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周琪
责编 | 彭海燕
在高度竞争的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趋向于“人才的竞争”。作为企业的核心战略资源,如何通过有效途径吸引并留住人才已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一环。研究显示,企业拥有更好的健康管理计划可以极大程度保证组织健康,从而激发组织活力,进而有效地激励员工,持续提高人才的生产率与留任率,这在后疫情时代显得尤为重要。
全世界最大的材料科学巨擘之一陶氏公司在业内以科学和技术见称。对外,陶氏是业内领先的“材料科学大咖”;对内,陶氏则是员工坚实的后盾。在 2022-2023 年度美世中国卓越健康雇主评选中,陶氏中国凭借从一而终的健康职场文化,具有独创性、针对性的健康管理实践荣膺美世中国卓越健康雇主的“卓越健康创新奖”。
徐慧
陶氏公司亚太区
人力资源解决方案中心总监
保昱
陶氏公司亚太区健康服务总监
全员参与,
织就”一张“心理健康保护网
普通人一生中有90,000个小时都在工作,工作场所是保持积极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也可能是引发心理障碍的高压环境。所有工作场所都不可避免会受到这些风险的影响,因此作为雇主、领导者和员工,绝对不能把职业健康和安全狭隘地定义为身体健康。
新冠疫情带来一系列长期的逆境和困难,包括失业,减少工时,财务不稳定,财产丢失,社交隔离,孤独,亲密关系紧张,家庭暴力,对疾病的担忧,失去亲人等。这些逆境的组合可能影响到我们身边的员工、家人、朋友,对于个人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的影响,不容忽视。
疫情期间,陶氏公司调研发现,员工的心理健康状况呈现出三大特征:一是焦虑;二是抑郁风险增高;三是职业倦怠。这种职业倦怠很有可能跟远程办公导致的工作与生活界限模糊有关。
为此,2021 年起,陶氏中国将职业倦怠新列入了心理健康的监测范围。另一个变化表现在监测频率上——每当员工来到医疗中心,中心负责人都会进行一次快速筛查——过去可能只关心脚踝、腰椎等身体部位不适的原因是什么,如今会追问一句“最近一切还好吗”。
“在陶氏公司,Wellbeing不是一个具体的职能部门,而是一个覆盖了多维度支持性资源的体系。”陶氏公司亚太区人力资源解决方案中心总监徐慧表示,“在这里,大家力往一处使,共同形成一张‘托举’的保护网。”
陶氏公司的职场心理健康管理项目由各部门负责落实多方面的支持计划:健康管理部门邀请专家为员工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开展各项心理和身体健康课程,为员工提供指导和建议,与公司健身中心和外部机构合作,追踪关注员工健康状况并及时给予员工帮助;
与此同时,环境与安全部门关注并调整办公室各项硬件设施以保证从工作环境上减少对员工心理健康有不良映射的因素,创造舒适无压力的办公室环境;
此外,人力资源部门设计并落地员工关怀假期和灵活的工作日弹性设计,给予员工时间休整和照顾家人,帮助员工取得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以此减少会对员工心理健康造成影响的因素;
最后,员工组织开展员工活动,增加员工之间的交流与相互关怀并实时听取员工的忧虑和反馈,与公司各个部门合作改善各项公司政策和流程以更好地支持员工。
陶氏中国还成立了Employee Care Club(员工关爱俱乐部),面向所有员工开放,申请者可以接受心理健康援助的专业训练,获得证书者在企业内提供两年志愿服务,服务期间陶氏会提供定期的复训。
“志愿服务不会纳入绩效考核。我一开始还担心没有人来参加,结果第一批招募 50 人,报名多达 200 人,为此还进行了两轮筛选才确定了最后的志愿者。”陶氏公司亚太区健康服务总监保昱补充道。
随着越来越多的员工加入构建这张心理健康保护网,陶氏中国的员工心理韧性取得了显著进步。尽管 2021 年的内部监测发现焦虑、抑郁和职业倦怠的风险有所增加,去年,从反馈的数据来看,高风险员工数量大幅下降。
◎陶氏中国荣获美世中国
卓越健康雇主(2022-2023)卓越健康创新奖
R U OK?
