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新冠疫情来袭,全国民众在积极抗疫的同时,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深切地认识到生命健康的重要意义。
生命在于运动,健康在于运动,人体的身体与心理健康都可以通过合理运动得到一定改善。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有效感知自身生命体征状态,还能通过指导日常运动锻炼进一步强化我们的健康体魄。
作为颠覆传统硬质电路板的技术,柔性电子技术凭借其轻薄柔软,可以与人体皮肤组织的紧密贴合的特性,走近人们的生活,发挥出为运动健康精准把脉,为医疗健康保驾护航的作用。
2020年10月15日下午,清华大学柔性电子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柔电中心”)举办了以“柔性电子技术与运动健康”为主题的沙龙分享活动,聚焦柔性电子技术在运动健康领域的探索与应用,由柔电中心博士后、首批水木学者徐光远主持,来自密苏里大学哥伦比亚分校的徐亚东博士、南洋理工大学博士后万昌锦博士和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杜琦峰博士结合自身的研究方向,带来了不同学科视角的分享。
徐亚东博士指出,柔性电子器件能对人体信号进行连续、实时、无创、高保真的监测,在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已有柔性电子产品通过对唾液的分析来进行病毒检测。
万昌锦博士研究团队构建起了面向神经形态的感知运动系统的基本装置,包括人造感觉神经元、生物转化肌肉接点、手眼同步的模拟等,未来将自下而上地构建起完备的运动感知系统。
杜琦峰博士介绍了超快激光精密调控多层次微结构及其在柔性智能传感中的应用,以促进柔性压力传感器高灵敏度、宽量程、高稳定、快速响应等性能的实现,同时促进其批量化、高效制造,并向应用和技术转化。
柔电中心、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博士后陈毅豪进一步指出,柔性电子技术最大的好处是可以与人体天然共形地贴附和集成,因此在健康医疗、运动健康等领域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当前已经有很多人体基础参数监测产品,可实时监测人体脉搏、呼吸、体温和心电等体征数据。通过对运动过程中的人体参数进行实时监护,可以确保运动安全开展,并帮助他们获得运动数据的量化评估,这是体能训练和运动的精准化表现。
除了严谨扎实的学术探讨,本次沙龙也邀请到了极限挑战传奇选手、中国刀锋战士独脚潘,来分享柔性电子设备在运动健康中的实际应用体验。他是历史上第一位腿部截肢并完成大铁226公里的中国人,也是全世界第一位在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完成百公里越野的腿部截肢选手。
今年9月份,独脚潘开启513公里个人戈壁越野挑战,一个人,一条腿,全程自导航、自补给。他历时9天9夜,从青海火星营地出发,穿越沿途戈壁、雅丹、雪山、草甸、河谷、沙沟等多种地貌,经历龙卷风、沙尘暴,最高海拔3950米,最大温差50度等恶劣环境,于9月18日最终成功抵达甘肃戈壁清泉。这项赛前评估只有1%成功率的挑战,创造了腿部截肢者5倍的不间断越野新世界纪录(原纪录101公里)。
在513公里超长距离极限越野挑战期间,独脚潘全程佩戴智柔科技心电贴产品,实时动态监测心率等数据,及时了解体能情况、优化运动节奏、提高休息效率,以确保整个挑战过程中分配体能合理、身体健康安全。
独脚潘表示,相较于传统的心率带,智柔科技的柔性心电贴小巧舒适,非常轻便,没有穿戴异物感。不仅自己可以实时查看心率数据,后方保障团队也能远程实时了解他的健康指标。他认为在挑战过程中比较重要的是,心率在运动过程中的表现和休息阶段的精力恢复。在每一段赛程,他都会根据智柔心电贴实时监测的心率数据和疲劳指数,及时进行身体机能调整修复,通过冥想提高休息效率,在有限休息时间把身体最快恢复到良好状态。他说道:“智柔心电贴在超长距离极限越野,对我个人本次挑战具有非常重要的效用。”
轻薄柔小的智柔心电贴之所以在极限运动挑战中依然有着良好表现,正是基于柔性电子技术的优势特性。正如陈毅豪博士所说,柔性电子技术赋予了产品超轻超薄的外观形态,更适合长时间的穿戴,不仅不会对人体造成异物感,还能确保人体在正常状态下的良好监测。而通过与人体更紧密地共形贴附,柔性电子技术产品测量的精准度更高,尤其是运动过程中,也有稳定表现和信号输出。
柔性电子,未来可期,万物皆可柔。正如独脚潘的建议,“将柔性电子技术应用到更加广泛的群体,为运动爱好者和残障群体提供更好的保障”。未来,智柔科技将继续发挥柔性电子技术优势,以创新引领产业,以科技服务健康,坚持以满足人民健康需求为中心,为人民的运动健康、生命健康、日常生活健康,精准把脉,保驾护航!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