
同时,为了让患者对康复治疗有足够的认识,中心还广泛开展康复适宜技术推广应用的宣传普及工作,利用医院和中心的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健康教育专栏和发放宣传小册子等多种形式宣传普及康复防病治病的简便有效方法,定期举办康复义诊工作,科普健康保健知识,开展常见病多发病的普查工作,增强群众的健康意识,提高群众的健康素养。
全程照护暖心服务获认可
“患者住院时,我们为患者发放治疗项目卡,方便患者了解就诊项目,合理安排患者时间。出院时,我们也向其提供‘联系卡’等医患联系服务,方便患者复诊以及患者的随访。”
曾飞翔介绍,目前团队工作采取医护技患共同参与照护的模式,定期开展科室人文和健康教育,针对不同患者提供个性化服务。此外,同步加强中心人员服务意识和“以病人为中心”的全新服务理念,对待患者做到不推脱、不拖延;加强细节服务措施,进一步改善住院、转科、转院、出院服务流程,确保患者得到方便、快捷、连续和个性化的医疗服务;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尊重患者,热情亲切、耐心周到、真诚友好,打造和谐温馨的就医环境,满足病人心理需求。
提技术、抓创新、育人才、强学科、重人文,康复医学中心以大医精诚的情怀,以专、精、细的发展态势成就了学科的品牌特色,奠定了中心在康复医学行业的领先地位。陈小凯表示,未来康复医学中心还将继续推进学科建设,提升服务水平,努力打造患者满意、社会认可的一流康复医学科,为市三院建设一流医院添薪续力,为助力健康惠州建设和国内一流城市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学科带头人简介
陈小凯,主任针灸中医师,硕士生导师。现任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副院长、康复医学中心主任。中国针灸学会会员,广东省针灸学会常委理事,广东省康复医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针灸学会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康复医学会中西医结合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市委干部保健专家库专家。曾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8年“感动惠州”人物、惠城区劳动模范称号、惠城区科技进步三等奖、惠州市名中医等荣誉称号。
擅长治疗神经系统疾病、脊柱、四肢关节疾病及各种痛症如腰椎盘突出症、中风后遗症、大脑发育不良(弱智)、面神经炎(面瘫)、面肌痉挛、关节创伤后运动功能障碍等。并在惠州率先开展三伏天天灸疗法治疗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虚人感冒、虚寒胃痛等症。
记者黄婷
通讯员欧永杰 曾飞翔
相关知识
应急总医院:科学合理的康复计划及治疗让患者重获健康回归社会
居家康复服务,助力患者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新闻动态
好心情健康参与职业治疗与康复会议 助力精神障碍患者回归社会
患者社群活跃度维护方案——打造温暖的康复家园
【健康科普】肿瘤患者出院康复指导
听力与言语康复学专业:让交流回归自然
肥胖需要长期干预,专家:最终的意义是让患者回归身心健康
肥胖需要长期干预 专家:最终的意义是让患者回归身心健康
烟台毓璜顶医院运动医学科徐强:守护运动健康,打造特色康复模式
疼痛患者的康复科学
网址: 打造一流康复医学科 助更多患者回归健康 https://m.trfsz.com/newsview867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