打造让员工心理安全的职场
谷歌曾发起亚里士多德计划,这是一项内部研究,旨在探索如何打造一个高效的团队。研究结果显示,心理安全是高效团队的最重要构成因素。心理安全创造了一种团队氛围,鼓励人们无畏地冒险,培养相互信任、支持和尊重。因此,员工在说话前不觉得有必要审查自己,也不怕说出来。
在徐慧看来,陶氏内部在努力酝酿一种“不OK也OK”的文化。“大环境变化很多,容易让人应接不暇,加上东亚儒家文化体系并不鼓励人们去表达状态不佳,负面情绪通常是不被允许表达的,但陶氏整体上还是比较开放和接纳的,大家并没有觉得精神健康这个话题是需要避讳的。”
9月9日是R U OK 日。在这一天,陶氏公司会以访谈的形式组织不同的人,分享各自不同人生阶段的心灵故事,鼓励大家有困难的时候,可以倾诉、寻求帮助,建立一个心理安全的工作环境。
“作为一个年度的仪式,R U OK 日至今已举办了四届。它强化了同事之间互相关心的意识,更是一个起点,让每天都成为 R U OK 日。”保昱介绍,“有一位 IT 部门的管理者告诉我,他在询问员工 R U OK 的时候,习惯和对方碰一下拳,还会在手里准备一颗巧克力,这让他的团队感到非常暖心。”
保昱认为,倾听员工的需求,联动各部门的合作,是形成关爱员工健康、保障员工福利的关键性因素。在了解员工内心的真实需求时,除了定期开展员工心理健康监测,Employee Experience 团队还会定期开展倾听员工心声的 Listening Session,HR 团队也会开展员工满意度调查(Voice Survey)。例如,这两年倾听的结果是员工反映工作压力太大,会议太多,时间管理遇到了问题,团队就会制定相应的项目去帮助大家精力管理。
陶氏中国鼓励员工自我关爱,每天花一点点努力来投资自己的健康和幸福,有意识地滋养身心,储存能量,振奋精神,保护自己和他人,连结良师益友,找到人生的意义。为此,公司提出“Take 10 for your Wellbeing”的口号,倡导每在工作上花费90分钟后,便拿出10分钟放松一下,关爱自己。
后疫情时代,面对职场员工的“不安”,如何给予员工办公“安全感”是企业管理者的难题之一。尤其在混合办公条件下,员工担心长期在家工作,会影响绩效考评。
陶氏公司早在疫情前就在全球范围内发起了Design your Day(灵活的工作日规划)项目,员工只要与上级做好沟通,就可以自主决定工作时间和地点。不仅如此,陶氏公司还制定了目标直指“引领业界”的员工关怀假期政策——为男性与女性员工提供16周的育儿假、3周的家庭看护假,以及鼓励员工进行12个小时社会服务。
◎陶氏中国荣获美世中国
卓越健康雇主(2022-2023)卓越健康创新奖
以人为本,
搭建“一个”智能体验平台
多年来,陶氏公司一直坚持“以人为本”的整体健康战略。从公司健康相关政策的制定到创建工作场所的健康文化,再到员工个人的健康风险管理和健康行为的养成,陶氏公司始终注重健康文化和员工的体验感。
疫情期间,陶氏公司上线了健康管理平台 Wellbeing Portal,不到一年,员工参与率已达95%。通过“一个”平台兼顾了员工生理、心理、财务和社交方面的健康需求,最终的目标是借由数字技术,提升员工对健康活动的参与感与体验感,让员工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
举例来说,在生理健康维度,活动的设计思路是“参与赢取积分”,包括行走、睡眠时长都可以用来换取积分。通过在手机内植入App,无需员工手动录入,行走、睡眠和饮食的数据都会自动关联至 Wellbeing Portal。公司还会定期发起一些“挑战”和“健康任务”,员工也可以自下而上发起挑战,完成挑战的员工可以获得额外的积分,并用积分去兑换购物商城中的产品。
除此之外,Wellbeing Portal还有心理健康评估和自测,小贴士分享,并接入了“外脑”——第三方平台 Enrich,为员工提供科学实用的财务规划建议。未来,根据不同模块的使用反馈,平台将保持升级,引入更丰富的资源。
作为陶氏公司亚太区人力资源解决方案中心总监,徐慧见证了这些年公司的成长,也感受到了陶氏公司从一而终的健康职场文化。在她看来,陶氏公司的健康和安全的战略一直在迭代。不变的是,在100多年的历史里面,员工的健康和安全是与陶氏的企业发展同步的,因此,健康和安全一直是企业发展战略的关键部分,构成了陶氏的企业基因。
健康是员工重要的生产力保障,关注员工健康,实施健康管理,已成为国际社会与有责任感企业的广泛共识。以人为本,为每位员工提供维持身心健康的环境是企业创造一个更可持续未来的关键。当疫情进入常态化,企业若想获得持续增长,必须学会给予员工关注与肯定。切入点在哪里?陶氏中国交出了一份美妙的答卷,从关心员工的身体健康到心理健康,再到关注员工幸福感,让企业的健康管理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关于美世中国卓越健康雇主评选
“美世中国卓越健康雇主评选”由全球领先的健康、财富和人力资源咨询服务机构美世(Mercer)主办,评选每两年组织一次。该评选通过对企业健康体系和员工个人健康风险两个维度的综合调研和分析,评选出为员工的全面健康提供最卓越健康环境与健康条件的雇主;同时评选还会甄选出卓越、创新、有效以及具有可复制性的优秀企业健康管理实践案例,将案例中最优秀、最前沿的健康管理理念传递给更多的企业,让职场健康为组织活力赋能,帮助企业改善员工福祉,提高组织的健康力和生产力,促进整个职场的健康与蓬勃发展。
相关知识
新化着力打造全国“电子陶瓷之乡”
健康+旅游:打造“健康中国”横琴样本
康宝莱:产品为先 服务为本 打造高品质健康生活
打造健康职场:员工健康管理5步走
“电”亮健康 打造“1233”职工健康管理体系
职工健身房:打造健康工作生活
守护员工健康康宝莱中国区再度荣膺2018年大中华区最佳职场
激活健康科技市场潜力
屈臣氏HWB健康美丽大赏 打造行业盛宴与权威榜单
中国人寿为客户打造综合化健康服务体系
网址: 陶氏中国:激活健康体验,打造以人为本的健康职场 https://m.trfsz.com/newsview8702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