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对食物营养及对人体健康的认识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3000多年前的西周时期,约公元前1100年—公元前771年,官方医政制度把医学分为四大类:食医、疾医、疡医、兽医,其中:“食医”排在四医之首。食医是专门从事饮食营养的医生。
2000多年前的战国至西汉时代编写的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 素问》中就提出了“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的原则,这是最早提出的膳食平衡理念。
东晋葛洪撰写的《肘后备急方》记载了用豆豉、大豆、小豆、胡麻、牛乳、鲫鱼等六种方法治疗和预防脚气病。
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在饮食养生方面,强调顺应自然,特别要避免“太过“和”不足“的危害。。另外他还明确提出了”食疗“的概念和药食同源的观点,认为就食物功能而言,”用之充饥则谓之食,以其疗病则谓之药“。公元659年,孙思邈的弟子孟诜撰写了我国第一部食疗专著《食疗本草》。
宋、金、元时期,食疗学及应用有了较全面的发展,如宋朝的王怀隐等编写了《太平圣惠方》,记载了28种疾病的食疗方法。元朝的忽思慧等撰写的《饮膳正要》针对各种保健食物、补益药膳以及烹调方法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明代李时珍总结了我国16世纪以前的药学经验,撰写了《本草纲目》,其中有关抗衰老的保健药物及药膳就达253种。
人类在探索饮食和健康关系的历史进程中,不仅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感性认识,还逐渐形成了祖国传统医学中关于营养保健的独特理论体系,即“药食同源学说“ ”食物功能的性味学说”“食物的升、降、浮、沉学说”“食物的补泻学说”“辩证施食学说“等。这些学说依据祖国传统医学理论,站在哲学的高度,用辩证、综合、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研究饮食与健康的关系。
相关知识
中国有机肥料发展历史
中医心理学的形成和发展历史
【历史资料】中国古代的一些运动项目是现代体育运动发展的雏形和摇篮
糖的历史:甜味的漫长旅程,古代与现代的对话
历史视角下的营养师探讨
黄茶发展历史介绍
中医药养生文化中的中国古代哲学理论
从古代到现代,跳绳的起源和发展
凌阴消暑,中国古代用冰简史
《运动营养实践指南》课程(一)——运动营养的历史
网址: 中国古代营养学发展的历史 https://m.trfsz.com/newsview890402.html