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工业设备戴上智能手环,“健康”指数也能一目了然

工业设备戴上智能手环,“健康”指数也能一目了然

AI星动向2.0第期

智能手环戴在手上,可以分析每天的运动和健康情况。在工业设备领域,“戴”上这样的“智能手环”,也有异曲同工的效果。

广州赛意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智能传感器(工业手环)已安装在五羊本田等产线上,它通过采集工业设备运行时的噪音、震动、温度、湿度等要素,可以对各种设备实时监测,实时采集设备的运行状况,优化生产运营效率。

在公司董事长张成康看来,智能制造并非简单的的技术改造或现场改善,而是涵盖企业战略、管理、运营等各个方面的全面转型升级。赛意信息从2005年成立以来,经历了ERP开发时代、信息化服务商时代,如今步入智能制造综合服务商阶段。

图片

技术不再是唯一壁垒,比拼场景理解

在顺德赛意展厅的智能制造示范线,手机下单后,系统进行订单排程、库存检查等工作,确认后自动生成任务工单,并将指令下发至生产线,包括分拣、搬运、激光雕刻等在内的十几道工序实现了无人操作,信息流从销售接单直接传递到整个生产线的各个环节,无缝衔接。仅用5分钟,一个精美的相框出炉。

图片

相比于有些企业是从工业互联网平台切入设备管理,赛意信息则从场景切入。张成康表示,赛意的客户主要集中在头部企业,所以更倾向于选择一个场景进行延伸。而客户集中于中小企业的公司,则需要通过构建平台来触达更多企业。

事实上,工业互联网在制造领域并不是一个新鲜事物,但随着AI和5G传输等技术的提升,使数据采集、清洗等更加高效。

“以前系统跑一个MRP(物资需求计划),都是结构化数据,需要很长时间,现在工业互联网上,很大量非结构化数据,例如,温度、震动、语音、图像等,对数据运算的能力都很不一样,传输速度不仅要快,图像清晰度还要高,数据量非常大。”张成康说。

而借助赛意信息推出的工业手环及工业互联平台产品,可以采集工业设备的噪音、震动、温度等振动频率,实时监测设备的运行状况,优化生产运营效率。

另外AI算法在提升智能制造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例如,生产线错误率突然升高,背后的原因可能是前端更换了新材料或新模具、新工艺,往前追溯查找问题。

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从哪个角度切入智能制造,AI算法已经不再构成“壁垒”,大量算法和通用平台已被开放出来。

张成康认为,企业最终比拼的依然是对场景的理解,即能否提供一套咨询和解决方案的能力。

需要指出的是,有技术但没有好的场景,就好比“拿着锤子找钉子”,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

张成康提到一个视觉AI应用于筷子筛选中的案例:筷子有长有短,视觉AI在尝试中发现并不是非常精细化,最后的解决方案非常简单:两块夹板一夹,长筷子留下,短筷子往下掉;这样的步骤重复几次,筷子分类就做好了。

“明明有些场景投入几万元就轻松解决,关键看你对场景的理解是不是到位。”张成康说,对于智能制造理解,也并非一味强调各种新技术的整合应用。

相比之下,美的集团软件开发项目总监出身的张成康,既熟悉制造业场景,也能更好地洞察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的软件开发需求。围绕智能制造一个中心主题,赛意信息能够从硬件与软件两个方向提供咨询、规划、实施等服务。

传统企业改造动力:人力与信息投入的“剪刀差”

目前,赛意信息加快投放工业手环,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

浙江一家专业频率组件与感测组件供货商,过去依赖人工放片、人工测量、人工录入数据到MES系统,由于采样间隔以小时计,出了问题后很难查找。现在转为机器视觉的自动检测,用视觉AI代替人工,不仅节省了人力,效率也大大提升。

让张成康印象比较深的是,女工穿着厚厚的工服坐在玻璃房,对着显微镜下用游标卡尺做检测。每200个晶片就要抽检一片,而精度要求在微米级,不仅如此,错误状况高达近千种。面对大量的工作,女工们几乎每天疲于应对。

部署这样一套高清摄像系统需要几百万元,但相比人工成本仍有非常大的优势:一般情况下,工厂需要40名工人两班倒,平均每人工资在六七千元,算上工人培训的成本,这套系统两年内就能回本。

但害怕失败的风险,加上前期资金投入太大,让很多企业对信息化改造踟蹰不前。

图片

张成康用“剪刀差”打个比方:如果把时间作为一个横轴,把成本作为纵轴,可以看到,随着时间的延展,人工成本一定会越来越高,但自动化、智能化的成本越来越少。实际上,信息技术发展太快,相应成本逐渐降低,当场景的交叉点来临,自动化和智能化就会全部取代人工。

赛意信息的一位客户对此就看得非常明白:这是山东一个做水管铸造件的客户,尝试做无人化工厂,从成本上来说,其投入其实是更高的。但作为头部企业,必须要有引领的标杆和技术,才能持续领先于竞争对手,同时,未来技术在不断进步,而信息化成本在不断降低,也就是说,当下效益未必是最好的,但只要在不断应用就能不断降低成本。

自主可控催生国内信创产业机遇

在赛意信息看来,谈到企业数字化,并非简单的的技术改造或现场改善,而是涵盖企业战略、管理、组织、运营等各个方面的全面转型升级。这也是智能制造以及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必经之路。

然而,国内从事软件与信息技术整体解决方案的企业实力还远远不够。以今年8月发布的《财富》500强为例,互联网服务领域中美企业论数量平分秋色;在制造业领域,中国企业实力不俗,但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则差距非常明显,行业缺乏引领世界的龙头企业。

随着产业价值链的变迁,服务在整个社会经济活动中的比例会不断增加。在一些发达国家,经济产值的60%以上都来自于服务业,服务的地位日益重要,成为社会进入后工业化的最重要推动力。

“比如埃森哲、IBM等等,美国公司投资到哪里,他们的服务企业、软件国产化企业走出去。在使用国外软件中,伴随的是国外管理方式和理念的引领。”张成康说。

当国外工业软件强势抢占市场,企业对国产自主可控的重要性也日益得到重视,张成康认为,中国的产业链更完整,商业模式也不乏创新,本土工业软件企业更多的是“草根”,有着与身俱来地深入企业一线,熟知企业痛点和发展需求,未来极有可能跑出一些行业影响力的企业。

张成康就注意到,在国内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大部分是新建工厂,而越南、印度等地熟练工不足,企业自动化程度并不差,而设备的运营与维护都少不了后续的服务,这为中国服务企业走出去创造了新的机会。

【记者】郜小平

【策划】陈韩晖 程鹏

【出品】南方产业智库

【作者】 郜小平

南方产业智库

相关知识

智能医疗穿戴设备有哪些;医用级智能穿戴设备
什么是智能穿戴设备,智能穿戴设备的知识介绍
你真的需要一块智能手表吗?2023年浅谈目前的三种腕上智能穿戴设备
智能穿戴设备有哪些 智能穿戴设备的发展前景
2021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产业研究报告
智能穿戴设备,健康管理,生活更智能!
华为智能穿戴设备:腕上健康管家,引领全民数字管理新风尚
可穿戴智能设备有哪些(智能手表、智能眼镜、智能手环等全面解析)
可穿戴智能设备有哪些 可穿戴智能设备的使用意义
智能穿戴设备:健康监测的新趋势

网址: 工业设备戴上智能手环,“健康”指数也能一目了然 https://m.trfsz.com/newsview8819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